债市反腐再掀风暴 中票、短融利益链曝光
继今年3月一波债市反腐之后,沉寂半年的债市再次迎来了新一波的监察风暴。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恒丰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李晓强、上海银行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冯坚等三人被徐州公安部门带走调查。
自2010年国债招标舞弊案起至今,这是债券市场首起涉及中票、短融一级半市场利益输送案件,其模式与此前大多数案件相类似,皆是通过丙类户的“高买低卖”赚取非法收益。
9月5日,市场传言上海银行、恒丰银行债券投资经理于9月3日被公安带走调查,事发源于债市反腐的延续。第二日,有媒体报道称,被调查的人员为恒丰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李晓强、上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冯坚。
记者联系了上述银行均未得到明确答复,但是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
据了解,李晓强和冯坚均在银行承销部门多年,在市场上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李晓强先后供职于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的金融市场部,早年在华夏银行参与了 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承销业务培训班第三期,与北京银行的邢昕等人一期;冯坚则是该培训班第五期学员,当时供职于交行金融市场部承销处。
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三人的被调查可能与3月份一批银行及证券公司被捕人员涉及案件相关,但具体情况尚未可知。
今年3月,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部前副总经理杨洋、联讯证券债券交易主管卢逸、财通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张蕾、五矿证券固定收益部前总经理赖瑞生等多位债券市场人士被徐州公安部门带走调查。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债券承销在定价上原本就存在差异,并导致寻租空间。大银行的承销能力强,能够拿到价格较低的券,而这种券交易到二级市场中 间可能会存在价差,这个价差会经过一个交易对手来倒手,价差到底是因为市场行情不好产生的,还是“硕鼠”故意吃差价,两者很难准确定性。
该市场人士认为,这次债市反腐风暴涉及案件可能并不是两年内的案件,而是2014年债市牛市或者更早。“2015年债市打黑的时候,对于这类交易打击力度非常大,在风口浪尖时,绝大多数的交易员都不敢有非分之想。”
在所有的债市腐败案件中,丙类户都成为利益输送的关键一环,也是债市腐败的源头。
2013年9月被称为“债市一姐”的国信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宏源证券前债券销售部总经理陈智军等多个券商固收大佬涉案被查,都与丙类户逃脱不了干系。
以此前中信证券原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的案件为例,直至2015年,该案背后的种种操作模式和利益输送链才得以水落石出。
作为当时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掌门人”,杨辉与辽宁农信社资金营运中心副总经理曲志伟共同创设了丙类户公司,先后挪用信用社8.2亿元资金用于给两人控制的丙类户公司购买债 券,而操作模式是信用社反复用低价卖出债券再用高价买入,将利润差留在丙类户公司中。
“这种模式就是一种洗钱的过程,其反复同一交易对手的特征非常明显。”前述市场人士表示,这种操作手法比较容易被发现,且调查起来也很容易,即使是通过代持,只需要调查清楚涉及到债券实际所有人和账户控制人即可。
“在一级半市场进行利益输送所采取的模式大致相同,即承销商以较低价格将债券卖给丙类户,再由丙类户在二级市场抛售,然后在丙类户中节流大部分利润,实现利益输送。”该人士表示,这就是市场常见的“套利”或者“过券”行为。
实际上,在多起债市腐败案暴露出丙类户弊端之后,央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等多个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债市,并暂停了丙类户的开户。然而,丙类户的缺席直接打压了市场交易的人气。
按照2012年的统计数据,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非金融类投资者(企业)达到6375家,占总投资者数量的51.28%,而这些非金融类投资者正是丙类户的主体。由于丙类户的暂停,部分优质、合规的丙类户不得不停止交易,使有真实投资需求的非金融机构投资人也无法在银行间新开账户。由此更深远的影响是市场人气的低迷和数次发行主体信用危机,都令债券发行难度有所提升。
面对丙类户的松绑和给市场注入活力的呼吁,监管层于2014年8月北金所交易系统的上线时让丙类户重返市场。央行金融市场司发布了《关于非金融机构 合格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交易商协会也配合出台了《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交易平台债券交易业务指引》等文件,对丙类户的资格条件、 开户、交易、清算等环节加强监管。
“监管层在政策上弥补漏洞,但是债市的调查仍未结束,可能涉及面会更广。”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毕竟债市的灰色地带存在了很久,里面的水也很深。
(杨井鑫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