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告急 宝洁大中华区临阵换帅
退休半年前卸任,对宝洁前大中华区总裁施文圣来讲,算不算“功德圆满”?
在任的四年半里,施文圣最大的成就除了帮助宝洁完成在华销售额的提升,就是执行了前任CEO所提出的在华增加10亿美元投资的任务。然而,这笔迄今为止在华最大的逆市投资,在现任CEO眼里或许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低调换帅
日前,宝洁大中华区新帅马睿思现身广州参加政府会见,才被外界撞破“宝洁已然换了舵手”。2015年1月19日,该公司在官网上“补”了一条消息:马睿思先生(Matthew Price)出任宝洁大中华区总裁。
马睿思出生于英国,于1987年在英国加入宝洁公司,至今已有28年,此前“出色地担任过包括市场营销和综合管理等领域多种职务,并在西欧、东欧、中东、非洲等不同区域市场负责过多个不同品类的业务,而其此前的任职包括宝洁俄罗斯总经理、宝洁欧洲婴儿护理副总裁。
施文圣卸任大中华区总裁后仍担任董事委员会顾问及总裁,负责协助制定新兴市场运营策略及相应计划,直接向CEO雷富礼(AG Lafley)汇报,并将于2015年6月30日退休。资料显示,施文圣在过去四年半的任期内将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到年销售额接近70亿美元(超过430亿元人民币),并领导了宝洁2010~2015年五年在中国增加投资10亿美元的任务,包括投资建设了宝洁北京全球创新中心、亚洲创新中心、两家工厂和新的亚洲计划中心。
前几任大中华区总裁潘纳友、罗宏斐、李佳怡等任期均在4~5年。他们的离任均在新的任命到达或是自身职业生涯有新的考虑之后完成。2005年,宝洁西欧区总裁波尔曼退休,大中华区总裁罗宏斐被调去西欧接任;2010年继任者李佳怡离开宝洁投入其所钟爱的芭蕾舞和时尚事业之后,施文圣才作为后来者接任。
转折点上
如果说李佳怡是站在宝洁大中华区分水岭上的人,那施文圣一定是站在转折点上的人。
李佳怡执掌大中华区的2005年,被认为是宝洁收购和抛售的分界线,此前宝洁走的是一条通过不断并购、不断丰富产品线抢占市场份额的扩张之路,而其后宝洁却一反常态,不断抛售。即便如此,立足于大中华区,在李佳怡掌舵的五年时间里,宝洁仍一直居于中国日化市场的领袖地位。
施文圣时代的宝洁遭遇了业绩疲软和增长乏力的压力。虽然从财务数字上看,宝洁在中国的业绩仍有增长,但这是基于整个消费大盘的增加,可以看到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均受到挑战,增长潜能也在下降。
有日化行业从业人员分析说,退休前半年卸任,对施文圣来讲大有“黯然离场”的意味,急于换帅也正说明宝洁的调整已经非常紧迫。大中华区虽为宝洁极为重要的市场,但是其市场策略仍要与其全球策略同步,施文圣在位期间,更多的是麦睿博(前宝洁全球CEO)在执掌宝洁。
资料显示,麦睿博在任期间,宝洁不断交出业绩下滑的成绩单,而麦睿博本人也曾多次被投资者质疑无法掌控市场,在经济萧条期仍过度向新兴市场扩张,甚至一度被投资者弹劾,即使做出裁员、收缩电视广告等“控制成本”的举措,却仍无法扭转宝洁业绩继续下行的颓势,最终,雷富礼被以“救世主”的身份请回宝洁。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麦睿博到访中国,承诺未来5年在华增加10亿美元投资,而恰巧这一年,施文圣走马上任,自然也就担负起了领导这一决策的任务,这个投资力度在宝洁历史上从未有过,投资数字超过了宝洁之前20年在华总投资的一半。
有长期关注宝洁的营销专家指出,施文圣作为麦睿博全球策略的坚定执行者,随着后者的黯然离场,其离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艰难的调整
在雷富礼重掌宝洁后,提出将砍掉过去三年销售一直下降、年销售不到1亿美元的90~100个小型品牌,专注于为公司带来90%左右销售额和贡献约95%利润的70~80个消费品牌。
从这个逻辑来看,“裁员”也是瘦身的一部分。事实上,自2011年的大裁员之后,似乎每年都会传出宝洁裁员的消息,施文圣在任期间也曾表示,全球裁员计划是宝洁在全球生产效率方案的一部分,而裁员计划不会影响中国,同时他承认“不希望在组织内部有多余脂肪的存在。
一位跨国消费品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跨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实际,业务预期好就会进行市场扩张,一旦预期不好就会进行收缩,而扩张与收缩之间势必会涉及到人员增减,而宝洁在过去几年经济形势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在中国“逆势”增加了不少的投资。中国市场环境相比之前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宝洁的品牌发展方向也将随之调整,中国或将成为瘦身、裁员的“重灾区”,这也是宝洁进行品牌升级的必经之路。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