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苦从何来?
《南方人物周刊》说星云大师是佛教作家、改革家,是海峡两岸“宗教统一”的重要推手。星云大师一生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消除了寺庙佛教和人间烟火之间的鸿沟。关于人生的苦乐,星云法师从佛教的四圣谛之一 ——苦谛,来解读。
星云法师:苦从何来
我个人一向提倡人生要追求快乐,人人应该乐观进取,不要老是把“苦”挂在嘴边,终日愁眉苦脸,过着消沈颓废的灰色生活。有人也许会奇怪地反问:人生既然要追求快乐,那么佛教为什么还要谈苦呢?
佛教之所以讲苦,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个世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苦,知道了苦的实相,进一步去寻找灭苦的方法。因此了解苦的存在,只是一个过程,而如何灭除痛苦,获得解脱,才是佛教讲苦的最终目的。
有人也许又会提出问题说:“我既不贪爱名利,也不恋眷爱情,我的人生充满了快乐,怎么佛教说人生是痛苦的呢?”根据佛教经典的说法,苦有三苦、八苦、一百八苦,乃至无量无数的苦,归纳之不外身苦和心苦。生命终了时如风刀割刃般的风刀苦。有的人虽然对物质非常淡泊,能够忍受冷热、贫饿的痛苦;有的人对感情能够超然,忍受得了爱别离、怨憎会的痛苦,但是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生命结束时的五取蕴苦,因此人在一生之中,没有不尝受痛苦的,不管我们谈不谈苦,每一个人都会有痛苦的经验,只是痛苦的对象不同罢了。假如我们能够彻底了解苦的形成原因,找到对治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远离痛苦的渊薮,享受真正快乐的人生。形成痛苦的原因,究竟有那一些呢?
苦的原因
(一)我与物的关系不调和
苦的来源,第一个因素是我与物之间的关系不调和。譬如我们住的房子太窄小,而人口又多,拥挤不堪,不能称心如意,自然感到痛苦。又譬如晚上睡觉时,所用的枕头高度不合适,一夜无法安眠,精神不济,难免心烦气躁,痛苦不安。书桌的高低、灯光的照明不恰当,无法安心研读,对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以上举凡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可能使用到的物品,如果不能适合我们的心意,充分地取得协调,就会产生痛苦。
除了身外之物的东西,会带来种种的不便与痛苦之外,甚至常在我们身上的毛发、指甲等东西,如果不加以适当的修剪、洗濯,所产生的污垢,也会带给我们困扰,因此古人常拿毛发来比喻烦恼说:“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又说:“头发是三千烦恼丝”。没有生命的物,和我们的生活,其关系实在密切不可分。
(二)我与人的关系不调和
人我关系的不调和,是苦恼的最大因素。譬如自己喜爱的人,偏偏无法厮守在一起,而自己讨厌的人,却又冤家路窄,躲避不了。这就是佛教所谓的“爱别离苦”和“怨憎会苦”。
有时由于个人的见解不同,办事方法千差万别,彼此引起冲突磨擦,产生痛苦。有时自己小心翼翼地做事,深怕得罪了人,但是看到一群人,背着自己窃窃私语,心中就感到惶惶不安,以为一定是在批评自己。由于人我关系的不能协调,因此虽然在一起共事,却事事不称心,处处不如意,影响了工作效率。人我关系的不协调,足以挫折一个人的雄心大志,而陷于萎缩颓丧的痛苦之中。因此人我关系的调和,是我们立身处世,非常重要的功课。
(三)我与身的关系不调和
有人说:“健康是第一财富”。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纵然拥有天下的财宝、旷世的才华,也无法发挥其功用。而身体的老病死,是自然的现象,任何人也逃避不了。再健壮的人,也有衰弱的一天;再美丽的容貌,也有苍老的时候。年轻的时候,虽然可以逞强称雄,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器官也跟着退化,眼睛老花了,机能衰退了,动作迟钝,不复当年的生龙活虎、叱吒风云。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足以使我们缠绵病榻数日;一颗小小的蛀牙,就够我们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由于我与身体的关系不能调和,种种的苦恼也接踵而至。
(四)我与心的关系不调和
心具有主宰意,如一国之君操纵着一切。古人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们的心如野马脱缰,到处奔窜,不接受我们意志的自由安排。譬如当我们的心中生起贪瞋痴等烦恼时,虽然努力加以排遣,却才下心头,又上眉头,那么的力不从心,又譬如心中充满种种的欲望,虽然极力加以克制,却又事与愿违,不能随心所欲。这种由于我与心的不调和而产生的痛苦,实际上并不亚于身体不调和所带给我们的苦痛。身体的病苦,依靠高明的医药,痊愈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心理的毛病,有时连华陀也束手无策。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别人说:“你又不听我的话了。”其实最不听从我们的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无法不叫自己的心不起妄念,不生烦恼。自己的心实在是世界上最难征服的敌人,我们和心如果处于敌对的关系,每日干戈不断,痛苦交迫是必然的。
(五)我与欲的关系不调和
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欲望,欲望有善慾和恶慾之别。好的欲望譬如希望成圣希贤、成佛作祖,或者希望创一番的事业,服务乡梓社会,造福人群国家,所谓立功、立德、立言等三不朽,佛教称这些向上求进的欲望为善法欲。另外如贪图物质的享受,觊觎官运的显赫,眷恋爱情的甜蜜等等,佛教称这些可能使我们堕落的欲望为恶法欲。善法欲如果调御不当,会形成精神上的重大负担,产生很多的痛苦。更何况恶法欲,如果无法善加驾驭,和我们的心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所带来的痛苦,更是不堪负荷。培养超然于物欲的见识,是我们创业的基本要素。
(六)我与见的关系不调和
见,指的是思想、见解。物质上的匮乏、欠缺,还能够忍受,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思想上的寂寞、精神上的孤独,古来多少真理的追求者,都是孤独地行于真理的道路上。因此陈子昂乃有“独怆然而泪下”之悲歎,而释尊方有入涅槃之念。而令我们感到痛苦的思想是似是而非的邪知邪见。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些邪见外道,主张修持种种的苦行;或者倒立于林间,或者在火边烧烤、或者在水里浸泡,有的人绝食不饮,有的人裸形不穿,极尽能事使身体受苦,企图借着苦行以获得解脱。但是由于这些外道的思想不纯正、见解欠适当,徒然使身体受到折磨,增加许多无谓的痛苦。邪知邪见是陷我们于痛苦之中,障碍我们追求真理的最大绊脚石。
(七)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人类最初的活动,就是和自然的一连串战争记录。自古以来,自然界带给我们的痛苦,真是不胜枚举。拿近的例子来说,譬如贵校文化大学每到台风季节,由于阳明山上地势高,受风面大,因此门窗都要装上硬厚的防风板,以防止风灾。风患是解决了,但是也因此遮蔽了光线,看书时难免产生视线不足的苦感,并且门窗虽然关得很紧密,但是刺骨的冷风,仍然如利箭一般咻咻地从细缝中钻进来,扰乱读书的情绪,令人难过。而这种难过烦躁,还是有限的痛苦,强烈的台风带给人类的灾害,远胜于此,财产的损失,人命的伤亡,住在宝岛的大家,想必都深受其害。
除了风灾之外,地震、水灾等等,也会带给我们严重的灾害,譬如水量过多,泛滥成灾,平夷变成汪洋,无处安身;反之水量太少,干旱成灾,大地龟裂,无法耕作,都足以危害生存。前不久,南部地方开始恐慌起来,如果再不下雨,恐怕无法下种。自然界的不调和,所带给我们的苦恼,是显著且直接的。
苦,不管是来自于物、自然等外在因素,或者是心、见等内在因素,归究其根本来源,皆缘由于我执、我见。老子说:“我有大患,为吾我身。”根据佛教的说法,一切痛苦的来源,在于有五蕴和合的假我。所谓五蕴和合,是说我们的生命,由物质的色和精神的识,加上心识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受、想、行三者,所积聚而成。而这五者只不过是条件的组合,暂时的存在而已,如果因缘不具足的话,一切则归于幻灭。而在一般人的观念上,以为由五蕴和合的色身是永远不灭的,将它执着为真实的自己,产生种种的贪爱,而流转于痛苦的长夜。假如我们能够洞察我的虚妄性,证悟本来无所得的性空妙理,自然能超越一切的痛苦。因此般若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怎么样才能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呢?无我就能空去五蕴,五蕴空了之后,痛苦自然灭除。为了便于大家的了解,我举一个浅近的例子来说明。
欧美各国,盛行踢足球的运动,每次比赛,皆有十万以上的人观览,蔚为风气。有一位先生,一边抽烟,一边观看球赛。由于全神贯注忘了手上的香烟,不小心中烟屑燃烧到隔壁一位先生的衣服。“嗳哟!好痛!”抽烟的人一看,不得了!我的香烟烧到别人了,赶忙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被烧的人也聚精会神地看着激烈的比赛说:“不要紧,回去再买一件。”这是什么心理呢?这是“无我”的境地,“我”已经全神投注在“球”的上面,此时此刻,看球比挂心衣服更要紧,因此衣服被烧破了,也不计较争吵。
彼此说完话,又继续看比赛,抽烟的人马上被精彩、紧张的比赛所吸引,不知不觉中,烟灰又烧到前面一位小姐的头发上,“嗳哟!好痛!”小姐抚摸着秀发,娇呼了一声,抽烟的人一听,糟糕,自己又闯祸了,忙不迭的地道歉:“对不起,我的香烟烧坏了你的头发。”小姐不假思索地脱口说:“没关系,回去再买一个就是了。”说完又全神贯注地看起球来了。
为了看球,头发烧了都不介意,甚至回去再一个也不计较。如果不是看球看得着迷了,不要说衣服被烧了,头发被烧了,只要烟灰不小心掉在我们的身上,一定要和对方理论到底,甚至闹到派出所。但是当观看球赛入迷时,全部的精神都集中于球赛,球赛的胜负重要,“我”遭受到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像这样,一场小小的球赛,就能够牵引我们的注意力,浑然忘我,而不知道灼伤的痛苦。如果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的话,必定能远离一切的痛苦。
苦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真理,因此佛教要一再强调这个事实,并且进一步找出解决的办法。事实上,现在一切的学术、经济、医药、政治,不断的改进精益求精,无非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将人类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但是一般社会上的济苦助贫,解衣推食,只能方便地解救一时的困苦,不能彻底拔除痛苦的根本。而佛教不但要除去眼前的灾厄,更重要的是要解脱生死的本源。金刚经上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就是彻底地解决人生问题,不但要断除今世的烦恼,并且要超脱无尽期的生死轮回,证悟到无余涅槃的境界,把一切的痛苦根源,彻底地连根拔除。因此佛教说苦,不是消极的知苦,沉溺于痛苦之中,而是积极的去苦,超越痛苦的桎梏的束缚。
(摘自 星云法师华冈学园演讲)
书本:《人生就是放下》
作者:星云大师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