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果园关店显行业困境 “三大痛点”压倒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行业存在的问题在2016年得到集中爆发。“青年菜君”和 “果实帮”分别在7月30日和8月1日宣布停业。近日,天天果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门店全部关闭,并将天天果园升级为“闪电送”。
挡在前进路上的“三大难题”如同三座大山,让生鲜电商从投资的风口到集中爆发出现危机,仅仅用了2年时间。
“一个创业公司融资到C轮,没有垄断市场,没有盈利,那么投资方将对这个公司进行重新评估”,这个概念成为投资界的“潜规则”,但是现在国内的大部分生鲜电商已经触碰到投资领域的“底线”。
烧钱已经成为了生鲜电商的常态,倒下的没倒下的都在似乎无止境地烧钱。 “生鲜电商目前就是这样的泡沫,玩家太多,补贴太多,惯坏了消费者。”生鲜电商专家张陈勇告诉记者,现在生鲜电商已经陷入了补贴的怪圈,越是补贴,就越是亏损,但因为亏损,就想争取更多的流量和会员,就不得不用补贴作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与线下水果店相比较,摆在生鲜电商高额的成本就包括获取流量以及物流配送的成本,张陈勇估算,以生鲜电商中典型的中心仓发货为例,通过落地配送送达C端,生鲜每单的包装和冷链运输成本大约在30元,且有较高的损耗比例。一般水果的毛利润在25%左右,而按照每单30元的配送成本,那么每单必须超过150元才能盈利。
大部分生鲜电商在一开始的经营模式为自建物流、冷链运输存贮、设立网店、开设店面、社区服务等,电商围绕着这几种环节采用自行搭配式的经营模式,例如天天果园采用“门店+前置仓库”,爱鲜蜂“社区服务+物流配送”为主 。
独立电商观察人士万德乾分析认为,生鲜电商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很难做到“1+1”大于等于2。天天果园的 “门店+前置仓库”,着重点在于强调线上线下的服务,但实际上线上线下结合有相当的难度。
线下水果店为了保障吸引周围一公里的消费人群,必须保证水果种类的全面,否则吸引力将大打折扣,而线上如果要达到齐全的水果种类,那么必定库存周转变慢,从而增加水果的损耗。目前在北京、上海市区内主要街道和社区平均每公里就有5家水果店,属于供大于求,如果强调线上功能而牺牲部分线下的顾客体验,那么势必造成客户的流失。
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农贸市场由于占用大量中心地区的土地,并严重影响周边街道的环境,难于统一管理,处于逐渐被清退出城市圈的状况。万德乾认为,这对于电商来说是一个契机,但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张陈勇表示,一二线城市农贸市场被清退确实一个客观的事实,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国人几千年习惯于用菜篮子买菜,并且生蔬消费主力以中老年人为主,这就导致市场份额的转变是缓慢的交接过程,而电商在获得大量融资之后,急于获取更多下游渠道,快速扩张线下的投资,却忽视了客观规律,在消费观念没有转变,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结局只能是亏损关店。
(孙吉正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