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黄金十年,香港零售负增长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2014年零售业数据,全年零售销货价4933亿港元,较上一年跌0.2%,这是自2003年“非典”爆发及实施“自由行”政策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尤其值得关注的两点,一是游客消费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类目的销售额较上一年大幅下跌13.7%;二是上述数字是在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2%超过6000万人次的基础上取得的。
这表明香港零售奢侈品消费不断萎缩,整个消费模式转向中低价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2014年访港旅客达6083.88万人次,历史上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同比增长12%。而入境旅客增长的动力大部分来自内地,在全年净增的654万人次旅客中,内地旅客净增约650.24万人次。全年内地访港旅客数量达到4724.77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16%,占访港游客总数的77.66%。“占中”对游客入境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2月份。当月,访港旅客约566.6万人次,同比增8.5%,内地游客440.2万人次,同比增13.2%,均较11月份的15.7%和24.1%的升幅有所放缓。
消费结构由奢侈品向中低价商品转向,对商铺的影响已经明显显现。商业地产研究机构戴德梁行分析认为,2014年珠宝及钟表零售商扩张势头放缓明显,令核心区的商铺承租活跃度下降,铺位租金已经有所回落,个别商铺新租约的价格已经较高峰时下跌二三成,反映铺租已经见顶。该行香港商业部主管林应威预测,2015年核心区一线街区商铺租金会再跌一成,而二三线地段的跌幅会更高。
有分析指,随着香港越来越纳入珠三角生活圈,会有越来越多的该区域居民赴港采购生活用品,而入境香港最近、交通较便利的新界北部区域,如上水、粉岭、屯门、元朗等地,将在这种趋势中受益。同样,当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后,作为广东西部入境香港的前沿阵地大屿山,未来也将在这种趋势中受益。现在临近机场的东涌已经发展成为繁华的新市镇,那里主打折扣概念的大型购物商场名品仓已经成为“自由行”旅客必到的购物地点之一。
2014年年初,面对“自由行”暴露出的越来越多的弊端,香港特区政府曾多次表示要重新审视该政策,当时一度传出要与内地协调缩减“自由行”城市,或改变一签多行等措施,后来均不了了之。但快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与香港的接待能力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尤其是在市民不断抱怨游客挤爆影响日常生活时,冲突不时爆发。
这种冲突最近集中表现在屯门。临近春节,深圳及珠三角居民每天大量涌入香港采购年货,不但令过关人群每天大排长龙,口岸通往屯门的公交车每天也要排很久才能搭乘,最终爆发多起冲突。
香港特首梁振英透露,2015年夏天将在深圳福田口岸对面的香港境内开设一个大型边境购物商场,临近内地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的需求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解决,不会再挤塞到市区造成市民生活不便。像这样的边境购物地点,今后香港会规划更多。
有需求,满足需求,这是经济基本规律,有时没有需求甚至要创造需求。尽管到香港购物的游客没有从前那么高的消费力,甚至有的游客听到餐厅要收“茶钱”起身就走,致使香港重新检讨“自由行”模式的呼声也时不时响起,但以深圳为主的内地居民日常采购的需求仍是香港零售业不能放弃的商业机会。
九龙表行董事总经理黄锦成表示,从前内地豪客每宗交易达数十万甚至过百万元的情况现在基本绝迹,现时旅客购买过万元的产品“已经好好”,销售已经集中于中低消费,因此九龙表行的门店也由16间减至12间。但他判断,内地游客对钟表的需求仍在,因此他7年前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家的品牌产品,价格区间定在1000~20000港元,至今业务相当好。半年前,九龙表行又开户网购业务,使销售渠道更宽。他认为,今后游客并不会为了购买钟表而专门到某地旅游,一定是在旅游时顺道购买,而香港的问题是旅游欠缺新意,高端消费旅客访港一二次后,怎么会再来第三次呢?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