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再陷财务造假风波,中国市场成翻身关键
对于东芝为何屡陷造假旋涡,业内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东芝营收承压关系密切。近年来东芝营收不断下滑,而上市公司又需要向股东和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财务报表,为了装点业绩,财务造假便成为最为直接的途径。
另外,本次涉及财务造假的子公司主要负责机械设备系统安装维护,中国区相关业务是否会因此受到波及尚不得而知。《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中国区业务如何发展的问题咨询了东芝中国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市场为东芝缓解营业压力做出了不小贡献。近日,芝东财务长平田政善在财报记者会上表示,由于大陆智能手机对于大容量存储器需求旺盛,东芝Nand Flash事业获利超出预期。
近日,东芝发布了一则财务造假声明,承认其负责机械设备系统安装维护的子公司“东芝EI控制系统公司”营业部员工,自2003年至今连续13年伪造订货单和验收单等票据,累计虚报销售收入达5.2亿日元。这已经是去年以来东芝第三起财务造假事件。
就在今年3月,东芝宣布,经过调查,公司发现在2010财年至2014财年,通讯事业部及其他业务部门出现了新的财务造假问题,虚增利润达58亿日元。
而去年东芝爆发的财务造假丑闻则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当时,第三方委员会对此发表了调查会计业务违规报告。报告指出,东芝前后3任社长通过向下属施加压力等方式,进行了违规的会计处理。据了解,自2008年度至2014年度的4~12月这7年间,东芝虚报利润总计达到1562亿日元,相当于税前利润的30%。
针对这起财务造假事件,一个月前,以外国机构为主的45家投资者还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并提出167亿日元的赔偿要求。
发生多次财务造假,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对公司业绩提升的迫切渴望。据东芝历年财报显示,2014财年营收为66600亿日元,营业亏损1704亿日元,净亏损378亿日元;2015财年营收达56700亿日元,营业亏损7191亿日元,净亏损4832亿日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与经营压力,如何快速止损、实现盈利成为摆在东芝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家电分析师梁振鹏指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修改财务报表是交出一份满意业绩的最直接方式。
经历财务造假事件后,东芝品牌形象遭遇重创。本报记者就此事是否会波及中国区相关业务及其今后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联系了东芝中国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经历财务造假事件后的东芝,正在将公司业务集中在能源、社会基础设施、半导体存储三个板块。尤其是来自中国半导体存储市场的殷切需求,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平田政善在近日的财报记者会上表示,大陆智能手机对于大容量存储器的需求,促使东芝Nand Flash事业获利超出预期。
此外,东芝因大陆市场对手机存储器需求旺盛,曾两度上调2016年上半年的盈利预期。此前,东芝将公司2016上半财年的运营利润预期从之前的300亿日元上调至700亿日元,随后又将这一数字调至950亿日元。
事实上,从2012年左右开始,国产手机出货量便开始节节攀升,并于2016年第一季度出货量达到1.25亿部,占全球比例的42.9%。另据市场研究公司赛诺(Sino)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Top20品牌销量报告显示, 2016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整体市场销量达到了2.5亿部。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近年来中国手机厂商如华为、OPPO、vivo等都正在迅猛成长,庞大的出货量可以为东芝的闪存芯片提供发展契机,但前提是东芝能够尽量争取成为这些手机厂商巨头的供应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大陆手机存储而提振的2016上半财年运营利润预期,可能会因本次财务造假事件而导致下调。据日媒披露消息,东芝将修正截至 9 月底为止的半年报,并加大查缉财务造假力度,以杜绝违规情况再次发生。
(李瑞娜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