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间的“入口”之争
香港IPO之后,神州租车终于做实了租车行业老大的地位。至此,陆正耀不是更安生了,而是更拼了。可见一个人能做多大事,野心有多大,取决于平台和资本。
在神州租车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上,陆正耀未用“传统租车”等措辞,而写进了做“移动出行入口”的战略。在公司的既定战略和实际操作中,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了更多的可能。
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曾被认为是租车市场的死对头。
一嗨租车在2014年4月对快的打车投资了2500万美元,占股8.4%;神州租车的股东有联想控股,联想控股的掌门人柳传志的女儿柳青为滴滴打车的总裁。市场的楚河汉界似乎就划定了:神州租车与滴滴打车结盟VS一嗨租车与快的打车结盟。
但是随着滴滴和快的在2015年情人节莫名其妙的合体,形势变得更复杂了。
陆正耀推出了神州专车,并筹谋P2P市场。这意味着他的竞争对手囊括了一嗨租车、滴滴快的(合并后为快滴)、P2P租车,甚至阿里和腾讯等所有层面的公司。
竞争主体的关系也变得扑朔迷离。神州专车开始PK“快滴”专车。陆正耀和柳青的竞争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移动出行的入口之争。陆正耀和柳青都公开表示过“出行市场是很大的,绝不仅仅止于打车这方面”。
双方都执意要推进这一战略,不肯让步,使得外界猜想的“两家合并或联合”并无可能。而陆正耀所言“做好打大仗的准备”则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
过去一年来,滴滴和快的疯狂的补贴战事实上让很多出租车司机教会了消费者如何使用移动支付,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O2O、移动支付平台和入口,在此平台和入口下,可以承载的就包括消费者各种生活服务需求。陆正耀切入专车之际说,感谢竞争对手这一年来对市场的教育。钱并没有白烧。
神州背后的投资人,快滴背后的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也都看到了这一战略高地。
虽然滴滴快的合并让出租车市场的竞争告一段落,但专车等其他领域的竞争不过刚刚开始。陆正耀在接受采访时特意提到了钱:“IPO融资几十个亿,银行有70个亿左右的授信,最近又发了5亿美元的债。”钱无疑是竞争的粮草,也为神州专车使用神州租车的车辆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在此前提下他又称“专车领域的竞争在我们没有进来之前都没有开始”。
陆正耀:专车竞争刚刚开始
——访神州租车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CEO陆正耀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看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市场上是否形成了神州租车VS滴滴快的的竞争格局?
陆正耀:它们是否合并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把客户服务做好,把成本结构打到最低。快的和滴滴合并之后,出租车市场争夺的激烈程度肯定会降低,但对目前打得火热的专车市场并不会有太大影响。可以说,专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中国经营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推出了专车业务,神州租车何以也介入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
陆正耀:一个客户在不同用车产品下有两种需求:自驾和代驾。神州租车做专车并不是战略转型,而是推进打造“移动出行入口”的既定发展战略。随着专车业务的推出,神州租车将形成“自驾+代驾”两条主要业务线,再加上即将推出的P2P租车业务和正在布局的拼车业务,最终,神州租车将形成“自驾+代驾”为主,“P2P+拼车”为辅的业务格局。
《中国经营报》:约租车市场是否迎来了洗牌阶段?
陆正耀:洗牌这个词是媒体爱用的,我们内部一般不说这个词,这个词的挑战性比较大。专车的市场竞争在我们没有进来之前,都还没有真正的开始。
《中国经营报》:大家都认为神州、一嗨是传统租车公司,但是你好像否认这一点。
陆正耀:我们从来没说我们是一个简单的租车公司,尤其不是外界冠以的传统租车公司。
神州租车表面上看是一个传统生意,但事实上我们的预订渠道、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等,都已经是互联网公司的做法。神州租车的短租自驾是典型的O2O模式,尤其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线上订车、线下取还车表现的最为明显。到现在,PC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神州租车用户的主要来源,截止到2014年Q3的数据显示,来自手机端的订单量已超过40%。
《中国经营报》:传统租车是重资产模式,现在兴起的P2P租车是轻资产模式。这些P2P租车会否对神州租车的业务造成威胁?
陆正耀: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最终还是看效率。没有足够的钱,可能会启用轻资产的模式。但我觉得,该投入还得投入,花钱的效率最高。不仅保障客户体验,服务的专业化也有保障。核心还是效率,效率跟成本有关。规模化的效率还是最高的。包括现在专车的模式方面,由于我们是规模化采购,成本相应就低了。
神州租车也一直高度关注P2P租车的发展,还进行了大量调研。我觉得,P2P租车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客户体验不好,效率也很低,单独做形成不了商业模式,更难赚钱。但是在神州租车的体系内,可以作为一个业务补充,满足部分价格敏感型客户的需求。
《中国经营报》:有人担心神州在做APP方面没有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有经验。滴滴和快的在BAT(百度、阿里和腾讯)的支持下,营销方面也很擅长。关于APP的开发能力,抢占市场方面你怎么看?
陆正耀:我们在技术方面是不弱的。神州租车在分析客户的用车需求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APP方面,神州专车只做了两三个月,跟一个做两年的产品比,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时间的磨炼,但不是一个大问题。产品体验或者说产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APP。最重要是用车的体验,司机、车以及安全等方面的专业化保障。这是专业服务的本质,在车上面,不在APP上面。
《中国经营报》: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有BAT的支持不停地在烧钱。神州也宣称要投入25亿在专车上。烧钱的模式能不能使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
陆正耀:烧钱这个词说起来是比较吸引人的。我还是要感谢其他的同行,这一年多做约租车市场的培养。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控制在法律法规范围之内。
2015年在我们主打60个城市,预计发展5000万个客户,每个人50块钱免费体验的话,这笔钱算起来是25个亿,这个数是靠谱的。我们还要继续补贴,吸引客户来体验,这是我们大的营销策略。我做好了打大仗的准备,不管从资金准备还是资金的合作模式。
《中国经营报》:牌照是稀缺资源,现在滴滴打车、快的打车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牌照。你觉得租赁牌照是限制专车发展的主要问题吗?
陆正耀:牌照肯定是一个门槛,重要不重要大家可以再看。政府限牌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牌照,所以产生了一种先发优势。但我觉得最重要还是两点:一是你的成本结构是多少?成本结构意味着你卖给客户的价格是多少;二是客户体验。同样成本结构情况下,你的客户体验能否是最好的。原来做租车的时候也是这样,那会儿还没有牌照资源限制这样的说法。
《中国经营报》:政策不明朗被看作是约租车的一大风险。你对此怎么看?
陆正耀:第一要从上往下看,第二是从近往远看。交通部鼓励租赁公司车辆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的司机通过互联网平台根据乘客的意愿提供专车服务。从法律意义上我们的业务是完全合理合法的。由于现有的交通体系和法规,都不是在21世纪制订的,而是一九九几年,甚至一九八几年制订的,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专车,现有法规落后于整个市场的发展。
我们会跟地方政府保持沟通,完善整个专车业务的发展。我们不去评价政府,这是个需要各自理解的问题。政策推进会有一个过程。
(徐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