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安保投入只相当于西方公司十分之一
马里恐怖事件中,中铁建三名高管不幸离世,深深刺痛国人神经。
中国人曾被认为是“在海外最安全的人群”。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国门,安全事故频发,国人喋血海外的悲剧一再重演。
领事保护是保障海外公民安全的核心。一份数据显示:领事保护人员与出国者比例,美国是1∶5000,日本是1∶1.2万,中国是1∶20万。
也就是说,每位领事官员要服务超过20万人次出境中国公民。一位曾在东南亚工作的外交官说,他生活中有“三个不”,即“不敢生病、不好休假、不能关机”。
实际操作中,海外中资企业安保,一靠国家力量,二靠专业安保公司。曾有数十万人受雇于像黑水公司这样的私人安保公司,装备比美国正规军还精良,为参与伊拉克重建的跨国公司提供保安服务。以黑水公司为例,1997年成立之初只有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的几名退役军人,“9·11”后发展一日千里,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安保公司,客户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务院、跨国公司以及外国政府。
国际问题专家王泰平说,“从频繁发生的安全事件可以看出,我们在防患于未然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葛洲坝集团赤道几内亚分公司总经理李国民坦承:“我国很多在海外的分公司安保措施不到位,特别是防风险意识淡薄,安保措施费用只占运行成本的1%。一旦遇到突发袭击,就相当于裸露在地表的鸡蛋,相当危险。”
西方公司做海外项目都有安全成本,一般是10%到20%,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可能到25%。华为公司去年一年海外安保费用大约1000万美元;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巨头一年安保成本超过20亿美元。让国人尴尬的是,“三桶油”这样的国企巨头,其海外安保也基本交给外国公司。
付出血的代价后,海外中企呼吁中国安保力量“走出去”。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一批中国“退役特种兵”,开始随着中石油等大型国企挺进高风险的海外市场。但是,海外安保绝不等于雇佣军,更像是一门科学,大多数工作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来完成。
相比年超百亿元的国内安保市场,十几家走出去的中国安保公司,在国际市场依然羽翼未丰。从业人员流动性大、英语能力弱(甚至达不到问路要求)、外派签证不顺利、国内法律禁止公民持枪出国,持续困扰着走出国门的中国安保企业。
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势所趋。从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一直到走回来,每一步都需要安全,都需要专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是1,其他都是0,只有1有意义,0才有意义。
(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