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玉米加工企业大成“停摆”
近期,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成”)因拖欠农民粮款而新闻缠身,已深陷停产困境。有媒体报道,作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从2013年底至今总计拖欠农民粮款达人民币8000万元。
实际上,由于生产运营资金基本断流,四大银行(工、农、中、建)停止了新增贷款。“门口天天聚集着要账的人,农民、供应商、施工队……业务涉及到的领域都有,各种欠账。”大成子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的工人感受颇深。
3月11日,大成向长春市政府正式提出全面停产的报告,而且抄送给了其最大的商业贷款银行——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和中国银行长春伟峰国际分行。彼时,除上海好成食品公司在生产之外,大成其他业务线陆续停产。
“由于资金紧张,大成向政府提交停产报告,深层原因是判断政府可能会伸出援手,但愿望落空,政府只给了一点儿补贴。6月初大成德惠赖氨酸工厂复产,但没多长时间又停了。”前述消息人士表示,随着8月份猪肉价格的上涨,德惠赖氨酸工厂部分恢复了生产。
公开信息显示,大成是吉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1996年创办。目前年玉米加工能力居全球第三位,赖氨酸产能为全球第一位,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液态葡萄糖生产企业,年产规模约120万吨。2001年3月16日在香港上市。
大成2015年的“中期报告”显示,大成总资产约为125.63亿港元,其中,负债123.34亿港元,净资产2.29亿港元,已濒临资不抵债。而且大成短期偿付能力为-65亿港元,只要债权人追讨,就会陷破产境地。这可能就是拖欠农民粮款却屡屡无法兑现承诺的根本原因。
“从2012年徐董事长病逝后,大成的经营就每况愈下。”大成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如是表示。
大成董事长徐周文病逝后,3年之内大成已经换了三任总经理,但未能令大成经营出现起色。抛开徐周文的继任者能力不谈,专业人士分析,大成近些年自身在经营上已走入误区。
首先,赖氨酸主业扩产太快,大成本身对市场过剩缺乏充分认识。其次,产品集中在低档、低纯度的品种,常年没有太大提升。另外,新上项目缺乏论证,投资缺乏约束。
世界500强之一、韩国最大食品集团希杰,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跟大成谈合作,但现在收购意图明显。公开信息显示,5月10日,希杰集团社长到长春与省长会面。“希杰是全球赖氨酸第二大企业,如果入主大成,将成为全球最大赖氨酸企业,将把中国的梅花集团、中粮生化等远远抛在后头。饲料行业的基本原料定价权将不再属于国人,我们以后吃猪肉和鸡肉肯定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而中粮集团将收购大成的消息一度也甚嚣尘上。据说长春市政府亦属意于中粮,但苦于中粮开出的条件太过苛刻,银行不能接受。
8月份初有消息说吉林省交通投资集团拟入股重组,交通投资集团是接受当地几家银行债权人委托,代表国资增资入股。
8月31日,大成公布了向独立第三方——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配售31.35亿股新股,占股49%,共计港元18亿元。
然而,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能否通过18亿港元注资,撬动起20万吨生物化工醇、80万吨赖氨酸和120吨淀粉糖的产能?如何消化近152亿港元的债务?如何重组经营管理架构、洗脱家族管理色彩?这一个个依然是待解难题。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