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F轮“系列”融资遭质疑,餐饮外卖O2O是伪需求吗?
饿了么近日上演“系列”乌龙事件,引发业界对虚报融资的质疑之声。
8月28日中午,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发布消息称,已完成6.3亿美元F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华联股份领投,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歌斐资产等新投资方以及腾讯、京东、红杉资本等原投资方跟投。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8月28日下午,华兴资本发邮件给媒体,要求撤回饿了么融资的新闻稿件,原因是出于严谨的考虑,在原新闻稿的标题和正文中将“F轮6.3亿美元”补充完整成为“F轮系列6.3亿美元”。
至于“系列”二字该如何解释,华兴资本的回复是:“通常私募融资和并购交易宣布的时候,都是以签字为宣布的时间节点,不是交割。鉴于投资者总体认购需求踊跃而各自工作进度时间有差异,考虑公司对于融资时间节点的要求,公司按市场惯例,在完成大部分现有F轮投资者签字交割的同时,将有明确书面投资意向但尚未完成最后文件工作的投资人时间期限放宽,总体融资系列会有两个交割节点,因此称为系列。这样的签字交割方式在近期几个高需求的大型私募融资项目中屡有出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加“系列”二字后,有可能不是纯现金。一种情况是,有可能两轮融资放在一块投;另外一种情况是,这6.3亿美元的融资中,有可能存在一部分是现金投资、一部分债券,剩余部分是其他类型的投资。而债券与现金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债券最终是要连本带息偿还给投资人的,这中间甚至不乏有对赌成分在里面。
外媒VentureBeat报道,外卖O2O平台饿了么最新一轮融资金额造假,实际融资额少于4亿美元。鉴于融资协议的保密性,外界很难进行核实,只有到了上市阶段,IPO招股说明书会披露真实的融资数据。近期也有媒体曝光了众多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企业虚报融资的案例。
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曾表示:“融资构成很复杂,除了现金投资之外,还涉及资源作价、债转股、股权激励等不同的融资条约,而且投资到账形式也有很多种,外界很难确切地知道真实融资额。即便是财报,也只是披露了现金而已,资源作价等其他方面依旧是未知状态。”
对于新的融资去向,饿了么表示,将用于交易平台的拓展、即时配送平台的搭建及用户体验的提升,将以外卖业务为核心,以开放配送平台为基础,不断扩展上下游业务线。
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以校园用户为切入口,并逐步向白领市场过渡的饿了么,以35.13%的市场份额,在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白领商务细分市场中排名首位,美团外卖紧随其后占比30.52%,百度外卖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到25.59%。
对于餐饮外卖O2O市场来说,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是补贴和物流配送,这同时也被业界认为是烧钱的两个无底洞。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国内餐饮外卖O2O平台的商业模式,无论对于商家还是用户,都是一种“养猪模式”,与现在的打车软件异曲同工。但是外卖是一个极为碎片化的、以需求为驱动的行业。
对于一个固定的商业片区,受需求量限制,订单数量上下浮动较小,餐馆要考虑的不是将外卖配送的范围扩大(越远成本越高),而是通过改善餐饮质量、加快配送速度、提升用户体验来提高利润率,进而降低成本。
然而,餐饮外卖O2O平台是以增长和扩张为导向,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餐饮外卖O2O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以现在的配送速度,很难满足用户想要到点按时吃到饭的天然诉求,让用户提前两小时订餐和漫长的等待似乎也不符合用户习惯。而改变这些习惯的时间和成本很难估算。“未来垂直餐饮外卖平台很难生存,将来向综合性平台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葛甲说。
(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