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企业家要敬畏资本
宝万之争尘埃落定。如今,资本尤其险资已被人称为“过街老鼠”,野蛮人,甚至被称为“妖精”、“害人精”,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声称这种说法“过头了”。
“不能简单的下‘野蛮人把我们的实体经济干掉了’这个结论。”他认为中国经济还是需要一批资本“文明人”,这些资本手里的资金是合法合理获得的,并能用这些资金去投资一些上市公司,推动这些上市公司重组以及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李稻葵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企业经营没有常胜将军,往往过去20年成功的企业家,再往下走20年不见得会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实体经济总是在快速发生着变化,而眼下就有三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消费结构的变化。现在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点不是实体性的或物质性的,他们琢磨的是要去哪里旅游、怎么快速获得各种各样信息等,这些都是非实体性的、非物质性的消费。简单来说,中国老百姓的消费升级了,他们的花费中,真正去买硬件的部分越来越少了。李稻葵认为这种情况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第二个变化,是实体经济本身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重组压力。中国经济以前的产业机构非常分散,以水泥产业为例,中国之前有5000多家水泥厂,现在正在合并,有很多企业肯定会退出。不仅水泥行业如此,钢铁、煤炭等各行各业都在做这个事。这个过程肯定会是很痛苦的,但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
李稻葵认为第三个变化是科技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这主要是互联网对实体企业的冲击和颠覆,这种变化在零售行业里的体现最为明显。
因为这三个因素,导致中国的实体经济正经历着严重的阵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企业家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过程还没有走完,会一直很痛苦。”李稻葵说。
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讲,要减轻企业的痛苦,他认为国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税。其实,中国税负高的情况一直就存在,企业已经喊了很多年日。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在企业正在经历阵痛的情况下,高税负就显得格外痛苦,因此必须要降。李稻葵还特别强调,在传统的降税之外,还应该“适当地分权”。
这种“分权”指的是中央政府分权给地方政府。李稻葵在去地方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旨在为企业减负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以下简称营改增)却让很多企业的实际税负上升了。原来,以前营业税是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的地方税,是“虚”的,有时是不收的。比如企业经营不好,或者下一年会在当地有投资等情况,地税局都会对地方税给予减免。但现在,营业税变成了中央和地方共享的增值税,变成了由国税局征收,虚的税变成了实的税,企业的税负一下子就上去了。此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为营改增减少了很多,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时不时地补贴当地的一些民营企业了。
因此,李稻葵呼吁,在实体企业正在经历的阵痛期,至少在今年,要增加给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提高地方政府政府的积极性,提升地方民营投资的增速。
除了要降低实体企业的税负之外,李稻葵还建议去除金融行业的虚火。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比如信托,年化利率高达8%到9%,而且还是刚性兑付的。在投资者看来,这些金融产品收益高,而且没有风险,因此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个市场,而不是投入实体经济。
李稻葵建议打破这些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要推动几个信托产品或者债券的破产、重组,要让投资者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只有在尝到了苦头之后,投资者才会重新去投实体经济。
当然,政府的帮助只是一个方面,要从根本上破局,关键还在于企业家自身,不仅要“咬牙坚持”,还不能一味的以保护实体经济为理由,而把资本的力量扔掉了,因为“没有资本的力量,实体经济恐怕也难有比较快的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