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食品“蛇吞象”式并购 或引消化不良
根据西王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第三季度由于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中介费集中在三季度支付致使管理费用同比上升,业绩将有所回落。
对于西王食品历时近4个月的“蛇吞象”式的并购,多名业内专家表示,在玉米油市场发展接近饱和的环境,西王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以谋求净利润的进一步上升,但行业跨度过大,“蛇吞象”式并购的后续风险都是未来西王食品需求多元化发展所面对的问题。
西王食品近年来一直深耕于玉米油领域,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布的信息,食用油市场中,“非转基因”“绿色”“健康”成为各大品牌争夺市场的砝码。根据行业数据显示,玉米油、葵花菜籽油等新型食用油已经占据约两成的市场份额,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2014年西王率先打出了“不要转基因”的宣传口号,使得其他食用油品牌,紧随其后打出非转基因的口号,以满足消费者的导向。
虽然玉米油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西王在宣传上一度“先发制人”,但实际上西王食品在玉米油市场竞争中并没有更多的优势。
玉米油相比豆油的巨大商机,使得各个粮油企业纷纷在这领域发力,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5年西王的市场份额为10.8%,金龙鱼为28.4%,福临门为17.4%,长寿花为13.9%。
曾为西王第一大客户的益海嘉里,决定在玉米主产区东北建设自己的工厂,进入玉米加工上游。西王的同村品牌长寿花在市场占有方面也远高于西王。
“目前整个食用油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玉米油也结束了快速增长的阶段,玉米油的4家巨头企业已经占有超过80%的份额,西王在玉米油领域很难再有较大的突破,这也是近年来西王不断在其他小品类食用油发力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目前相关问题联系西王食品董秘办,并发去采访函件,截至发稿未收到西王方面的回复
对于Q3季度利润的大幅度下滑,王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第三季度由于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中介费集中在三季度支付致使管理费用同比上升,业绩将有所回落。
对此,朱丹蓬告诉记者:“整个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西王的推广、营销费用增加,利润必然会有所下滑,如果一系列举措没有进一步提升营业额的话,会造成个业务板块的下滑。”
在9月20日两度延期复牌的西王食品正式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联合春华资本,现金收购全球最大运动保健品公司加拿大Kerr公司100%股权。此次交易价格为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8.75亿元。对总资产仅为22.18亿元的西王食品来说,无疑是“蛇吞象”式的收购。
对于此次收购,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西王出于对健身产品的前景看好的预期判断。这有利于在西王传统的玉米加工之外,建立一个新的项目增长点,帮助西王持续性上升和发展,给予股票市场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增强股民对西王的信心。
由于目前国内玉米产能过剩,2016年玉米价格还将维持震荡下行的走势。据行业媒体披露,在西王所在地滨州市及周边地区,下游市场低迷,出现产能过剩,整体行业开工率较低。淀粉加工行业玉米生产环节和加工企业脱节,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受粮食临储收购政策、木薯淀粉北进等影响,目前行业开工率较低。
西王玉米油业务增长逐步放缓,使得大量的玉米等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原材的积压。路胜贞认为,西王可能通过对健身食品的加工,消耗和利用其蛋白质粉原料,减少加工闲置,加快原料库存周转,减少资金占用。
记者注意到,2013年时,西王制定了一个战略目标,是三年内再造一个西王,2015年,西王食品的销售额总共22.44亿元。为了加大食品产业板块的占比,西王持续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上进行拓展,但就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西王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西王食品的多元化的出发点是财务投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利器”,但是多元化经营或并非如企业想象得那么简单。
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风险并存,不少食品企业“跨界”进入到保健食品领域中来,有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也有可能面临新的危机,西王食品一定要在跨界经营之前重视对新业务风险的评估。
在市场竞争者“环伺”的背景下,对市场、时局的正确把握对企业成功开展多元化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
(孙吉正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