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家企业IPO终止审查 保荐机构拼量模式熄火
来自证监会官网披露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共计57家IPO企业终止审查,仅10月份新增的终止审查企业数量就达到21家;涉及的券商有30家。
《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涉及终止审查项目较多的券商主要集中在IPO项目储备“大户”上。其中,招商证券涉及终止项目最多,达到7家。
业内人士表示,“单轮终止审查项目多寡还不能说明问题,还应判断项目终止的比率。目前监管趋严,券商承揽项目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终止审查并非核查的终点,如果项目出现虚假陈述等违反信批义务的情况,包括保荐机构在内的中介机构终将受到追究。
上述57家终止审查的IPO企业主要集中在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保荐机构。这5家券商负责且已终止审查的项目合计26家,占比45%,超过四成。
其中,招商证券有7单IPO项目终止上市,位居30家券商之首;中泰证券、广发证券涉及终止审查项目数分别为6家、5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则均为4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囊括了四成终止审查项目的券商,除中泰证券外,均为历年来IPO承揽、承做“大户”,常年占据预披露机构榜单前列。
此次终止项目最多的招商证券也是历次IPO暂停、重启后,总能率先发行首单IPO的券商,其项目储备量也一直居前。
正是因为基数较大,“中招”的概率也比较大。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在验证前期公司承揽的项目质量。
以前关注平台的承揽能力主要是在‘量’上,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储备的项目较多地出现终止,对其收入等方面的影响更大。”
经统计证监会发布的保荐机构预先披露家数,记者发现,今年1月迄今,共计691家企业完成预披露。
其中,招商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有40家;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分别为56家、51家、43家;近年在投行方面由新三板开始发力,激流勇进的中泰证券占11家。
以此次终止审查的项目数与项目总量相比较看,在大型券商中,招商证券项目终止比率较高,不过,体量较小的中泰证券却又超出招商证券。
有投行人士分析,一般而言,中小券商承揽压力更大。“IPO审核趋严下,项目质量被放在重要地位,这率先考验的也是券商的承揽承做能力。
小平台不吃‘大锅饭’,通道相对紧张。同时,企业主在选择券商上,除了价钱、时间等考虑外,券商的过往业绩、品牌也是重要考量要素。这意味着,后起的中小券商在优质项目的承揽上,相对处于劣势。”
对此,招商证券方面也给出了另外一组相仿数据予以佐证。广发证券IPO在会项目数61个,排名第一;中信证券为56个,海通证券为49个,招商证券为38.5个。
“招商证券IPO终止审查企业数量为7家,但相比其他IPO在会审核数量排名靠前的证券公司,招商证券的终止审查数量并不突出。
结合终止审查项目所涉券商的统计,可以看出,这是IPO监管政策趋严的大环境下证券行业的普遍现象。
作为终止审查项目最多的券商,这7家企业中途退出对招商证券投行业务影响几何?
“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结构较为均衡,IPO业务收入在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占比不到1/5,。而且2016年申请终止的项目大多数是近两年申报的项目,按照证监会披露的审核顺序,在2016年不能被安排上发审会,也即是2016年无法实现收入的项目。
”因此,招商证券相关人员表示:这些项目的终止审核,对2016年全年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影响较小。
今年6月,有媒体披露IPO在审企业财务大核查即将启动。虽然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仅就10月数据来看,单月终止审查首发企业数量已经超越了今年前5个月的总量。
招商证券1~5月共计两个项目终止审查,分别为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杰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流行美时尚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也相继终止审查。
对于上述企业终止审查的原因,招商证券方面解释称,虽然有些企业在上市申报过程中中途退出,我们相信大多数企业是因为在发展中受到行业变迁的影响而出现了业绩波动。
“实际上,部分项目终止审查的主要原因是发行人报告期内业绩下滑,因此进行战略转型,而转型需要时间,业绩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待业绩稳定后,发行人将选择合适的时机再次进行IPO申报。”
此外,“发行人也可能因为自身考虑改变融资市场的选择,这也是我公司负责项目终止审查的原因之一。”
今年年中,针对IPO终止审查企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提及证监会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五方面:部分股东受让资金来源不清;收入利润与同行业变化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报告期利润大幅下降;资金往来行为披露不完整;数据出现差错。
(罗辑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