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成为中国与世界的连接器
当中国消费者的重心从关注价格转向了关注价值时,产业界也在发生同样的变化。
南多•赛萨罗内(Nando Cesarone)最近很是惬意,2015年还有两个月收官,作为亚太区总裁,他看到UPS在中国的增长已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当然这和他的老搭档,中国区总裁黎松江的智慧分不开。
25年在UPS的工作经历,南多亲眼见证了公司在欧洲以及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巨大变化。从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到真正的中国龙的崛起,这一次他又要作为亲历者,见证中国物流的现代化。
从关注价格到关注价值
当中国的“买买买们”杀向国外震惊世界之时,不少人开始反思,这些产品究竟有怎样的价值,让习惯于低价的中国消费者趋之若鹜?这一现象同时在说明,中国消费者的重心从关注价格转向了关注价值,产业界也在发生同样的变化。
UPS自进入中国之初便不打价格战,以服务品质和价值创造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当中国经济由“制造”往“智造”转型,并且开始直接面向国外的终端客户之时,UPS高附加值的供应链服务开始优势凸现。
尽管中国GDP的数字不再有耀眼的两位数,但是UPS却发现中国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而这些机会又是UPS特有的优势,其中之一便是跨境电商。
如今那些中小卖家,无论身在义乌、丹阳、南昌还是湖州,无论是大件货还是小包裹的商品,只要在当天约定时间前交付,第二天,它将准时出现在美国和亚洲买家的手中。如果买家对商品不满意要求退换货,UPS也能帮助卖家处理逆向物流的各个环节。
中国的卖家简单到只需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研发和促销,余下的清关、物流、仓储、派送之类的麻烦事都可交由UPS打理。“因为准时、便捷,客户的满意度很高,能提高客户购买的频次。”这就是中国卖家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准时、便捷说起来容易,实则是有UPS在全球220多个国家网点的分布为基础。
但是这一情形早几年却截然不同,中国客户对物流的需求,除了便宜还是便宜。价格战的结果是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被分拆成了碎片化的不同的部分,看似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但是却没有带来客户的高满意度,反而形成了众多的痛点。
尽管中国的物流供应商一直强调价格优势,但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企业物流占GDP的比重是18%,美国为8.41%,而日本自200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这些数字彻底颠覆了中国用户对于物流业人工成本的观念。假设同样制造成本的产品由中国和日本分别向美国出口,待产品抵达美国时,总成本已经分出高下。
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反倒成为中国企业向下一个竞争力进发的起点: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控制只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中的一部分,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实现销售,达成客户满意度的全价值链打造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需要通过全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来提升竞争力。
“但是这种软科学在过往的订单爆棚,人力成本极低的高速发展中被忽视了,精细化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的价值都被低估,现在中国企业需要补上这一课。”这是南多在经历了多个国家工业制造快速崛起后的箴言,“新加坡的物流管理也很有竞争力,从入关到关税管理到安全管理,到信息监控,一切都是有序可控的。中国在这方面如果加以改进将会产生很大的价值。”
从“生死时速”到“问题解决者”
快速高质量的递送使得UPS声名在外,但仅有这还不够。UPS在给中国客户的宣传册上悄然出现了“United Problem Solvers”,虽然意译为“有联合 事竟成”,但似乎直译成联合问题解决者更贴切。
物流管理中有痛点,需要客户与UPS“联合”解决——如果UPS不针对客户的物流和供应链现状做详细了解和梳理,或者客户不主动告知UPS关于企业自身的问题所在,而仅仅要求UPS承担快递包裹的任务,其真正的供应链乃至业务痛点则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现在UPS在中国发现的新价值就是如何帮助中国企业缩减与美日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差距。
“物流管理不好会伤害到企业的现金流。特别是在海外销售时,你如何将库存维持在最有效率的状态,从而提升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南多之问对许多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来说是一场智慧的大考。物流人员已经不只是货物运输的职责,他们同样是企业的价值创造者,高明的物流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效率问题,还能提升终端销售的竞争力。因此,在物流管理中,“快”只是基础,价值创造才是题中应有之意。
从货物转运开始,现代技术可以帮助UPS用户实时监控货物进展,进而控制库存和周转。尤其是在高科技电子消费品领域,消费者的兴趣或者受促销影响,或者受竞争对手影响,市场波动大,对库存和资金周转也是一场大考。UPS除将运输服务的全过程一体化、可视化外,还提供咨询、融资、保险和贸易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纷繁复杂的外贸法律法规和流程。
为此,UPS还有一个研发团队,研究用户的需求特征,并且直接将研究成果反映到终端的服务中来。UPS提供的服务有快递、空运和海运等,可以把产品直接发送给企业用户,也可以发送给个人用户,“任何时间、任何速度。”南多说“任何”两个字的时候颇为骄傲,“这是公司自1907年成立以来,在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的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网络和科技成果。”
现有的UPS绝不是端坐在家中,凭借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坐等客户上门。当他们意识到中国的用户已经不愿意只是在价值链的底端以廉价取胜时,他们主动走近客户,研究客户的供应链问题,并最终以“交钥匙”的定制方式把成果呈现给客户。“如今的终端消费者非常挑剔,优化的供应链体系是整体购物体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验好了可以创造更多的订单和更多的生产,这是一个正循环体系。”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UPS抓住这一趋势,在原有的独自运营的33个城市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将服务拓展至21个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除此之外,UPS还在中国部署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除在上海浦东机场设立UPS上海国际转运中心,以及深圳宝安机场开设UPS深圳亚太转运中心外,还分别在成都、青岛、郑州等地都部署了UPS航站等基础设施,每周有166班UPS的航班连接UPS的转运中心和航站,缩短了中国制造企业,特别是内陆制造企业,到世界各地的距离。“这些企业没有能力把工厂转移到泰国、越南,所有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的内地城市是他们的选择,但我们进入之后,重新将他们与世界连接起来。”
“用户希望看到的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产品高质量地递送到他们客户的手中。”UPS中国区总裁黎松江说道。于是在上游,UPS更贴近制造工厂的需求,而下游又进一步向服务的灵活性延伸。让我们把画面接续到文章开头部分那个中国卖家的故事,当来自中国卖家的货物到达海外零售客户所在的网点时,对于家中无人收货的客户可以将货物留在附近的便利店或是咖啡店,方便有空的时候随时收取,从而实现通过服务的灵活性换来良好的体验,激发人们频繁购物。而风靡中国的大疆无人机也经由UPS到达了全球的市场。
UPS一天要为全球900万个客户运送产品,这些客户资源也成为巨大的富矿。当这些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想要拓展海外市场时,UPS像个连接器,一头连接着分布在全球的海外客户,一头连接着中国制造商。“很多海外客户没有听说过中国的卖家,但是一听这些卖家由UPS提供服务便会欣然愿意合作。”这是UPS的意外发现,也是中国卖家的意外之喜。
“此前我们在欧美有很强的基础,如今中国市场的机会越来越明显。在UPS,我们非常清楚,要有前瞻性,不看一时看长远。”黎松江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