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心理学》——幸灾乐祸与人性的阴暗面
2009年11月27日,老虎伍兹开着自己的卡迪拉克SUV,撞上了路边的消防栓和一棵树。与此同时,这场交通事故也拉开了世界上最赚钱球星震惊世人的丑闻序幕。据报道,事故发生时,老虎伍兹的妻子用一根高尔夫球杆打碎车窗才将伍兹救了出来。所以当伍兹偷腥,夫妻反目的新闻四起时,伍兹的节操恰似那车窗玻璃,碎了一地。
随着丑闻的爆发,这个在世人面前一直扮演着卓越的顾家男人的运动明星,实际上却是一位婚外性爱的贪吃蛇,一位给情人和性工作者发送恶俗短消息的性瘾患者。几乎一夜之间,老虎伍兹沦为笑柄,甚至有一个网站和推特账号专门用来传播关于他的笑话。
一个德语单词很恰当地描绘了人们对于伍兹丑闻所表现出的怪异的喜悦。幸灾乐祸(Schadenfreude)准确形容了人们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关于幸灾乐祸和其他社会情感,肯塔基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H. Smith)做了一些研究,并已经出版了一本关于“幸灾乐祸”的书。
人为什么会幸灾乐祸
史密斯在这本书中认为,幸灾乐祸这个看起来有悖常理的情感,对人来说是有适应意义的。人们多通过社会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他认为幸灾乐祸就来源于社会性比较。一些研究表明猴子和狗也会和自己的同类攀比,所以说乐于比较似乎是天性使然。
心理学家罗伊· 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和布拉德·布什曼(Brad J. Bushman)将自私的冲动和自我控制之间的斗争称为“人类灵魂最基本矛盾”,这一点从幸灾乐祸中似乎能窥见一斑。喧嚣网站(The Rumpus)宝贝糖(Dear Sugar)专栏作者谢丽尔·史翠德(Cheryl Strayed)说过:“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头猛兽。我们都期待被接受、被爱和尊重。”
但生活毕竟并非事事顺心,当我们遇上某个人,并且他更受别人欢迎、爱戴和尊重的时候,我们本能地就想诋毁他,把他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当一个偶发的事件,比如丑闻恰恰能满足我们这种愿望时,幸灾乐祸便随之产生了。诗人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在一首诗中表达了这种情感——“听闻死对头的书正廉价处理,我内心涌起欢愉。”
当我们难以忍受嫉妒引发的痛苦时,幸灾乐祸就成了有效的止痛剂。史密斯博士认为,老虎伍兹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巨大成功和看似完美的生活——美丽的妻子、温馨的家庭和毫无污点的声誉,和普通人的平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不管人们喜欢高尔夫与否都经受着这样的对比落差。尽管有些人确实非常喜欢伍兹并用其成功激励自己,随着丑闻的爆出,这些人可能更觉得自尊受损。所以伍兹的性丑闻降低了其社会地位,并让那些他的嫉妒者自我感觉良好起来。
17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幽默来源于人们突然觉察到的自身优越感。史密斯博士也写到,将名人拉下神坛的确能给普通民众带来意外的狂欢,而我们的文化正是在这种狂欢中繁荣。
他问:“我们看电视是为了更加了解人类生活么?”“得了吧!我们喜欢看那些尴尬的场景不过是让我们对自己搬不上荧屏的平庸生活感觉好一点儿而已。”
这样的情感需求也养活了八卦杂志。史密斯博士和印度心理学家卡迪·鲍彻(Katie Boucher)对著名八卦杂志《国家询问者》(The National Enquirer)十周内容的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明星的社会地位越高,该杂志越有可能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他们的负面新闻上。
并且当某个人在道德上优于我们的人犯错时,我们似乎更加享受幸灾乐祸的心情。斯坦福大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勃诺瓦·莫林(Benoît Monin)的一个研究表明,仅仅向肉食者呈现素食者的图片就能引起肉食者道德上的自卑感。史密斯博士说:“素食者根本不用说什么,他们的存在对于肉食者来说就是一种道德上的刺激。”如果能证实这些素食者的虚伪就会缓解他们所带来的道德焦虑,所以如果能逮到素食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大块牛排,就会激发一种强烈的幸灾乐祸感。人们就会想:“差点就相信自己道德上有问题,现在终于能重新审视那些光鲜靓丽的道德楷模了。”
幸灾乐祸而不是复仇
从传统的定义来看,幸灾乐祸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多产生于那些不能左右别人苦难的旁观者。但史密斯博士认为这样的划分太过狭隘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某人的苦难中扮演了角色,可能让情况变得更复杂,但是这样也不能避免幸灾乐祸的情绪。
然而,如果将幸灾乐祸扩展到复仇,或者其他行为上,反而会剥夺这种情绪所带来的特殊满足感。因为正是由于人们没有参与别人的不幸,仅仅是围观才会给幸灾乐祸一种真正的愉悦,并且认为这种愉悦是合理存在的——“你栽了个大跟头,哈哈哈,这可和我没什么关系。”
史密斯认为说,我们不应该将“幸灾乐祸”妖魔化。不要一味否认自己人性中的黑暗面,当有机会体验时最好学会享受它。尽管这种情绪看起来有些负面,但是幸灾乐祸能提升我们的自身价值并且时常提醒着我们即使那些最值得嫉妒的人也会有摔跟头的一天——就像我们一样。
作者:克里斯蒂·阿希旺登
书名:《暗黑心理学:幸灾乐祸与人性的阴暗面》
作者:【美】理查德·史密斯
定价:45.00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推荐理由
★ 欧美实验心理学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自然》《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欧美各大媒体争相推荐,牛津大学出版社年度热销图书。
★ 美国肯塔基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嫉妒、羞耻等黑暗人性的国际专家理查德·史密斯的代表著作。
★ 一项惊世骇俗的心理学发现,深度剖析人类自私的基因,揭开妒忌、幸灾乐祸等黑暗人性的秘密。
媒体评论
理查德·史密斯基于实验心理学成果,从政治丑闻、人物传记、电视真人秀、喜剧、漫画等诸多领域撷取了大量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的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幸灾乐祸带给人的“痛苦的愉悦”。不过,阅读本书却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一点也不让人感到痛苦。——《自然》
《暗黑心理学》将提取自实验心理学、流行文化、文学作品中的种种证据巧妙混合,带领读者一窥人性的奥秘。——《华尔街日报》
在这本轻松愉快的书中,史密斯博士指出,尽管“幸灾乐祸”听起来是一种不正当的情绪,然而它却符合适应性的要求。它源于社会比较,可以使我们据此评估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处于何种阶层定位。人们想要进行比较的冲动似乎难以遏制……但史密斯博士却下结论道,我们不应将幸灾乐祸“妖魔化”。我们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审视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而不是否认幸灾乐祸的存在。只要幸灾乐祸是消极的,它就可能帮助我们提升自尊,并提醒我们那些值得妒忌的人其实也是容易犯错的——正如我们自己一样。——《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