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自传》:纽约不相信眼泪
想真正了解稻盛和夫,只有听稻盛和夫自己说,看他怎样从一个爱哭郎、一个屡试不第的“坏”孩子,成长为叱咤商界、百折不挠的企业领袖。
《稻盛和夫自传》
作者:稻盛和夫(日)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精彩书摘
1962年(昭和三十七年)夏天,我打算花费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前往美国试水。这是我第一次到国外去。那个年代采用的是固定汇率1美元兑换360日元,并且携带外币出境也有限制。对于刚建立4年的公司来说,100万日元的费用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出发前一天,我去拜访了住在千叶县松户市公团公寓的朋友,在那里练习了一下洋式马桶的使用方法。出发当天低云笼罩,阴郁欲雨,家人、公司的干部以及全体员工都来为我送行,甚至有一位员工连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换掉,就连夜坐火车从工厂赶来送行。
在纽约,我每天都去那家委托斡旋的商社事务所。接待我的那位职员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安排,但一直没有预约上。如果我通晓英语,情愿自己去奔波联络,但是因为不会英语,吃个饭都困难。我别无选择,只好一夜不归,直到等到早上事务所开门。也许是我的压力所迫,对方终于开始带着我去走访客户了。所有人看到我们的样本后,都对我们的精益做工而感到吃惊。
甚至有些陶瓷制造商希望我能传授给他们生产技术。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谈妥一件像样的生意。在发达的美国,我接触到了新鲜的空气,京瓷的技术在这里也得到了承认。虽然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可我不得不无功而返。
一个月的美国之旅快要结束了,在回国的前夜,接待我的商社为我开了送别会。席上,分店长致辞说道:“之前有很多日本客人来美国,但从没见过像稻盛先生这样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对待工作持之以恒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对工作敷衍了事,净想着观光游玩。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
我心怀悲壮,决意来到美国,可是这家商社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我用公司宝贵的经费来到美国,分秒必争地拼命工作,希望能够带着成果早日回国。实际上,我之前确实希望得到贵公司的帮助,能使工作更为顺利的进行。不过,还好了,起码事先安排的日程都完成了。”我的发言说不清是感谢还是不满。随后我为大家演唱了日本当时正流行的一首歌曲——村田英雄的《王将》,唱的时候,我改换了里面的歌词。
明日我将赴纽约,
誓将胜券手中握。
灯火入云通天阁,
似我斗志烈灼灼。
惨败如斯,再不会来美国了,我虽然这样想着,但心底还有个声音在呐喊:总有一天要争口气让你们看看。
这时,参加送别会的一个美国女事务员问我学生时代练过什么体育运动。我说练过空手道,她就说想见识一下。
看了下周围,我发现办公室的地板上堆有塑料板。我将15块叠在一起,一记冲拳干净利落地将其一分为二。瞬间,我的手指飞溅出了鲜血,挂在板子上的手绢也被血染得通红。
要是日本的女性看见这种场景,可能会吓得背过脸去,不愧是美国女孩,看见飞溅的鲜血,居然为这种魄力欢呼。她肯定觉得一根筋的我,关键时候居然这么有勇气,所以还跑过来要跟我握手。
此后,我开拓海外市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两年后,我又经由香港到欧洲和美国出差。这次出差,我有了一位得力助手,他就是前一年加盟我们公司的原松风工业的贸易部长上西阿沙(后任京瓷副社长)。
年长我11岁的上西,是在加拿大的温哥华长大的。英语当然没问题,还精通外贸业务,在各国都有人脉。想来,与那个辜负所托的商社不同,这次是依靠自己的人,效率自然就要高出百倍。然而,勇敢踏上征程的两个人,却分歧不断。
这次我是抱着决不空手而归的悲壮决心而来的,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把产品推销出去。可是每天都是疲惫不堪地回到旅馆,抱头哀叹:“今天又白干了,那么多钱又打水漂了。”
看到这样的我,上西冷静地对我说:“努力了也拿不到订单,这是常有的事。”
“这样下去公司会倒闭的,正因为如此我才请你一起来的。”
“拿不到就是拿不到,事情总需要一个过程。”
两个人说着说着,声音也越来越大。
维也纳、罗马、伦敦、还有巴黎,无论哪个地方,所有人对我们技术水平都瞠目结舌,但都没有签单订购。有时我会觉得愧对公司同仁而流下眼泪,上西看到我居然因为这个哭而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希望上西能抛开固有观念,毫无保留地去努力。于是我每天都跟上西说,我们要一起打造一个同甘共苦的公司。希望他能变成一个“感性的人”,“即使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但只要我们努力下去,我们的热情与恒心一定会获得上天的垂怜,得到订单的。”
最初很抗拒的上西,不久以后也成了我最亲密的同伴。在京瓷海外战略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与此同时,满世界奔波的劳苦终于开花结果,1964年底,香港微电子公司以及在第2年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先后让我们为其生产半导体管用的陶瓷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