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重磅推刀片电池 用安全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文:朱耘
ID:BMR2004
实验台上放着一块长约2米的电池,电池上放了一只磕掉蛋壳的生鸡蛋。下一秒,一根直径约8毫米的钢针,瞬间穿透了这块电池,1秒、2秒、3秒……十几分钟过去了,电池表面没发生什么变化,那只生鸡蛋,依旧静静地躺在电池上。被刺穿的这块电池,就是比亚迪于2020年3月正式推出的刀片电池。
针刺实验,有动力电池领域“珠穆朗玛峰”之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的发展,三元锂电池成为应用性最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同样的针刺实验,当钢针刺穿三元锂电池体的那一瞬,“呯!”地声,电池发生了爆炸,明火持续了数秒,随后是巨大的浓烟,电池上的鸡蛋早已“灰飞烟灭”——2019年,上海一小区地下车库,发生了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彼时的情况与这一实验高度相似;磷酸铁锂电池,是当下与三元锂电池“两强争霸”的另一种动力电池,尽管被针刺穿的瞬间,磷酸铁锂电池并没有发生起火燃烧现象,但表面温度高到200摄氏度~400摄氏度,鸡蛋被烤焦。尽管电池未起火,但如此高温,不排除引燃附近可燃物的可能。
三种动力电池针刺对照测试结果
“刀片电池在这次针刺实验中表现是非常优异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分析指出,一方面刀片电池是长条型电池,散热面积比较大,另一方面,当针刺时,短路回路比较长,产热能力相对下降,温升速率就会比较小。
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物种诞生之初,消费者有严重的“里程焦虑”,这让诸多新能源车企陷入到对续航里程的攀比之中,因而转嫁到动力电池身上,让行业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产生了“非理性追求”,让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口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在业界,很多人将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称为“电池大王”,因为王传福的专业跟电池技术相关,同时比亚迪也是靠做电池起家的。2003年,当比亚迪决定造车,就开始布局电动汽车的研发,彼时选择的电池技术路线是磷酸铁锂电池。然而当新能源汽车大发展时,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路线之争,让磷酸铁锂电池一度落于下风。不过比亚迪一直没有放弃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于2020年3月底推出了基于磷酸铁锂技术的超级电池——“刀片”电池。在进一步强化高安全、长寿命特点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续航能力。将动力电池的发展路线重新拉回到以安全为本的正确道路上,并将率先搭载在汉EV车型上。
氦检后的比亚迪刀片电池
“宝刀出鞘”安天下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手机不离身”,社交、导航、订餐、购物……王传福判断,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主流,因此早在2018年,比亚迪就率行开放了汽车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王传福判断,“智能汽车会让很多人‘有家不回’。”
而比亚迪的最新款新能源汽车,已经能够在很多地方替代智能手机,并且有更多的想像空间,约三五个朋友到郊外在车里看电影,唱卡拉OK,直播,饿了叫个火锅送餐到车都不是问题。
智能汽车的前景给当下诸多汽车厂商提出了新要求,也陷入了一个新的“二律背反”哲学命题——车内空间要更大,利用率更高;电池密度更高,续航能力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智能汽车成了消费者的一个新家,诸如停驶状态下自燃、碰撞起火等安全问题,消费者“零容忍”,安全问题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刀片电池”研发的初衷,就是尽可能地将上述问题解决,并以之捍卫安全底线。比亚迪有限公司副总裁,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龙透露,“刀片电池”先从空间利用率上找方向。设计师们千方百计地把更大的汽车空间留给消费者。据记者了解,传统的电池包生产大致分两步,一是由电池组成电池模组,二是把组装好的模组排布在一个托盘上组成电池包。然而传统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空间利用率只有80%,其它都是模组结构件,由于整个模组要承载几百公斤的重量,因此要在模组间布置许多梁保证承载强度。“因此电池包里的利用率,实际仅为50%。电池到模组80%的利用率乘以模组到电池包50%的利用率,电池包留给电池的空间等于只有40%。”何龙说,改善空间利用率迫在眉睫。
“去掉模组和梁就能提高空间利用率,但这样电池就没办法支撑了。”何龙说,比亚迪想到了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的刀片电池,对比传统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了50%。每一个电池充当一根梁,同时电池包上加固类似蜂窝的铝板结构,实现超级强度。
“当年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初心,就是要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传福说。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四年全球第一,连续六年中国第一,成了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领导者。
不过《商学院》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准车主,直到今天,依然把新能源汽车当成“备胎”,除了里程焦虑,2019年发生的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让消费者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了很大的“不信任”。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2019年5月~7月,短短2个月的时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在已查明着火原因当中的车辆,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
“安全,是动力电池发展道路不可动摇的路基,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有责任守住行业的命脉。”王传福说。
刀片电视发布会上王传福发言
在比亚迪看来,刀片电池的“出鞘”,将让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大大提升。何龙介绍,刀片电池以磷酸铁锂为材料,其有放热反应启动温度高、放热慢、产热少、分解不释放氧气降低燃烧风险的特点,正因如此,刀片电池才得以通过电池领域最严苛的针刺测试。“‘刀片电池’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正所谓“宝刀出鞘”安天下!
刀片电视发布会上何龙发言
赋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向新而行”是2018年以来,比亚迪汽车提出的品牌主张,“新”不止是比亚迪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比亚迪发展战略的升级,从垂直整合到开放创新再到技术赋能,比亚迪实现了“三级跳“。
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造汽车之初,走了一条“垂直整合“之路,通俗地解释就是比亚迪造汽车,除了轮胎玻璃不做,所有零部件全都自己造,外界解读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节省成本。在刀片电池发布会现场,王传福毫不避讳地说:”垂直整合是被逼出来的。”
汽车的产业链条非常长,刚刚起步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规模小,没有哪家企业愿意给比亚迪配套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没人看好电动汽车,只能靠自力更生。
垂直整合,让比亚迪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做足了内功”,夯实了汽车配套产业的基础,2018年,比亚迪推出了e平台的开放共享,该平台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向全球开放共享,“这就是改革开放。”王传福说。其实早在2010年,奔驰就开始与比亚迪合作开发电动车,e平台推出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有丰田等国际巨头,被e平台等电动化核心技术吸引,与比亚迪开展“技术对等”的合作。未来预计还将有更多的车企参与到e平台的开放共享中来。
中国的汽车工业底子薄,基础弱,改革开放以来,主要通过合资的方式引进大众、丰田、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用市场换技术”,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是学习者、跟随者。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几乎与全球同时起步,甚至因为政策的刺激技术领先,几乎所有的汽车人都期待着借助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比亚迪责任重大。
刀片电池的推出,就是比亚迪实现技术输出的又一里程碑。记者了解到,刀片电池由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5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事实上,该公司的前身是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成立。
目前比亚迪旗下以“弗迪”为名共有5家企业,包括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视觉、弗迪模具和弗迪科技,“弗迪系”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能源零部件配套体系。“弗迪系和比亚迪的关系,就像是行星和恒星的关系。弗迪系的每家公司既是围绕比亚迪新能源产业链优势而生的行星,更是其各自行业内能独当一面、对外赋能的耀眼明星。”王传福说。
可以说,弗迪系的诞生,正是比亚迪多年来通过垂直整合,夯实基础应运而生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无论是刀片电池,还是弗迪系的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模具、科技产品,服务对象不仅是比亚迪汽车,也为国内外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赋能,加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及产品普及,因为弗迪系的前身不仅为数以万计的比亚迪汽车做配套,有些业务并已对外供货,经受市场检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而言,“弗迪”不仅是品质的背书,亦是安全的背书。
比亚迪刀片电池生产线 配料车间
造车之初,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降低成本,让比亚迪汽车“活下来”了;而e平台则通过开放传感器与控制权,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的标准,吸引更多汽车、IT巨头及小微企业进行智能应用开发,共同做大做强智能汽车产业; 如今刀片电池在续航里程及安全性上取得双向突破,进一步推动电动车普及的同时,也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未来弗迪系则有望通过开放共享,输出比亚迪积累的电动化能力与整体解决方案,赋能行业。
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即将推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可否终结,除比亚迪外,更多新能源汽车厂商是否会选择“刀片电池”作为动力电池,我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