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 | 疫情促发债务连环危机 宜信裁员能否过冬
在互金行业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及三降要求的大背景下,“退出”成为互金企业的主流潮,互金上市公司的新增贷款金额都在下降,宜人贷也不例外。
文:王倩
ID:BMR200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聚投诉平台上一条对宜信的投诉格外引人注目。
2月18日,王先生在聚投诉上称,因为自己是一名防疫一线人员,工作原因和宜信公司申请延期还款,本人接受逾期产生的费用,但是宜信催收人员不但不了解情况,反而天天给王先生打电话威胁。
《商学院》记者发现,无论是聚投诉平台还是新浪黑猫投诉平台,因为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还款申请延期受阻的投诉开始增多。
在1月31日,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明确,“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疫情会对整个P2P行业产生影响,部分P2P平台的借款企业和借款人员面临资金压力。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表示,从资产端来看,借款企业或个人因经济收入的减少,还款能力下降,再加上催收行业无法正常开工的影响,行业逾期率可能会出现上升。
《商学院》记者就上述王先生的投诉、对受疫情影响人员是否予以延期还款,及疫情对宜信的影响等问题向宜信发去了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对方未做回应。
宜信过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认为,受疫情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减弱,催收效果会大打折扣。那么逾期率则会大大上涨,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资金不足,兑付延期。
裁员,往往成为此时企业使用的主要的保业务手段。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疫情之下裁员,早在2020年春节之前,宜信就已经开始了裁员。
《商学院》记者就裁员等相关问题向宜信方面求证,宜信相关负责人在与记者电话沟通时承认“目前裁员主要集中在宜信普惠端,但25%这个数字不属实”。但是在随后给到记者的书面回复中则变成“消息不属实,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对于记者关于裁员方案的提问,宜信方面并未明确回应,只是称“公司根据内部分级管理机制,不同营业部有不同的人员编制调整,每半年会调整一次。对于常态性离职员工,会签署正常的离职协议。”
在脉脉上,有宜信离职员工爆料称,“用基本法考核裁人”, “公司主要通过一定方式,希望员工主动签署’离职申请’”。
基本法,是离职员工对于员工手册的戏称。员工必须遵守员工手册上的规定,否则就算违规。有离职员工表示,不签署离职协议,就会被以各种理由算违规,违规超过一定次数,会被劝退,得不到赔偿。
离职,属于员工自愿离职,而裁员则是“被动离职”,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商学院》记者联系已离开的宜信员工,其表示自己已经签署“离职申请”。也有已离职的员工表示,线下门店是主要裁撤方向。有宜信在职员工表示,门店的确是裁员的主要方向。上述宜信方面相关负责人也承认,因为门店人员基数大,因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特别明显。
裁员背后
宜信上市公司宜人金科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上市公司实现总收入20.56亿元,同比减少6.01%,其中宜人贷收入为15.15亿元,同比减少8%,宜人财富收入为5.41亿元,同比减少1%。
第三季度,宜人金科促成贷款总额为104.9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7.89亿元相比减少10.97%。
有业内人士认为,宜信裁员也与“三降”(即降余额、降人数、降店面)有一定关系。
2012年宜信互联网部成立了宜人贷金融科技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借款咨询服务。宜人贷于2015年12月成功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
2019年3月,宜信集团将宜信惠民、指望财富、宜信普惠三大板块整合纳入宜人贷上市后公司中。
通过几年的发展积累,宜信成为互金领域的明星企业。然而,随着监管的日趋严苛,P2P爆雷潮频现,躲过爆雷潮的宜信,却没有躲过监管的严苛以及裁员的命运。
2019年7月,宜人贷与宜信部分业务进行重组,进行品牌升级,组成“宜人金科”,宜人金科成为宜信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宜信目前的上市公司部分。宜人金科主要业务包括由宜人财富开展的财富管理服务和宜人贷开展的消费者信贷服务。
2019年10月,宜信发布的《关于宜人贷和宜信惠民网贷业务整合的公告》,公告显示,根据全国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关于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自公告之日起,新增出借端和借款端客户全部由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诚科技)运营的宜人贷平台为客户提供网贷服务,宜信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惠民)将不再新增出借和借款业务。公告期结束后,宜信惠民运营的宜信惠民平台的存量网贷业务将由宜人贷平台统一进行运营管理和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
自此,宜信只有一家网贷平台,即宜人贷。
坊间有传闻,宜信将优质资产都给了宜人贷。即便如此,在互金行业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及三降要求的大背景下,退出成为互金企业的主流潮,互金上市公司的新增贷款金额都在下降,宜人贷也不例外。
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快速扩张阶段,多数平台采取人员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通过线下门店以及销售人员进行获客,员工较多。在行业进入收缩期之后,随着获客成本的增加,增长已经无法覆盖成本,裁员成为必然。
转型还是坚守?
除了新增贷款下降、营收下降之外,宜人贷还面临着数量惊人的投诉。
在聚投诉平台上,关于宜人贷的投诉贴高达7462个,内容包括高额利率、高违约金、恶意骚扰、暴力催收、砍头息等内容。宜信方面并未回应《商学院》记者关于投诉内容的采访。
2019年11月26日,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下发《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P2P平台并未等来期待已久的“备案”,而是按照监管要求,要么清退,要么转型。
宜信也不能幸免。公开资料显示,宜信在发力助贷业务。目前多个P2P平台开始向助贷机构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P2P资产和资金两端发力的优势,助贷只需要在资产端单侧发力,P2P要想发力助贷,必须在资产端增加核心竞争力。
在这份《指导意见》中,“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成为P2P网贷平台主要转型方向。原先一直提到的转型助贷机构,在这份最新的文件中,“助贷”一次再未出现。
宜信则在回应《商学院》记者关于转型的问题时表示,“我们的网贷业务一直在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指导下,合规发展,稳健运营。”但对于具体的转型方向并未做明确回应。
(本文来自《商学院》杂志2020年2&3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