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 服务型中小企业:我申请自主闭店的需求被商场驳回了
于闻所在的商场2020年春节营业期间显得格外冷清
文:赵建琳 朱耘
ID:BMR2004
这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特殊,既是于闻(化名)在北京创业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第一个冷清的春节。
她的饰品店租在北京西直门附近一家大型商场内,2020年春节前夕,她给每款产品都补了一次货,推出了两个新系列,还做了福袋和盲盒,准备用来做活动,期待新春佳节能生意兴隆。于闻回忆说, 1月21日前几天的生意也确实挺好,但从1月22日开始,商场里的人就呈现“断崖式下降”。
“之前店门口一天能过上千人,店里能进六七十位顾客,后来门口也就过个上百人,店里进了七八个顾客,对比很明显。”于闻回忆。
1月22日那天后,于闻发现顾客都戴上了口罩,站得离店员们很远,还觉得挺稀奇,“防范措施这么严”,到后来,不戴口罩反而很奇怪。及至除夕,所有商家都开始被要求戴口罩,商场楼管负责巡查。随着疫情病例数越来越多,于闻想要关店回家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但在递交闭店申请时,于闻被商场拒绝了,因为商场要继续营业,要求每户商家留一人值班。
从除夕到大年初四,商店里的顾客都“门可罗雀”, “与其一直营业出现更多交叉感染,还不如一开始就采取闭店的严控措施。”不过,让于闻无法理解的是,即使申请到了自主闭店,店铺的房租和物业也要正常缴纳。
《商学院》记者注意到,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其中就提到,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各区对采取减免租金措施的租赁企业可给予适度财政补贴。
于闻所在商场目前仍然正常营业,至2月10日止,营业时间为上午10点到下午6点。就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和没有闭店的缘由,记者拨打了商场当日值班主管电话,对方表示他不负责此事,且没接到相关通知,需要去了解下情况。记者也联系了该商场所属企业在北京的另外两家店,其中一家表示会跟运营部表达采访意图并给记者回电,另外一家则未接听电话,记者后续也并未收到商场回电。同时,商场所属企业的中国总部也始终未接听记者电话。
疫情期间,关店还是开下去?
于闻的团队并不大,算上她在另一个城市商场的合伙人和独立设计师也就10人,延期复工导致新品推出延迟,对于闻和南方的工厂来说都有损失,但主要的损失还是集中在房租。“疫情出现,没人逛商场,店内流水损失肯定免不了,一个月至少少七八万元,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再加上一个月四万元房租,压力很大。”
按照于闻的说法,做零售的损失都很大,她楼上有些铺子的房租是每月十多万元,甚至每月二十多万元,对面卖服装的铺子一天租金就得上万元。“通常来说,商户付的房租除了跟楼层和面积有关外,还跟商场的人流量有关,现在因为疫情影响没有顾客,商场就应该适当提出租金减免。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两个月,很多中小企业租户都会被拖垮,商场也得不偿失。”
记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君太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提出初一至初七商户租金减半,北京荟聚中心2月2日暂停营业,万达商管集团在1月24日-2月25日对商户全免租金和物业费。于闻表示很多店长也在申请自主闭店,但得到的答复都是让等通知。
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海锋告诉记者,按照通常的租约,商户按承租时间支付租金,是否开门营业属于商户自主决策范围,商场一般无权干涉。如疫情期间,商户想要闭店,但商场要求上午开门营业,由此给商户造成的水电费、员工工资等本可以节约的支出,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商户可以主张商场补偿,补偿部分可抵充租金。
与商场比起来,商铺租户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从进入商场开始,沉没成本就产生了,这包括商场规定的考察期对应的时间成本,也包括装修布置成本,只有在商场里租得越久,边际成本才会越低。“疫情会有结束的时候,还是要对未来有信心,而且现在北京市政府下发的文件里也会给采取减免租金措施的租赁企业进行适度的财政补贴,我们应该一起渡过这个疫情,所以我也在想办法向商场反映。”于闻说。
“从法律角度讲,北京市政府的文件属于行政指导,并非强制命令,商场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但对商场而言,如果此时能减免租金,响应政府号召,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而且政府对减免租金的租赁企业还有财政补贴,既弥补了商场的损失,也稳定了租户。”何海锋建议商户可以以政策文件作为与商场沟通的一个依据。
相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受伤?
在疫情折射出的群像中,于闻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抗“疫”之战中,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此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就提到,据清晖智库统计,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6%降至4.5%左右。但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影响整体有限,此次疫情的影响总体上弱于“SARS”的影响。
从2003“非典”那年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数据来看,当年1月为10.0%,到5月仅为4.3%,随后在6月出现反弹。但2020年,疫情在春节前后爆发,无人出门逛街,物流公司也多数放假,加上一些大型物流公司主要为疫区提供物资运送,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零售业,都颇受影响。
而在这些业态中,不容忽视的是像于闻这样的小微企业,从目前全国多地的复工时间来看,大多延迟到2月10日。这会对中小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向《商学院》记者分析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两种业态。
“中小微的制造业企业其现金流储备基本上是一个季度,这个现金流主要来源于借款、产业链前后的挤压,真正可供马上支配的现金流恐怕只占1/4到1/3。如果开工过晚,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面临现金流的枯竭。另外,中小企业一年毛利润在15%左右,若开工延迟一个月,基本上一年的毛利润就没有了。如果这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无法做到上下游必要的融通,他们的流动性安全就是值得担忧的。”
但制造业除了现金流的压力,其他冲击也不算特别大,张鹏认为,很多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开工日期本身就放到了正月十五以后,加之现在制造业机械化程度高,用工量不算太大,如果现金流不出问题,企业可以缓解掉延期复工的压力。
“服务业则很麻烦,它必须靠人来提供服务。人能不能流动,能不能返工是一个大问题,返工后,员工防护物资的保障能不能跟上也是一大问题。去年新增用工有80%来自于服务业,如果口罩供应满足不了,就无法开店,消费者也不敢去,会给今年新增用工和存量用工的数量带来较大影响。”张鹏告诉记者。
有困难就有对策,张鹏从多个角度谈了谈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针对疫情下较为艰难的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从金融层面看,“如果在融资过程中可以结合产业链金融,银行再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生产经营类信用贷款,就能适当缓解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的压力”;从税收角度,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一二月份的增值税做进项留抵退税返还,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现金流,或将增值税的申报由当月完成延到比如上半年完成;从稳岗角度讲,可能会推出一系列比如临时性降低社保费用或缴纳基数、对失业保险金进行奖励性返还、纳入企业信用加分项等一系列政策。
不过,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身处疫情中心的湖北暂时还未公布返工日期,那么湖北籍员工会否面临被辞退的情形?湖北的中小企业如何恢复生机?张鹏觉得,接下来国家相关部门可能会针对湖北等疫情“重灾区”单独施行一定政策,不会一补了之或简单的减税,而是通过结构性、体制性政策来解决。
记者看到,1月24日,人社部发通知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还提到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
“湖北籍员工处在抗疫第一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随着疫情慢慢过去,我估计国家对湖北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市政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区域政策优惠等三大类投资会比较大,尽快恢复武汉作为中心城市、金融中心、产业中心、科技中心的地位。”张鹏分析。
于闻知道,生命安全始终是第一位,钱可以再赚,最重要的是,做生意要有好的心态,能接受亏钱,她也正在锻炼自己这一点,“你没办法改变环境,那就去接受和适应,或者做好预测和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