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航无人机赴美上市 三年净亏超2亿 掘金B端能否翻盘?
文:梁伟 石丹
ID:BMR2004
招股书显示,亿航计划在此次IPO中融资1亿美元,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Needham & Co和老虎证券。
亿航早期从事消费级无人机业务,后逐步向行业应用转型。招股书显示,亿航是一家智能自主飞行器科技创新公司,通过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运营自动驾驶飞行器(AAV),为客运、物流、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亿航仍面临亏损。能否成功上市,打开新的补血通道,对亿航来说十分重要。而此次IPO如果成功实施,亿航将会成为“中国无人机海外第一股”。
《商学院》记者就如何收窄亏损、未来增长点与竞争力等问题向亿航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亿航成立于2014年,早期从事消费级无人机业务。创立至今,亿航共获得4轮融资。企查查显示,2014年1月,亿航获得1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资方包括乐搏资本、PreAngel和真格基金;2014年6月获得PreAngel的Pre-A轮融资,金额未知;2014年12月,亿航获得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资方包括乐搏资本、PreAngel、纪源资本和真格基金;2015年8月,亿航完成4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资方包括乐搏资本、PreAngel、纪源资本、真格基金、东方富海和金浦投资。
在消费无人机领域,大疆一家独大,竞争激烈,一些无人机公司开始转型寻找出路。亿航放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转攻载人无人机和物流无人机等领域。招股书称,2016年末,公司开始逐步淘汰消费级无人机业务。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逐渐被亿航边缘化,亿航将更多的资源用于to B业务的发展。招股书显示,亿航的主营业务是提供自动驾驶飞行器(AAV)和解决方案,包括城市空中交通(包括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应用领域。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退却后,亿航正在试图在B端寻找突破口,加上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风口趋势,以及在中国国内城市管理等B端领域的蔓延,使得其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来为自己深入商业无人机市场来积蓄力量,另一方面是在风口上这样的故事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2018年,来自城市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解决方案的营收分别为310万元、3050万元和3130万元人民币,分别占总营收的4.7%、45.8%和47.0%。2019年上半年,核心业务空中交通解决方案的营收增长至2390万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73.7%。
转型突围给亿航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2017、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亿航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70万元、6649万元、3238万元,营业成本分别为2751万元、3274万元和1343万元,净亏损分别为8658万元、8046万元、3764万元。过去三年,公司累计净亏损超过2亿元。
2016年1月,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亿航推出全球首款载人飞行器“亿航184”,凭借纯电力支持低空、中短途飞行一战成名。
向垂直细分领域发展,亿航瞄准了载人飞行器。截至招股书发布,亿航已经交付了38台乘用级自动飞行器,用于测试、训练和演示,并建设了两个用于智慧城市管理的指挥控制中心。此外,截至招股书发布,还有28个乘用级自动飞行器订单尚未完成。
亿航无人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熊逸放曾表示,未来3到5年,无人机物流或迎爆发式增长。
今年5月,全球国际快递DHL已与亿航达成合作,将首度于中国推出无人机快递服务。
目前,除了无人机行业的玩家外,电商、物流巨头也在该领域有诸多布局。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向《商学院》记者表示:“目前,无人机物流仍属于试用探索阶段,小型配送无人机受公共安全和能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国内仅在区域范围应用,大型货运无人机也存在航线资源和公共安全、专业人才等多重影响。但无人机物流在地域辽阔,地貌复杂的中国应用空间大,也是改善我国公路、铁路、水运及航空运力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破路径。”
杨达卿表示:“头部物流企业是应用商,核心竞争力在服务,但因为有规模需求和场景应用,因此做无人机有一定优势,但几乎没有一家公路货运企业也是成功的卡车制造商,也没有一家航空运输企业也是成功的飞机制造商。专业化物流无人机技术及服务方案供应,是另一个市场,亿航专业公司有专业优势,但需要与需求商强化联动。”
此外,张书乐认为,无人机市场现在的竞争,只是小众垂直领域的竞争,并没有真正打开市场想象。亿航在这方面如果能够突破,其前景可观。但探路“先驱”也很有可能变成“先烈”,只不过在无人机领域,亿航已经被逼到“华山一条路”上,只能进不能退了。
关于亿航IPO的新进展,《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来源:《商学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