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工厂撤离中国 三季度利润同比骤减近6成
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在一片惋惜声中,三星在中国的生产工厂悄然关上了大门。
10月2日,有消息称三星位于广东惠州的生产基地(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已经关停,这也意味着三星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停止生产运营活动。
据了解,三星惠州工厂最早于1992年设立,1993年正式投产,是三星在中国内地重要的生产基地。不过,从6月份开始,三星便开始削减了惠州工厂的产量,直至9月底彻底暂停了该工厂的生产活动。
三星方面对外表示,为提高全球生产运营效率,三星不得已做出惠州工厂停产的决定。不过,这并不代表三星要放弃中国市场,其“5G先锋计划”仍将继续扎根布局。
接下来,三星或将以ODM代工生产的方式在中国生产智能手机,并以入门级产品为主。《商学院》记者联系三星电子相关负责人士了解后续进展,但截至发稿尚未回应。
缩减成本,“重仓”东南亚市场
三星全面撤离中国工厂的征兆早已有迹可循。
早在2018年底,三星便关闭了位于天津的生产工厂,原因是手机销量大跌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此之后,惠州工厂便成为三星最后一座生产基地。有数据提到,截至2019年6月份,惠州工厂生产的三星智能手机产能已经削减到每月40万台左右。
惨淡的产能与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大致相近。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70万台,市场占有率仅为0.7%,与第一名华为3730万台的出货量相比差距悬殊。
事实上,三星近年来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常年在1%左右徘徊,这与其巅峰水平相差甚远。不过,从三星此次表述来看,其有意淡化销量低迷对于撤离中国工厂的影响,更多是以人力成本上升、优化产业链结构作为解释。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此认为,“三星手机在中国生产,真正供应到本地的销量占比极小,那么在中国建工厂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在考虑物流成本、人力成本上升等现实因素下,将工厂转移至东南亚地区是更为切实合理的选择。”
由于印度、越南等国家人口众多,且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更为低廉,这吸引了三星及佳能、诺基亚等不少外资企业相继投资。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份,三星在越南的投资金额已达173亿美元,并且在当地建设了8个生产制造工厂,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电子零件等。而在2018年全年,三星越南分公司的营业收入创造了65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相当于越南全国GDP的28%。
考虑到当前全球手机销量增速放缓,三星“重仓”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越南,或将使得该市场有明显的手机销量增长。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则表示,“东南亚和南亚市场整体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和饱和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市场增速潜力要远高于其他地区。”
利润下滑,半导体业务受阻
尽管三星在中国市场表现颓靡,但其仍是全球手机市场上的霸主。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terpoint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机市场上,三星以7660万的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7.1%,市场占比达22%。华为、苹果分别以5670万台和3640万台的销量位列第二、三名。
即便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三星仍然能取得这一成绩,这也说明其实力不容轻视。不过,虽然贵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三星的成本压力却在加大,其利润也在下滑。
10月8日,三星电子便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初步财报指引。在这份报告中提到,三星电子预计当季营业利润为7.7万亿韩元,同比骤减56.2%,环比增加16.7%,销售额为62万亿韩元,同比减少5.3%。
对于营收、利润同比下滑的原因,三星电子将其归咎于全球存储市场的低迷,导致半导体业务出现疲软趋势。据了解,半导体业务在去年三星电子的利润贡献占比达到75%,而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中已经跌至50%左右。
在存储芯片价格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三星半导体业务的营收预计将会持续放缓。“三星半导体业务下滑,主要还是大环境的因素导致。对于三星来说,其涉及的产业布局相互联系,半导体也会影响其在手机业务上战略布局。”孙燕飚表示。
从此次三星财报利润缩减即可看出,三星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进而追求盈利的最大化。这与其撤离中国工厂,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重点转向越南等地区便可见一斑。
另外,三星也在印度开始了新的一轮投资。自去年7月三星电子在印度诺伊达建成全球最大的手机工厂后,其今年还计划投资250亿印度卢比(约3.6亿美元)在印度扩大生产,新建两座工厂用于生产智能手机显示屏和电池。
有数据统计称,到了今年年底,印度的智能手机用户量预计将达到3.4亿。这与三星、小米等手机厂商在该地区的加速布局有关。
“从整个手机销售占比来说,北美和欧洲市场是三星手机的销售主力,但印度、东南亚等市场是三星中低端机型销售的重点,特别是其在印度还有相当一部分功能机销售,对于其提高市场占有率效果明显。”孙燕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