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中国林志民:新业态倒逼中间业务扩大
“经济筑底、汇率市场波动增大等,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银行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境内投资人汇率保值意愿增强,都将倒逼银行业扩大非利息收入,增强代客理财业务。而后者,正是外资行的传统强项。”近日,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中国”)行长林志民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06年中国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至今,相较于中资银行连年两位数的增长,外资行的发展一直较为平稳。 如今,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影响,银行业普遍面临不良贷款率上扬、盈利能力减弱的困扰。市场敏感型的外资行更是首当其冲。
林志民于2016年11月2日正式出任东亚中国行长。作为新掌门,面对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如何看待当前外资行发展放缓问题?如何防范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未来外资行经营模式上会有何变化和调整?针对上述问题,林志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要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下功夫”,未来东亚中国将就降成本、提效率进行一系列改革;同时通过“做大不做小,做熟不做生”的方式严控信贷风险。在林志民看来,未来传统业务的高增长已经不太可能出现,中间业务将是外资行的发力方向。
“狼”没有来
《中国经营报》:中国对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至今已有10年。对比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并没有在规模上取得同样的增长。其中原因在哪里?
林志民:2006年底,外资法人银行进入中国。在此之前,出于对同业竞争的担忧,业界一直有“狼来了”的危机感。但是,10年下来,外资银行总体发展是平稳的。相较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的发展速度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慢的。这当中,主要原因在于外资银行的风险取向。东亚银行有着将近百年的经营历史,较为注重稳健经营和本土化。我们定位在中国,想做本地人的本地银行。
《中国经营报》:宏观经济承压,银行业普遍面临不良抬头、盈利增速下降的问题,你认为东亚中国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林志民:银行业的日子没有之前那么好过了。由于贷款需求下降,利率市场化,利差收窄,不良贷款率上升,做银行确实越来越困难,过去的高增长未来几乎不可能再现。这就要求我们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下功夫。
成本既指资金成本,也指经营成本。资金成本方面,未来我们要多做普通存款,降低结构性存款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占比。经营成本方面,我们将调整部门,多使用复合型人才。目前,东亚中国在44个城市设有约120个网点。规模大了以后,机构就变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分工都会有一定困难。今后我们将调整组织架构,并尽可能起用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效率方面,我们将缩短贷款审批周期,推进数字银行和手机银行的迭代建设。过去5年,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推广使得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变得普及,这二者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银行业是比较保守、传统的行业,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同时,过去网点为王,以数量取胜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网点,提升网点的服务功能。
看好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
《中国经营报》:对于风控和精细化经营,业内一直有两种声音。一方认为,银行只要做好风控,减少不良贷款损失,就能显著改善盈利;另一方则认为,银行推进精细化经营,降低自身成本,是更容易实现的路径。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林志民:过去几年中,中国银行业在经营规模上实现了很大的增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的形势决定了我们不能再采用粗犷式经营了。应该说,在压缩经营成本方面,确实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信贷成本的降低有赖于风控提升,不良贷款的降低。我们将适时改变自身的风险偏好,努力经营现有的伙伴关系。在对公业务上,做大不做小,做熟不做生;化解现有不良贷款存量,争取控制住不良贷款增量。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在现有趋势下,未来银行经营的重点在哪里?业务增长点在哪里?
林志民:我们看好消费金融和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而言,中国的消费者是比较保守的。消费金融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但是这个市场是非常好的。银行经营消费金融,可以取长补短。在获客方面,银行比不上互联网公司,但是银行有较好的风控能力。同时,互联网公司一般没有实体网点,但银行有。网络客服“落地”后,双方就可以共享客户数据,推进产品研发。目前,监管层也在尝试利用银行进行(三方)资金托管,银行具备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品牌和口碑。
财富管理方面,由于这两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境内投资者汇率保值的意愿显著增强。截至2016年11月,东亚中国QDII基金销量较2015年同比增长314%,大额分期与个人无抵押消费贷款业务同比增长55%。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在现有经济趋势下,中国银行业会向哪个方向转型?
林志民:中国银行业会变得越来越像它的国外同行。传统业务的高增长已经不太可能出现,甚至会略有收缩;而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业务,同业业务,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则会不断增长。目前的发展趋势逼着我们做中间业务。与汇率相关的资金业务,投资业务是其中的重点。
(陈齐乐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