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成为默克在中国的支柱性战略
2016年11月4日,默克生物制药(以下简称“默克”)投资1.7亿欧元的南通制药基地正式落成,该基地将专注于生产中国基药目录药物。
此外,默克还将投资约8千万欧元建立生命科学中心,这意味着默克将总共投资约2.5亿欧元打造其在中国的生产制造价值链,以提升中国患者的健康水平。鉴于中国将在2018年前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默克的战略性投资将进一步支持其在中国的扩张。
随着南通生产基地的落成,默克从一家以进口为主导的公司转变为立足中国市场的外资医药企业。默克不断加强在华产业价值链意欲何为?默克专注于生产中国基药目录药物,这意味着诸多本土药企的仿制药将与默克的产品同台竞争,该领域本土企业有着价格优势和政策资源优势,默克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进口药品的本地化生产将为患者带来哪些益处?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默克生物制药中国董事总经理何慕麒。
助力中国政府医改
《中国经营报》: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增速非常快,预计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医药市场及未来的增长?这给默克带来了哪些机遇?
何慕麒:中国的医药健康业务对整个默克集团来说是成长特别快的部分。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医改,未来会面临很多医改方面的挑战,我们希望助力中国政府应对这方面的挑战,也希望未来能够帮助中国政府寻求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对中国业务的发展非常满意,在整个医药行业当中默克是增长非常快的跨国企业。南通制药基地落成后,未来在这块的业务会进一步的发展。此前在华销售的药品全部依赖于进口,现在慢性病药物可以在本地进行生产。
现在中国政府的目标就是进行医改,主要是两大内容:第一是为病患带来质量更高以及价格更加低廉的药品,也就是增加药品的可及性;第二是为市场引入新的产品和药品。
默克在这两块都能做出较好的表现。在慢性疾病治疗,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很领先。此外,针对肿瘤疾病的药品,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两点是我们未来坚持的方向。除此之外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将 20% 的销售额投入到研发当中去,其中70%的资金都是投入到肿瘤方面的研发。
《中国经营报》:如今很多大型的医药企业都从化学制药向生物制药的领域转变。你怎么看待未来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各自的趋势?
何慕麒:生物医药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它能够提供非常个性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化学制药一般来说对安全性及药效要求非常高。
中国的中药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讲,西药在药效以及安全性上有非常好的记录,在治疗手段方面,可以结合实际病情需要,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案。
《中国经营报》:默克南通制药基地是默克欧洲市场之后最大的制药生产基地,而该工厂面向中国市场只生产中国的基药目录药,这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虑?
何慕麒:确实我们有一定的战略考虑,目前默克是唯一一家,也是第一家建立制药基地专门生产基药目录上药品的跨国制药公司。中国慢性疾病患者高达5亿人,期望通过对于南通制药基地1.7亿欧元的投资,助力默克实现“根植中国,到2021年,改善2500 万中国患者的生活”的愿景,向其提供高质量药品。
南通制药基地主要是生产中国基药目录上的药品,这些药品可以被报销,是医保可以覆盖的。该基地主要生产针对慢性病的药品,如糖尿病、甲状腺类疾病等,能够为更多中国病患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可靠的药品。接下来默克的产品会扩展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向农村地区延伸。
南通制药将有100 亿粒药的产能,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的治疗,该基地是默克在欧洲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南通制药基地是立足中国服务于中国市场,但是其质量标准完全符合全球性制药基地的标准,未来它肯定可以服务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立足本土市场
《中国经营报》:目前南通基地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药品所需的原料、玉米淀粉这类辅料以及包装材料等,目前仍然全部进口,这会是默克一贯的策略还是未来将逐步加大本地化原料的比例?
何慕麒:现阶段原料及包装都是采取进口的方式,现在首先要做的是设计一套安全的标准,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一些原材料来设计我们的包装以及原材料。预计2017 年下半年开始可以考虑使用当地的一些包装原材料,到 2018 年底的时候可以利用当地原材料进行生产。默克是一家非常有责任心的公司,要对原料、环境以及质量负责,生产方面绝对不会放松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一定要满足各种标准。
《中国经营报》:目前南通制药基地只生产四款药品,未来是否还会引进更多品类的药品进行本地化的生产?
何慕麒:未来南通制药基地会进一步生产其他品类的药品,一步一步慢慢地增加产能以及产品类别来满足未来中国病患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这些产品是医保可以覆盖到的药品,尽可能地助力于中国政府医改。
除此之外,南通制药基地不仅仅是生产基地,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和当地的政府、客户以及学界一起合作的枢纽或者中心,一起讨论相关全新的诊断方法。
《中国经营报》:诸如癌症等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广大中国患者在用药需求方面非常迫切。但是因为中国药品审批制度的原因,很多药品并未在中国合法上市,以至于一些中国患者通过非正规渠道向国外购买处方药。为此默克在加强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阶段性成果如何?
何慕麒:中国政府确实在医改方面经历了一段非常长的旅程,错综复杂,且非常具有挑战性。过去20 年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医改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说为中国 13 亿人口提供了药品和解决方案的可及性。
默克希望和当地的一些客户及合作伙伴一起努力为中国的病患带来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我们不仅生产药品,也积极地跟合作伙伴一起找到能够为病患带来更多附加值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与厦门一家公司合作,通过对肿瘤组织或血液中的基因进行筛查,为中国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该筛查手段,将检查时间从9天缩短到3天,以此减少医院和病患在治疗方面付出的成本。
用全球化思维服务本地化市场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评价默克中国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他们的研发成果为默克全球带来了哪些价值?
何慕麒:默克北京研发中心,是全球研发枢纽,有 100 名左右团队成员,他们为全世界范围提供包括肿瘤在内的一些研发的项目,也会针对中国本地市场的需求来研发相关药品。
中国病患的需求跟其他国家不同,需要打造一个本地化的研发中心。而现在又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我们要更好地利用本地人才服务于全球市场。
北京研发中心会跟当地的科研机构合作,比如北京大学。中国团队和国外同事也会有一些短期或者中长期的项目进行合作。默克公司的一个支柱性战略,就是进行制造以及研发的本地化,这样就可以将每个国家对病患的不同了解和需求进行整合。
生物制药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这就需要我们为病患提供个性化的药品和服务,通过不同国家间的研发协作,可以将各国情况进行更好地整合。
《中国经营报》:作为默克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你的工作重点围绕着哪些领域开展?对你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何慕麒:我主要负责公司战略,了解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学界、客户、分销商、经销商以及病患,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兼顾本地化策略的落实,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本地化的人才。我也希望在未来进一步帮助默克在能力建设方面更进一步,更好地利用中国人才来服务全球策略。
默克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旨在更好地培养本地人才。默克集团的领导层国籍非常多样化的,我的工作之一是帮助默克打造全球的领导层能力建设梯队,为全球策略服务。
我现在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满足大家对我不同的期待,执行公司的关键性的策略,比如说本地化、同伙伴通力合作、培养人才等等。还要照顾到中国每一个病患的需求。
《中国经营报》:随着中国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传统医药代表销售工作难度也将加大,为此默克在工作流程上做了哪些改变,并配合中国政府进行反腐自查?
何慕麒:默克一直执行合规经营的理念,我们的价值观就包括责任、透明以及诚信。这是全球范围内每一个默克员工都要遵守的价值观,我们也非常支持中国政府关于反腐的一系列政策。默克扎根中国有80 余年历史,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合规,也希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患者。
深度 深耕中国市场的诚意
2016年春节过后,由默克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品优甲乐,出现了严重缺货的问题,全国各大药店普遍缺货,大部分医院也面临无药可售的尴尬境地。
该款药品占据了国内治疗甲减疾病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且价格相对较低,尽管该药品已过了专利保护期,国内有多家药企生产相关的仿制药品,但价格与之不相上下。彼时由于生产环节及进口环节的一些问题,导致国内该药品缺货,一些终端经销商“哄抬药价”。
这样的问题今后或将不会出现,因为该药品已正式在默克南通制药基地生产,彻底杜绝药品的任何短缺问题。
几年前,一本《制药业的真相》的书红遍了全球,作者安吉尔大胆而尖锐地披露了以欧美制药巨头为主导的全球制药业的惊人内幕,并且提出了许多根本性的改革建议。她目睹了制药公司由肩负着“研发和生产有用药物”使命的机构,逐渐蜕变为巨型的市场营销机器的事实。
在国内,两年前葛兰素史克(GSK)商业贿赂事件曝光,致使GSK公司被处罚30亿元,中国区管理团队全面换血,该事件发生之后,多家外资医药企业开始展开了自查行动,医药代表向医院推销药品的商业模式几乎被全面颠覆,而中国政府针对跨国药企在药品价格管控、政策方面的监管都更加严格。
国家基药目录每年都会进行调整,据记者观察,曾经患有病性疾病的患者定期到医疗机构开药,很多都是出自外资医药企业的药品,价格相对较高,由于医保能够报销,患者并不觉得价格承受负担高。但最近,治疗这类慢性疾病的药品很多由国产的仿制药替代。
一位医疗工作者表示,如果某款原研药品有国产的仿制药,多数中小型医院的药房会优先采购仿制药品。这意味着,多年来外资医药企业在华“躺在床上挣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曾经的“超国民待遇”取消以及国内企业的成长,使得外企在华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
从奥迪、奔驰、宝马等豪华车的降价,到政府下令大型国有企业禁止使用外资咨询公司服务,再到微软、高通等外企在华的反垄断调查,无不显示了外企光环的褪去。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包括默克在内,以及拜耳、辉瑞、诺华等跨国药企巨头,纷纷加大了在华建厂的力度,谋求更大的本地化解决方案。
默克南通制药基地的建成与投产,体现了默克集团深耕中国市场的诚意。落成典礼上,默克同时宣布在南通制药基地附近投资8千万欧元建立生命科学中心,专门生产高纯度无机盐、细胞培养基质和可直接使用培养基。这意味着默克在华整合了医药健康和生命科学两大业务领域的优势,推动价值链整合。
曾经,原研药在我国一直是单独定价,药品价格高,饱受诟病。2015年5月,七部委联合发布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掀起新一轮药品价格改革序幕,废止的重要药品价格制定机制就包括对原研药的单独定价。
很多外资企业的原研药品价格开始下调,据不完全统计,最高降幅高达80%。降价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撬开国家医保的大门,另一方面也因国家大举对药品降价,原本巨额的利润空间大幅度压缩,跨国企业人人自危。
外资药企巨头在华建厂之后,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本地化生产。目前无论是核心原材料还是辅料、包装材料等,依然靠进口,但是未来一些非核心相关原材料将实现国产化,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像优甲乐断供的问题将不会出现。
默克将本地化作为其在华的支柱性战略,更深层次的目的则在于更加深入三四线城市以及偏远地区。此次本地化生产的四款药物全部被列入医保可报销范畴,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进一步推行,使更多患者可以使用到高质量的药品。
“基于默克在华的成熟网络,我们的供应商、分销商和所有合作伙伴,都可以把这些政策继续推行下去,我们也非常支持中国政府做出的这一决定。”
何慕麒认为,目前偏远地区慢性疾病的诊断率及针对慢性病的管理意识远远不够,未来将会与更多医院合作,提升诊断论及慢性病管理进程。
默克在华建厂、投资建立生命科学中心推进健康价值链的整合,再到降低药品价格深挖低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需求,从过去的药品销售到帮助更多患者进行慢性病科学有效管理,可以说是外资医药企业在“超国民待遇”消失之后,深挖中国市场寻求新增长点的一个缩影。
巨额的营销费用,商业贿赂及游说主管部门使得药品价格高到患者难以企及,外资医药企业赚取了“超额利润”这一制药业的真相,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收紧将渐渐好转,将倒逼医药企业重新回归到依靠产业创新与研发驱动。
对于外资医药巨头企业而言,以更大的诚意示好中国,加强针对中国疾病药品的研发,将是未来跨国医药企业增强在华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老板秘籍
1如何助力中国医改?
现在中国政府的目标就是进行医改,主要是两大内容:第一是为病患带来质量更高以及价格更加低廉的药品,也就是增加药品的可及性;第二是为市场引入新的产品和药品。
默克在这两块都能做出较好的表现。在慢性疾病治疗,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很领先。此外,针对肿瘤疾病的药品,可以为客户提供个体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两点是我们未来坚持的方向。除此之外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将 20% 的销售额投入到研发当中去,其中70%的资金都是投入到肿瘤方面的研发。
2未来如何逐步加大本地化原料的比例?
现阶段原料及包装都是采取进口的方式,现在首先要做的是设计一套安全的标准, 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一些原材料来设计我们的包装以及原材料。预计2017 年下半年可以考虑使用当地的一些包装原材料,到 2018 年底的时候可以利用当地原材料进行生产。
何慕麒简介
何慕麒 (Marc Horn),德国国籍。默克生物制药中国董事总经理。目前常驻北京并负责默克生物制药业务在中国的商业运营。在此之前,何慕麒担任默克的区域首席财务官,主管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高性能材料三大业务领域在东亚地区的财务工作,包括中国、日本、韩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何慕麒于2014年加入默克,担任生物制药业务在华首席财务官。
何慕麒在制药和化工行业拥有超过16年的财务管理经验,曾在德国、中国和新加坡工作了14年,供职于拜耳和朗盛公司,担任多个高管职位。他毕业于德国班贝克的班贝克大学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拥有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朱耘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