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
李开复,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从Google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近期投资了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和第四范式。
很多创业者都死在半路上,在外界的评价中,他们被称为失败者。那么在你看来,他们是失败者么?你怎么定义失败?
我觉得这种描述很危险,当然我不否认很多人都是这样看事情的。在硅谷的时候也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创业者失败了,你会怎么看他。从我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失败只代表两个字,经验。
我觉得创业加失败的过程对于一个人来讲是特别大的历练,那些失败了还能走出来并再做一次、认为自己还是要继续尝试的人,才是我们最想投的创业者。
你是否认为资本会让创业者变得浮躁?
资本让创业者更有野心,更急于看到成绩,更倾向于把事情做大,当然负面的是它也可能带来浮躁,这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最欣赏什么样的创业者?
执行力很强,有个人魅力,专注,对他的产业懂得很多,甚至比我们还要多。我们希望跟他交流以后能够从他那里学到事情,而不仅仅是指点他。
如果让你对现在的创业者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要仔细评估创业的风险和失败的概率。如果你了解之后还愿意去做,那我祝福你,并且相信,你在一次或多次尝试后有可能成功。
但如果评估后感觉不是自己能接受的风险,其实还是有很多道路可以走的。
创业有很多种,有高技术的创业,也有服务业的创业,像淘宝掌柜,或者是车里放上好几个手机开着不同的打车软件。
不同的创业的成功概率和适合的人是不一样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径,满足感会更强。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一些事情的处理变得更高效、更智能,但同时也让很多人失业,你怎么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帮我们平衡从事理工工作和人文工作的人的数量,像会计、交易员,这些工作很可能会被取代,我们似乎应该回归艺术,比如学摄影、拍电影,或者做喜剧演员。
你身上至少有3个标签,电脑科学的研究者、信息产业的经理人,还有现在的创业者,你最喜欢那个角色?
目前我必须做好的是早期投资人,其实我很喜欢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我觉得只要能帮到别人就会很开心,未必是投资。
患病17个月重返北京,康复之后有没有减少工作量?现在对工作、金钱有没有新的认识?
我向来是不太在乎金钱的,反正够用就好,工作上会减少工作量。我现在减少工作量的方法就是每个月中有一两周会到台湾去。因为那边没有业务,再加上空气比较好,有一种调节的作用。
现在认为健康比工作更重要了?
其实一直是这样想的,但生病后会放权给团队做很多事。之前亲力亲为,啥都想自己做,现在发现我不在的17个月,他们也做得挺好,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最不喜欢把时间花在哪?
就是跟话不投机、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在一起。有些人会讲一些套话、官话,我会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或者是需要我做一些非常官话、套话、没有什么内涵的演讲。
有什么是你以前深信不疑但如今却深表怀疑的事情?
一个人不要自负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的。那种认为自己生来就是改变世界的人会认为,我很能干、很厉害、很特殊,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变世界,可能不太会珍惜在感性上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家人、朋友,可能他们考虑的是怎么能影响更多的人,赚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