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老字号”重夺市场 百事可乐转型缓慢重启争议配方
营业收入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的百事公司近日宣布,今年12月将在美国市场轻怡可乐系列中重新使用甜味剂阿斯巴甜,同时继续使用另一种人造甜味剂——三氯蔗糖。
而就在去年8月,百事公司才宣布因部分消费者认为阿斯巴甜具有引发癌症、焦虑、苯酮尿症等潜在风险,放弃使用阿斯巴甜。
而根据《饮料文摘》的数据,消费者对于百事的配方变更并不买账,出于迎合消费者和挽回市场下滑颓势考虑,百事在面临对其品牌健康性带来争议的情况下,再次希望通过“原配方”保证其市场。而百事公司在阿斯巴甜事件上面的反复,实际上显示了其目前市场地位不稳定,国内国外都遭遇双重挑战的境遇。
此次百事可乐在调味剂问题上的反复都是源于此前美国一家NGO组织多次指责阿斯巴甜致癌的嫌疑,而百事在当时宣布放弃使用阿斯巴甜,使用另一种较为安全的人造甜味剂三氯蔗糖,而实际上消费者对于百事的配方变更并不买账,对于百事所涉及的轻怡可乐,根据彭博社援引的《饮料文摘》的数据,百事轻怡可乐全球销量在2015年下降了5.8%,而零售数据在今年一季度也大幅下降了11%。
根据百事公布的数据,2015年百事净营收630.56亿美元,较2014年的666.83亿美元下降5%,净利润下滑了16%。7月7日,百事发布第二财季业绩,营业收入153.9亿美元,环比下降3.3%,这已经是百事可乐的营业收入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随着近年来碳酸市场整体不振的情况下,百事可乐的营业收入也每况愈下。
在今天的中国饮料市场,健康饮品逐步受到消费者的追捧,2013年的“可乐焦糖致癌”风波,使两可公司重新鉴定并降低焦糖含量,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两可”被贴上 “不健康”的标签。资料显示,在国内,茶饮料、凉茶、功能饮料的市场份额这些年在不断提高,凉茶行业市场增幅同比超过30%。
“两可”在全球营业额的逐步下滑也揭示了碳酸饮料的“霸王”地位正在衰退。据彭博社《饮料文摘》数据:美国2015年碳酸软饮料人均消费量下降至153.7升,创自1985年来的30年最低。全球的碳酸饮料市场逐渐萎靡,于是“两可”公司不得不在“健康”的领域寻求更大的突破。
可口可乐在这之前引入柠檬味汽水怡泉C+、乔雅咖啡、水动乐等产品,并在中国推出了本土化的“果粒橙”等产品,并获得成功,使得中国成为了旗下“美汁源”最大市场,在中国果汁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12.5%。
在可口大举收购和挺进茶饮料与功能饮料之后,2015年百事开始逐渐在功能饮料和乳饮料领域发力,推出了“维动力”和“桂格高纤燕麦乳饮品”。但是记者在走访各大卖场时发现,“维动力”和“桂格高纤燕麦乳饮品”渠道多在7-11这样的便利店,而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终端很少见,促销也鲜见。对此,直到记者发稿前,百事可乐方面没有对记者发去的采访函做任何回复。
在新华网联合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发布《2015年度食品品牌口碑报告》中,可口可乐以4.85的分数领跑榜单,而百事可乐仅年终榜单中进入口碑前十名,。
一直以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后,惯于采取的“杀手锏”就是——战略性收购。
其中,百事合资收购了北冰洋、亚洲、天府,可口可乐合资收购了山海关、崂山、八王寺,这些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逐步雪藏淡出市场。
近年,国内众多的“老字号”的饮料品牌,纷纷脱离“两可”,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从2004年,各地国企和政府陆陆续续斥资将曾经的“老字号”从“两可”手中收回。北冰洋汽水2011年正式投产复出,同年广州的亚洲汽水复出,重庆的天府可乐在2016年1月正式上市,山海关在2014年投产复出,青岛的崂山可乐早在2004年复出,沈阳的八王寺在2010年投产复出。
而这些老字号本土品牌在复出之后可谓表现不俗,在北京的八里桥市场,记者采访了一位本地饮料供销商,这位供销商告诉记者:“北冰洋是近几年逐步火了起来,主要还是老北京人怀念这饮料。北冰洋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北京地区,玻璃瓶装饮料市场,北冰洋已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014年,北冰洋营业额为2亿元,2015年在2014年营业额基础上又翻了一番,公司目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对于很多“老字号”复出之后都打出了怀旧的情怀牌,“目前公司把情怀作为天府可乐复出的口号。毕竟我们在百事、可口进入中国之前,就已经扎根在中国,情怀是我们打开市场的一张牌。”钱黄经理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没有‘两乐’强大的广告资金投入,但在原产地我们仍然有一定地理优势。”
(孙吉正 中国经营报记者)
2016年8月4日,本周四,曾任德国最大传媒集团阿克塞尔·斯普林格旗下AUTOBILD中文网总编辑,获得2013年度搜狐最佳汽车行业自媒体人,是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的郭桂山来为我们分享主题【互联网+汽车 你找到风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