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三道坎:突破、扩张、建立壁垒
突破、扩张、建立壁垒是创业路上的三道坎。其中突破是最难的,创业者需要跟随自己的内心,结合兴趣爱好和特长,去寻找自己最擅长的部分;突破之后,找到发展的节奏感则非常关键。
以下为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在“初创公司生存法则”读书会上的分享:
每个公司都会经历一个寻找商业模式,然后实现突破,再到迅速扩张,建立壁垒的过程。通过我们的观察,大部分公司,80%甚至90%的公司都倒在第一步:或者产品没有开发出来,或者产品开发出来投入市场以后,没有任何声音基本就结束了。其实没有声音比做得不好大家骂你更可怕,因为你没有收到客户的反馈,不知道是好是坏,悄无声息退出市场。
有的VC说我们要投赛道,有的说要当风口上的猪,赛道论和风口论,到底对不对?回顾最近几年的投资热点,赛道和风口非常多。2011年最火的三大赛道是电子商务、团购、移动互联网,现在团购基本都死了,唯一剩下美团。电子商务是那几年烧钱最多的,也是VC投入最多的大赛道,今天看真正有回报的几家公司,其实只有阿里巴巴、京东,聚美曾经还不错,现在的日子也过得很艰难。我们再看风口,2013、2014年是风口最多的两年,各种各样的新名词层出不穷,P2P、O2O2、分享,上门服务,还有互联网金融。今天我们回头再去看那些风口,很多风刮过去之后,所有的猪都掉下来了。
大风过后,真正留下来的往往并没有关注风口,他们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的痛点,发现需求,扎根于需求。我印象最深的一家公司,一直在惨淡经营,在2005、2006年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时候一直做互联网,这家深圳公司一直熬到最后,他不知道有风口,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事情所以一直在坚持,任何一个创业者扎在你喜欢的领域里,去做这个事儿,成功的几率大,如果你找风口,这样的成功机率很小。
即使周围的环境复杂,变化快,优秀的创业者往往能够抓住外部的瞬息万变。以神州租车为例,它最初是一个汽车俱乐部,汽车俱乐部在北美是非常成熟、流行的模式。中国互联网产业里,大部分创业者的做法是,把在很多地方已经验证过的模式直接复制到中国来。但是在中国做汽车俱乐部不成熟,一直没有人成功。然而,神州租车创始人的变化能力很强,他后来把这个商业模式改为租车,最近一个季度利润达到2.7亿人民币,是汽车租赁行业绝对的第一。所以扎准一个行业,并不是说在这个行业只能做一件事,而是跟着行业的变化寻找这个市场的商业模式。
创业者不用刻意寻找轻资产。大家认为VC最喜欢的就是轻资产,实际并非如此。在中国和海外无论重资产还是轻资产,都有它生长的土壤。 二手车B2B交易在海外是重资产模式,一辆车开过来,定价拍卖,成交车开走。这个模式到了中国就演变成一个线上的模式。轻资产门槛相对比较低,发展速度快,但是你能做别人也能做。2014年爆发的快递行业,门槛很低,竞争激烈,所以并不能说轻资产就是好的。
神州专车从去年开始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案例,神州专车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安全、舒适,使它从厮杀惨烈的出行市场脱颖而出。所以优秀企业家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总能寻找与众不同的地方,寻找模式的差异。
我在分析一个创业公司的模式时,会去看一些大的驱动要素的变化。比如京东做了大件物流、改变了交付环节,阿里巴巴做了阿里旺旺和支付宝、解决了支付的问题,神州租车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中国的信用卡、GPS条件成熟了。最后我们看到那些垄断级别的公司、或者巨大的行业变化是因为基础设施出现了变化。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往往看到,一些政府管制的领域一旦放开垄断就会出现新机会,包括互联网金融。
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以后,进行扩张时需要注意什么。之前好多公司做短租,爱日租、租天下、小猪短租、蚂蚁短租,但当时大家体验非常差,第一、你需要跟房东确认的时候,他没有拿手机,无法跟你沟通;第二、移动支付不好;第三、没有房东愿意把自己好的房子拿出来,第四、没有信息;第五、没法评论。早期快速扩张的爱日租盲目烧钱,就死了。而小猪自己稳定扩张,今天发展还不错,为什么?是经历过沉淀和积累,到市场转折点之后再发展,这是一个更健康的发展。业务扩张、战略纵深,节奏感把握非常关键。
扩张完之后很重要的是构筑壁垒,也就是护城河,建立壁垒很多时候是看一个行业的格局。在不同行业里,护城河是不一样的,竞争策略也不一样。创业者需要想透模式里的核心价值。
举个凡客的例子,对于凡客而言,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还一个做衣服的公司?如果定义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核心是获取流量,如果定义成一个做衣服的公司,核心是把衣服做好,同时把供应链做好。体验过凡客的朋友们都应该有感受,它作为互联网公司还不错,但作为一家做衣服的公司,没有人说穿凡客的衣服很舒服很好,这是这家公司的问题所在。
突破、扩张、建立壁垒这三道坎中,其中突破是最难的,创业者需要跟随自己的内心,结合兴趣爱好和特长,去寻找自己最擅长的部分,突破之后找到发展的节奏感非常关键。而投资人扮演的角色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帮助企业家作出重要决策。
(文章来源:哈佛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