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枯燥的理论,我们来学习刘邦的管理经验
在《史记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刘邦从来没赢过项羽!但最后成功做皇帝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刘邦之所以最后能在楚汉相争中取胜,登上王位,并非他的文才武略有多厉害,而是他这个人虽然没有小才能,但是有大格局,能够用人,他的领导艺术比项羽高明很多。
刘邦打败项羽以后,在酒席上问功臣们,他为什么能够成功,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于是有两个人站起来说了一段话: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战利品,他一定会和有功之臣分享。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叫军功等级制,将士们出生入死,不也是为自己谋一个前程吗?刘邦一向非常大方,打下来以后说封就封,马上把利益共享了。
刘邦和项羽
但项羽不是,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所以,这些功臣总结的原因很简单,说刘邦很大方,我们愿意跟着你,你是我们认可的老大。刘邦这里有很多人是从项羽那边逃过来的,张良、韩信、陈平过去都在项羽手下。
同样,在团队管理中,下面的人为什么想跟着你?就是希望你能够照顾到他们的利益和需求,你不给就不是好领导,给了就是好领导。他们这么想并没有错,不同的立场和身份,考虑问题的角度肯定不一样,领导有领导的立场,但不能要求团队所有的人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那是不正常的。
刘邦也作自我总结,说你们讲得很好,但是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认为自己能成功,是因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一个是谋士,一个是后勤,一个是将帅,“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他认为,自己什么本事都没有,但是能够驾驭这三位人杰,为他所用。
这是刘邦的自我总结,说我能与你们利益共享,你们愿意跟着我,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的能力在于能够识人用人,把不同的人才放在各自适合的岗位。
《道德经》第11章里,老子讲过一段特别好的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虚的空的部分,才能容纳更多的东西。所以,在学做领导的过程中和在管理队伍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学会如何把自己卸下来。
刘邦这个人在谋划上面不能跟张良比,建设大后方也不如萧何,打仗方面,韩信说他“不善将兵”,但他“善将将”,这个总结很到位,刘邦这个人什么都不会,恰恰是他什么都不会,使得他能驾驭这些人,能把别人的优点吸收过来。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完全达到老子所说的“无之以为用”的最高境界,怎么办?我们不如通过刘邦任用陈平的例子,来看看刘邦这个人他是怎么成功做好领导的。
陈平原来也是在项羽手下干事情的,后来在项羽那儿呆不下去跑到刘邦这里来,和陈平交往的过程非常能够体现刘邦这个人的特点。
陈平见刘邦,刘邦跟他聊了一夜,觉得这个年轻人脑子非常灵活,分析问题非常到位,有点见识,长得也挺帅。问他,你在项羽那儿当什么官?陈平说,当都尉,这个官职级别不算太高,但权力很大。刘邦说,你说你做都尉,我相信你,我要用你这个人,你在项羽那的履历我都承认,你说你是什么,我就当你是什么。
领导跟被领导之间的关系中,领导者对被领导或被管理的人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刘邦很有意思,还让陈平做参乘,就是领导的副驾座。于是,跟刘邦从沛县一起打出来的老兄弟们开始不开心了:我们跟了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新来一个年轻人,而且是从项羽那边叛变过来的,一夜长谈你就让他坐你的副驾座。
刘邦的老下属们对陈平的意见非常大,他们对刘邦说,陈平这个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是从项羽那里过来的,不是你的嫡系,为了他而得罪我们,值得吗?最关键的是,他们跟刘邦了陈平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的事,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叫权力寻租。
刘邦一听这个,就把陈平叫来痛骂一顿,说这个事情有没有?陈平解释,我为什么索贿受贿?我是光屁股来找你的,武人是靠抢,我没有这个机会,不受金无以为之。我的智慧你觉得对你有用的话,你就留下我,如果你觉得我的智慧对你没有帮助,我贪污的钱都在,我封起来上交给你,我也就回去了。
听陈平自我辩解完以后,刘邦做了三件事情:道歉,厚赐,拜为护军中尉。
道歉。刘邦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道歉——这里面是有大学问的。你引进一个人才,你要用他,但他能不能生存下去这个问题你都没有搞清楚,你做什么领导?刘邦是一个非常拎得清的人,作为领导,他反思自己的责任,引进了一个智囊,结果他要靠贪污受贿维持生计,这说明体制和机制自身就有问题。刘邦作为一个领导,首先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属下犯错他马上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厚赐。他给陈平一大笔钱,首先是弥补过错,但是给钱的时候警钟也就敲了,贪污受贿这件事情是不对的,我给你一大笔钱,你缺钱可以找我,但不要坏我的规矩,这个警告是非常有艺术的,在批评对方的时候,又给了对方台阶下。
拜护军中尉。这个事情是做给老将看的,什么意思?告诉他们这些人不要闹了,这个人我用定了,你们再闹也没有用。
项羽被彻底打败之前,刘邦有一次问陈平,天下什么时候能平定?“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陈平的话非常简短,但这是一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项目策划书,该有的内容这里都有了,对竞争对手现状做了一个分析。
刘邦只回答了一个字:“善”。而且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给你4万斤金。刘邦批给一个有贪污前科的人这么一大笔钱,连个财务总监都不派,碰到一般的领导回去就睡不着觉了,怪自己冲动,干吗这么快给他呢?明天能不能补救得回来?这个小子会不会跑路?
但刘邦就稳稳妥妥地给陈平了。陈平也很会办事,成功地将反间计进行到底。无论是刘邦,还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或领袖,要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刘邦的终极目标是天下,4万斤金跟天下比算什么?天下是你的,4万斤金不算什么;天下不是你的,你光想着算这4万斤金,也没有什么意思。刘邦如果参不透这一点,就打不了天下。《论语》里面孔子讲过一句话:“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陈平的目标和刘邦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他想从刘邦身上想得到什么,刘邦能够给他什么,刘邦很清楚。陈平的反间计里举了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四个人,也许花不了这么一大笔钱,但刘邦给了钱,更没有说什么时候等你打完项羽了,把余下的给我退回来。这其实就是刘邦的视野,不被眼前的利益牵绊,一旦确定了目标,不被在这个目标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无关的东西影响了目标格局。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邦的竞争对手项羽这个人。
项羽平时经常施以手下小恩小惠。但有人立了战功该要封爵赏赐了,侯爵的印都刻好了人家跪在下面,项羽还放在手上摸啊摸,角都摸平了,就是舍不得给人,手下人心里能舒服吗?项羽在战场上非常勇猛厉害,很会打仗。但是作为项羽来说,到了领导层以后,要把自己虚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作为管理者,级别越高越要懂得务虚,统筹全局,重要方向自己把握,具体事务要懂得用人。
所以,刘邦因为善用人才,有大格局,领导艺术比项羽高明,最终在楚汉之争中取得了胜利,坐稳了天下。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领导职位越高,生意做得越大,越要学会把自己卸下来,才能更好地领导一个团队大步前进,取得更高的成就。
(文章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