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苹果投资滴滴 旧贵族和新霸主的握手
两家世界级的公司之间的握手,必然逻辑叠加偶然逻辑之后,实际上定格的是“人机智能”的全新时代。
中国媒体喜欢用讨巧的标题鼓励大众“痴迷传奇”的本能,比如:因为滴滴的母公司叫“小桔子”,所以“大苹果”挥舞着支票说:我们是兄弟!
美国媒体思维方式往往从逐利出发,他们的第一个直觉是——苹果股价下跌,所以2000多亿美金的现金储备必须花出去买点什么,支撑股价!
业内人士对此的分析也有多元视角,比如:苹果借用投资滴滴向软件服务产业转型,理由是——滴滴是一家标准的服务型互联网公司,投资滴滴标志着苹果改变多年专注硬件销售的运营战略,开始涉足有着庞大市场空间的互联网服务产业。这个理由听起来蛮真实。
还有一种说法,说苹果在中国之前没有并购企业的记录,为了证明自身重视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并非虚言,也为了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甚至为了落地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这是一个一箭三雕之举。
作为曾经的媒体人,笔者熟悉媒体的写法,觉得业内人士的分析也有可取之处,不过如果我们想真正的从永远不会公开的重要商业决策外围理解其中的大逻辑,本质上还是要分析两个公司的战略。
有两点是我们不需要怀疑:
第一, 任何一个大公司的商业决策都是在战略预判前提下的有限理性,也就是说,苹果这样的超级生态公司的战略应该是很清晰的,10亿美金的投资虽然对于苹果不算多,但不存在偶发的可能性;
第二, 苹果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生态型企业之一,它对滴滴这样应用型企业的垂直投资实际上是破坏了其运营APP STORE(应用商店)的公正性,所以背后只可能两种大逻辑推动这样的战略性投资,要么是自身生态的迫切需求,要么是购入下一代生态的基因或者门票。
本文,笔者将从苹果和滴滴两家超级生态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战略迭代角度出发,和大家分享生态型企业战略性迭代的全新思维,我们会清晰的感受到,企业的主体已经不仅仅是员工、资本、产品、品牌这些商业要素,已经扩展到整个生态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两家世界级的公司之间的握手,必然逻辑叠加偶然逻辑之后,实际上定格的是“人机智能”的全新时代。
苹果的生态战略是不需要赘述的,这家伟大公司改写了无数行业的历史,也开创了消费电子前所未有的智能手机时代。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企业,2016年一季度苹果现金储备超过2100亿美金,超过谷歌和微软两个巨头之和,这笔钱是苹果从Ipod大获成功之后的十多年攒下的。
在这十多年里,苹果很少用投资的方式扩张企业,或者与竞争对手开展资源争夺,所以鲜有听说苹果的大手笔投资。如果我们从乔布斯时代解读,做过皮克斯和苹果的他应该很难接受把未来寄托于他人的心理暗示。
苹果为数不多的并购几乎都是围绕其生态系统展开,是典型的生态型并购,一种是夯实生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一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度。
第一种情况包括两次“大手笔”投入:
2011年出资26亿美元联合微软抢购北电集团上千项专利组合;
2014年花费30亿美元买下音乐设备品牌Beats;
这两次并购都是对生态基础的支撑,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另外维护生态健康度的并购基本上都是功能性的布局,有代表性的包括:
2010年苹果以2亿美元收购了Siri公司,随后以该公司的语音识别技术为基础开发了iOS系统的语音识别引擎;
2008年苹果以1.5亿美元买下CPU设计企业P.A.Semi,随后又购入芯片设计厂商Intrisinty,这两笔收购为苹果的自主CPU研发计划打下了基础,最终结出了Ax系列芯片的硕果。
2009年起苹果先后收购了十余家地图技术相关的企业,耗资总计数亿美元。
2012年,苹果在寻求顶级指纹识别研发企业AuthenTic的技术授权过程中,直接花钱将整家公司收入囊中。
以上都是媒体上广泛报道且有据可查的苹果重要并购内容,我们发现,这些都是并购而非投资,说明苹果对于借助他们成功获利并不迫切。这些并购都是在苹果生态战略的自然延伸,也是有选择性的填充或增强生态健康度,并没有任何一个并购是由于对整体战略的颠覆式补充或者推动。
对于苹果来说,这次投资滴滴的10亿美元的逻辑显然违背了之前的生态并购思维。
虽然对于苹果的现金储备来看,10亿美金仅仅是一个零头,但对比之前的并购这并不算小数目,而且对于滴滴接近300亿美金的估值买到的应该只有3%左右的股份,对滴滴的控制权是微乎其微的,这个规模的投资,其实很难承载所谓的服务转型、重视中国市场这样的战略性使命的。
以上逻辑应该都无法解释这次战略性的投资,那么,苹果对滴滴投资的战略性出发点和目的都分别是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从滴滴和苹果两个角度看看过去两年分别发生了什么:
从滴滴的角度看:发展势如破竹,有一组数字:目前每天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100万单,服务3亿用户,在中国400个城市运营,注册司机1400万人。据滴滴内部人士透露,这次柳青拜访库克还有一个没有公布的战略目的,滴滴正在筹备进入美国市场,在寻求美国本土合作伙伴,就像Uber进入中国让百度入股一样。
可见,以滴滴的发展速度,以及背后阿里和腾讯的实力支撑,将很快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这个巨头不仅连接着城市、司机和几亿用户,更重要的,滴滴对于苹果的战略价值还包括人机智能时代的“智能汽车”的智能中心,连接一切互联网不能连接的万物互联和价值交换!
从苹果的角度看:滴滴这样跨平台超级应用的发展,正在让苹果的APP STORE面临空洞化的风险,因为苹果并不保有应用内的数据信息,所以无法通过应用的发展沉淀属于苹果的高价值资产。而且近两年苹果不断在思考调整应用商店的算法,也是为了改变应用排名被资本雄厚的应用开发商绑架的现实情况。
所以,概括起来说:苹果的生态正在被超级应用的智能化击穿,苹果生态进而有被下一代智能级应用边缘化的风险。这是一次超越传统投资思维的生态战略延伸,大胆判断——这也是一次苹果对下一代超级“人机智能”生态的策略性投资,目的是试探性的布局击穿APP应用生态的人机智能技术。
如果这个大逻辑能很好的描述苹果的生态战略,那么类似投资滴滴的“大手笔”仅仅是一个华丽的开头。
回到对滴滴战略的分析和理解。
笔者对于滴滴和Uber这样的超级应用有曾有两个最重要的观点:
第一, 滴滴和Uber已经超越了入口级应用的超级门户特质,成为以需求为核心焦点的人机对话新机制,为互联网时代过度到人机智能时代做了重要的数据铺垫;
第二, 滴滴和Uber是超越Facebook、微信、百度这些信息属性应用的更深刻的分享经济模型,是下一代人机智能时代最核心的商业模式,而且很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垄断载体。
试想,当我们每天用滴滴、Ubers等应用输入和呼叫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时间、位置和需求数据得到了记录,并且与多个分布式的终端建立了一种高效的计算式匹配。在我们日复一日向机器“汇报”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慢慢开始认识和理解我们,我们在“人机智能时代”里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属性,从此我们被新时代锁定,虚拟的我们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成为了一个新的生命。
用这种超越互联网的思维来思考,这确实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商业逻辑,笔者再次展示此前做过的相关研究以便更好的展示这个时代的大逻辑,如下图1:人类文明进步历程
人类文明进步历程
我们的文明即将进入“人机智能”文明,以WAR技术趋势为主导的:Vehicle(交通工具,包括Uber、无人机、卫星应用)、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Robot(机器人)四个方面技术创新将重新改写人类文明的历史,而滴滴和Uber就是Vehicle、AI和Robot的有机结合体,注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战略性中心!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再来重新审视滴滴商业模型的战略性价值,如图2:滴滴智能生态图
滴滴智能生态图
在滴滴的智能生态图里,我们看到滴滴生态的三个核心系统:计算系统、价值系统和共生系统。围绕中央智能、分布式人机智能和智能资产三个角度展开。
中央智能运算:通过大数据汇集形成中央智能中心,完善智能化处理的深度学习能力。
分布式人机智能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和人脑的联合决策系统,形成对数据端的分布式采集和分布式运算。
智能资产沉淀:通过分布式智能和中央智能的数据交互,沉淀对于宏观生态主体的资产化智能沉淀,形成对广义生态的新型价值输出产品。
这个逻辑才是滴滴超越其他的APP应用获得腾讯、阿里两大巨头青睐的真正原因,这完全是一个划时代的商业模型。
在人机智能时代,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主导行业的商业模式,智能成为超越公司的主导力量,而这个智能就像滴滴的股份结构一样,应该是所有公司共同的基础设施,所以滴滴获得完全属于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不同阵营投资是符合大逻辑的。
而苹果通过滴滴的切入点,恰恰找到了和腾讯微信、阿里电商平台深层次合作的着眼点,试想,不远的将来如果滴滴模型在微信内获得更多的加入资源,为阿里系统提供更多的产品变现通道,苹果与滴滴合作也就间接的掌握了与腾讯、阿里两个巨头下一步合作的主导权。
全球顶级巨头的竞争矩阵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再来看看图三“全球顶级巨头的竞争矩阵”,这张图表明了在人机智能时代的巨头卡位战略,这张图的趋势性判断也解释了苹果投资滴滴这样“AI级应用”的必然战略选择。
首先,在人机智能时代,形成中央智能的商业形态主要有两种,AI级应用和AI芯片,AI级新应用就是以滴滴、Uber、特斯拉、Airbnb为代表的需求指引的新一代商业模型。这种商业模型有两个重要特点:1,具备清晰的AI属性,天生具备智能计算功能;2,拥有共享经济基因,社会化要素整合;
其次,互联网在智能时代已经相对边缘化,我们概括其是分布式智能的表达方式,而在这里“入口级产品”和“入口级应用”是非常互联网化的产品形态,他们成为流量的导入主体,但是并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更无法深刻理解人机的需求进行智能匹配;
再次,智能级资产会成为衡量新时代商业模型有效性和价值的最重要维度,如果简单的入口级产品和入口级应用不能获得深刻的智能数据,不能深刻的理解人,这样的应用注定无法长期占据人机智能时代的核心,也就是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从这个角度上看,微信如果不能深刻的获得智能数据,其自身价值也是存在一定的战略性风险。
最后,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在人机智能时代,巨头合理的战略布局应该是横跨“分布式智能”、“中央智能”和“智能级资产”的全方位战略,即使在中央智能模块没有AI级芯片的支持,但是AI级应用是必备的——否则拥有巨大的风险被以AI为核心特征的“人机智能时代”边缘化。
从以上这个战略矩阵的分析来看,苹果的优势仅仅在“分布式智能”领域,对“中央智能”的战略性进入,对“智能资产”的战略性获取,是衡量苹果未来战略有效性最重要的指标。
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个模型也解释了苹果生态退化和股价暴跌的深层次原因。
这是一个让人大跌眼睛的结论——苹果正在面临着因为战略落后被颠覆的风险!
上文相对枯燥的时代定义和文字推理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苹果已经开始转变,而且有意识的从被人机智能时代边缘化的战略走向“中央智能”的核心。
我们借此也对人机智能时代做一个清晰的定义——人机智能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商业进入了以增强人类智能、人工智能为技术特征的全新时代,商业的主体从人的狭义需求进化为人和机器人的广义智能需求。整个商业和科技的进化进入了一个主体完全变化和商业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智能将成为商业核心价值和最根本的驱动型资源。
通俗的说,就像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王”一样,人机智能时代“智能资产为王”。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妨再分析一下和苹果齐名的其他巨头智能化布局的得失,以及笔者对其的战略性预判,如图三所示:
苹果智能战略路径:苹果未来将从入口级产品向AI级应用扩展,伴随着大量入口级应用向AI级应用的转化,苹果势必需要通过整合AI智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智能资产,在这个方面苹果目前的布局是非常有限的,包括在智能资产方面苹果几乎没有大手笔的投入;
亚马逊智能战略路径:亚马逊拥有电商系统的入口以及智能化的云计算中心,亚马逊总的来说是在围绕智能时代构建了系统的基础设施,那么决定其大成的关键应该是中间模块的“中央智能”,亚马逊是缺少AI级应用或者AI芯片布局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短板;
阿里智能战略路径:阿里是国内BAT里战略布局最成功的公司,也可以看到其战略正在全面的对接人机智能时代,包括对快的的投资最后转移到滴滴的股份,不过阿里系本身依然缺少AI级应用,对于能否将淘宝、天猫等升级为AI级应用笔者持保留态度,但是最有可能承担这样战略使命的应该是支付宝所在的蚂蚁金服;
百度智能战略路径:从智能时代布局图中其实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百度的战略定位相对来说是BAT中最接近人机智能时代的,这和百度本身的搜索属性有关,在没有滴滴商业模型之前,人们都用搜索功能来对计算机提出需求,从这个角度看,百度拥有其他公司完全不具备的“初级智能资产沉淀”。本质上,谷歌和百度的算法就是人工智能的初始模型,只不过百度对此的认识过于强调互联网属性而缺少智能属性,这是两者本质上的差距。但百度对Uber的投资也是具有战略性的,百度对外卖的投资也是战略性的锁定服务,所以,和目前被广泛抨击的形象相比,如果百度能尽快启动智能化生态战略,应该有大量机会依托搜索引擎在AI级应用中脱颖而出,而这将是百度重要的比较优势,也是重启万亿战略的必由之路,这一切都需要李彦宏再次起航的决断力!
腾讯智能战略路径:应该说腾讯的微信是唯一一个AI级应用,但是腾讯在微信之后的战略缺少清晰的智能化思维,如果微信不能更果断的和手机结合成为超级操作系统,或者不能快速的在智能家居和车联网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微信本身也面临着生态空洞化的风险。而腾讯的另外一个主要业务支点游戏业务现在对智能时代是缺少支撑的,所以从智能时代的角度看,腾讯并不具备广泛被认可的智能化计算能力,这是一个战略上致命的弱点;
小米智能战略路径:应该说小米的主要战略中心依然在消费电子的立体创新,包括共享品牌、电商基础设施、社群会员的全新战略对传统中国制造的颠覆,但本质上小米并没有承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智能,或者做的远远不够。其实相对于华为的比较优势,小米更应该通过智能中心的建设,打通生态链产品,形成以生态智能为核心依托的全新价值链,这才可能是小米大成的可行战略。目前的手机、电视和手环业务依然沉浸于和智能手机下降大趋势的搏杀,和对手的竞争,不得不说行业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小米精英们的更具战略性的拓展,小米获得下一个智能时代的巨大成功需要雷军有更强的危机感和进取心;
华为智能战略路径:在华为参与的领域,都是广受尊敬的一个强悍对手,就像任正非所言“28年只想一个墙头发动进攻”,华为对智能化的布局紧紧围绕“智能化产品”手机和“AI芯片”两个进攻方向,当然,华为整体的运营商网络能力也为其沉淀智能资产打下很好的基础,只不过华为目前看起来依然选择在手机和芯片两个基础领域进行单兵突破。但是从AI级应用或者入口级应用领域,华为生态的缺口非常明显,在智能资产的应用化沉淀上目前应该还属于空白,从对接新时代的紧迫感上,华为应该比苹果对此给予更大的重视,否则即使在未来5年占领了全球智能手机的第一位置,也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空洞化荣誉,缺少智能化思维的华为即使未来再成功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广受尊敬的——配角。时代的趋势是智能生态全产业链布局,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对抗时代!
以上,笔者通过对智能时代巨头战略排布的粗浅分析,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时代趋势——人机智能时代注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竞争,智能将成为最大的基础设施,智能资产将成为最大的财富,而智能级应用将成为巨头决胜的关键。
回到本文的主旨,我们从巨头们貌似不经意间的战略选择中嗅到了新时代的味道,这个时代的趋势目前并没有太多的描述,因为这不仅超越互联网的实践,也完全超越了人类在农耕、工业和信息文明三个时代对科技的理解,今天的阐述听起来多少有一些预言的味道。
不过笔者基于理论研究和量化论证,坚信智能时代趋势的确立:也许再过3年之后,我们并不会觉得滴滴因为苹果的投资获得了某种荣誉,而历史性的发现了苹果这家伟大公司对新时代敏锐的嗅觉,以及改变自己拥抱未来的勇气。
或许,苹果的10亿美金投资仅仅是这家生态巨头对智能时代购买的第一张船票,伟大的商业时代伴随着伟大公司的进化刚刚开始,一切都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