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华为推进“全面云化”战略
喧嚣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后,华为一直是幕后的重要技术力量。华为不喜欢互联网的浮躁,却飞翔在互联网的风口上。
在发布了一份亮丽的财报之后,华为于4月11日召开第十三届全球分析师大会,全球超过500名分析师以及来自通信、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商业领袖出席。这次大会围绕“加速数字化转型、共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主题,向业界全面阐述了华为在全联接世界进程中的公司战略,以及在面向云计算、物联网、运营转型等领域上的战略思考、产品与市场进展。
华为2015年财报显示,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2015年实现了持续有效增长,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约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约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在这次分析师大会上,华为提出未来坚持管道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驱动数字化转型。转型的挑战摆在客户的面前,帮助客户成功也是未来华为成长的动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大会上强调。
在两年以前,华为提出了“共建全联接世界”的愿景以及无处不在的宽带、敏捷创新、极致体验的价值主张,致力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联接。近两年,物联网快速发展,恰好与华为的全联接战略相吻合。时至今日,全联接、万物互联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愿景。
华为发布GCI2016的数字显示,在2015年全球连接水平提升5%,从平均43.4分提高到45.5分。其中,全球4G覆盖率提升了61%,智能手机拥有率提升了18%,数据产生量增加了65%。联接水平提升的背后,意味着数字社会的全面升级。“我们研究发现,35分成为国家数字经济进入加速期的拐点,这些国家普遍驶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徐文伟建议,“起步阶段的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和协同规划,实现供给、需求、体验三者的均衡,抓住机遇,尽快跨越35分。”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在ICT产业层面,全联接世界带来巨大的产业机遇:99%的物还未被联接,4K/AR/VR极大提升联接体验,全场景联接带来6000亿美元市场空间,而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将带来15万亿美元市场的机会。徐文伟表示:“华为将在增强联接能力、改善联接体验、拓展全场景接入、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努力,推动产业发展。”
华为的“MBB 2020”愿景勾勒了未来五年的移动宽带蓝图:2020年,华为将支持67亿移动宽带(MBB)用户;支持每月5G的数据流量消费;支持10亿蜂窝物联网联接。作为5G标准的重要玩家,华为知道5G的大规模商用要到2020年,这期间网络升级的需求非常大,所以这些年以来不遗余力地参与4.5G标准的制定以及4.5G商用化的推进。“全球部署如火如荼,4.5G已升级为移动产业新标准。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将有60个运营商升级为4.5G。”华为FDD产品线总裁王军表示。
经过两年多的沟通和讨论,业界达成共识:ROADS体验是端到端的、各个环节要协同配合才能最科实现,“运营商也好、企业也好,要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运营,‘全面云化’是目前可见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撑。”
“面向未来,为了支持运营商客户和企业客户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营,华为将用2~3年的时间,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云化,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徐直军表示,“华为希望成为全面云化的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最终能够成为领导者。”
具体到操作层面,华为的三块业务针对三大客户群——运营商、企业、消费者,都将有不同的措施和策略。在面向运营商方面,华为将以ROADS体验为目标和牵引,加快推进面向运营商的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云化。面向企业客户,充分利用云计算、SDN、大数据,帮助企业完成以“敏捷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化升级。面向消费者,则将品牌、质量、体验、生态是消费者业务健康成长的核心。
“没有千层底的鞋,走不了万里路。”徐文伟说道,“我们要聚焦战略机会点,厚积薄发,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所谓“千层底的鞋”为厚积,而“走万里路”为薄发,从战略聚焦、战略投入到战略突破,以至于华为在2105年的财报如此靓丽,并且赢得业界普遍的认可。
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很少对外露面,但他在内部的讲话不断地流传出来,句句经典。比如关于战略聚焦,他曾经这样生动地描述:“28年来,十几万人瞄准的是同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这生动地描述了华为聚焦大管道的核心战略。
在研发创新、管理变革等方面,华为有耐心、有决心长时间、大规模投入,并且把研发中心建立在全球的战略资源聚集地,这是华为的战略性投入。过去10年,华为累计投入2400亿元进行研发创新。华为在管理变革方面累计投入400多亿元人民币,进行了IPD研发流程等多个体系的管理创新。
华为在面向未来的研究和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在ICT的热点前沿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拥有很多黑科技。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华为在深度学习上持续突破,研究出业界最先进的神经应答机(Neural RespondingMachine),发布业界第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单轮对话生成模型。发明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技术,支持深度记忆框架,达到业界一流机器翻译能力。再比如面对下一代通信领域,华为已经是5G创新领域的领跑者和产业建设的积极贡献者。
任何技术的进步和突破,都离不开人的奋斗,离不开人的自我提升。正是在聚焦和持续投入的基础上,才是战略突破。比如在CPU芯片领域,1991年华为成立ASIC设计中心,22年后麒麟910才开始规模商用。截至2015年12月,麒麟芯片累计发货量超5000万颗,成为“中国芯”的一支强大的力量。
华为的发展史上,一直比较低调,在过去十几年间,先是互联网应用的崛起,然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繁荣,这些都给ICT市场和华为带来巨大红利:互联网应用带来了大数据,大数据撑大了管道,为华为固网、特别是无线带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智能终端的流行为华为带来新的业务突破点;ICT产业向云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发展,打开了华为未来在电信和企业市场的发展空间。
(林慕野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