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学不好英语?
乐天和优衣库已经把公司的通用语言定为英语。今后肯定也会有很多公司相继效仿。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感受到掌握英语的迫切性。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选择熟练掌握英语。各种教科书、语言教材、语言学校、出国留学、英语能力考试、托业考试等让人应接不暇。如果计算出日本全国在学习英语这件事上所花费的全部精力和费用,一定会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即使有这么多的人费尽心思学习英语,但真正做到学好英语并将之运用于工作上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可以预计今后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不安与压力一定会愈演愈烈。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日本人从中学开始每天都要学习英语,但还是说不好英语呢?
你之所以到现在都学不好英语,是因为你没有制定战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拿出他们的训练成果。这就要求他们不仅体能要好,思考方式也必须灵活多变、积极可行。
为了获得比赛胜利,他们通常会分析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拟定获胜战术、战略。也许有人会在赛前采访中说:“虽然现在还没想好具体该怎么比,但我会拿出练习的成果,全力以赴参加比赛。”但其实不可能有运动员会在没有战略、不了解自己优势的情况下贸然参加比赛。他们一定已经精心拟定了作战计划。
棒球、足球等团体赛的选手也是如此。因为战绩会直接影响全队的成绩以及自己的去留,所以越是厉害的选手,就越清楚自己的武器是什么,怎么做最有成效。
光是一门心思地锻炼身体、苦练技巧是不行的。
学习亦是如此。我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进攻? 在拟定作战方式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自己的武器是什么。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你要有所选择, 确定自己势在必得的“制胜球”。只要彻底地钻研好自己的制胜球,胜利女神就会朝你微笑。
高一的时候,我曾向一个托业考试考了九百分(满分九百九十分)的人询问英语学习方法。他回答我说:“购买原版真题、然后把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整理出生词和固定搭配的笔记。最后不断练习,直到倒背如流。”他只是做了真题、做了笔记、最后坚持反复练习而已。这并不是什么新颖的方法,只是脚踏实地的学习法。做笔记和反复练习就是他的本领。
笔记是他的“制胜球”。根据真题整理出单词本、固定搭配本,加以反复练习是他万无一失的战术。不仅如此,他还做到了把这些方式统一起来,然后不断磨练自己的技术。只要在学习中能认清自己的武器,并有效加以利用,就能获得成功。
可以预见到,只要他在以后的入学考试、资格考试中继续使用这个方法,就一定能轻松过关。也就是说,这会变成一个他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所以, 只要拥有“制胜球”和制定好战术,就等于是掌握了“必胜的法则”。
反之,如果没有“制胜球”,就无法拟定战术。在没有制定计划的情况下就贸然走上赛场,只是有勇无谋的表现。
那么,该如何找到自己进攻的突破点呢?请你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学习的。 努力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行动模式以及思维倾向。比如你是如何记忆的, 用什么方法记得最快。
由于脑结构的特性不同,有人擅长瞬间记忆,有人擅长长期记忆。记忆方法是因人而异的。
我觉得朗读能帮助记忆,但有人觉得出声会妨碍思考,记忆的时候喜欢默读。他们认为读书也会消耗体力,让大脑无法灵活运转,不能很好地理解内容。
有人喜欢坐着背书,有人喜欢边走边背。而我觉得坐在桌前难免令人心生烦闷,躺下放松反而有助于记忆,所以我最喜欢躺着背书。还有人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喜欢边抄边记忆,但也有人认为光顾着“抄”,反而记不住内容。
不只是背书,做笔记也是如此。有人通过做笔记来理清思路、加强记忆,也有人过于追求做个漂亮的笔记,而忽略了掌握笔记的内容。
有个高中朋友,她的笔记总是用彩笔写得五颜六色,但一到考试,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我问她是不是因为光顾着“做”笔记而忘了“记”笔记,她回答我说:“是啊,一开始做笔记,我就停不下来了。”
很多人都和她一样,因为享受做笔记的过程,所以一做完笔记就心满意足,以为完成了一个漂亮笔记,自己就全部掌握了。这种错觉很危险。
不过也有人只通过做笔记就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内容。大学时,有个同学看似木讷迟钝,却考上了东京大学,这让人不禁有些疑惑。再一看他的笔记,又让人大吃一惊。他的笔记不仅美观,而且清楚易懂。大家都说可以直接作为参考书出版了。他虽然不是头脑灵活的天才,但他写一遍就能记住的记忆力、整理笔记时的归纳吸收能力,却是高人一等的。通过观察身边的朋友和熟人,我意识到东大学生并不都是聪明绝顶的天才,也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都拥有一技之长且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他们的强大之处在于,在考大学时就已经先人一步找到了自己的武器并懂得灵活运用。那我的“一技之长”和“制胜球”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多说”。很多人喜欢一个人准备考试,但我喜欢和朋友相约一起备考。因为我能在叙述脑中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且检验对方所说的话。不停地说,不停地记,这就是我的方法。
现在我上课、演讲时滔滔不绝、丝毫不觉得累,不仅是因为我本人喜欢说话,还归功于学生时代磨练“一技之长”的经历。
读书时,很多人喜欢把文字和它出现的地方一同记忆。比如某句话出现在书的中间页数的第二个自然段。我也有这个倾向,所以一遇到重点,我喜欢把它们圈起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或者在旁边打上表示重要的符号。这样做能让我的印象更加深刻。记事情时,有人喜欢用“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了什么话”的方式帮助记忆。这些人大多是“比起知识,更看重经验”的务实派。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在什么地方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有喜欢独自待在家里学习的人,也有喜欢待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氛围里学习的人。最近选择咖啡店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觉得店内播放的音乐和客人们的谈话声更容易让人专心。
我也经常在咖啡店里学习或者工作。要说为什么,大概是因为从小就没有正经地坐在桌前学习过。小时候我总是坐在客厅的茶几前,和家人一起,边看电视边学习。现在我也习惯坐在客厅里看校样、读书。周围虽然有人,但他们不会打搅我,这种环境会让我觉得很安心。
著 者:[日]斋藤孝
译 者:张祎诺
出 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3月
著者简介: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读书的力量》《提问力》《规划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