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汽电动车主的烦恼:电池频故障、维权无依据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的大力发展,纯电动车也开始慢慢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然而电动汽车的大批量产,也让更多质量、售后及使用方面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下。
消费者遭遇维权难
据记者了解,王女士是在2014年12月,于北汽新能源车的北京五方桥4S店购买的EV150车型,但买了之后才发现,一年多时间里就出现了三次故障,其中有两次都是因为电池故障。
五方桥4S店的售后经理刘建新表示:“王女士车辆故障并没有达到退换标准,只能维修,而且我也不能保证在短期之内车辆会不会再次出现故障。”随后,记者也与刘经理进行了沟通,对方仍表示退换标准都是由厂家规定的,他们只是照此行事。不过就在记者要求刘经理向消费者解释哪些情况可以退换新车时,他也未能明确答复。
无独有偶,邹女士同样在这家五方桥4S店购买另一款型号的北汽新能源汽车。1月23日、24日,北京遭遇了入冬以来最强的寒潮,就在24日下午,邹女士的汽车在不到一个小时里,可使用的里程从50公里急速下降到3公里,最终导致车辆无法行驶。而此时,距离邹女士提新车还不到一个星期。
针对上述问题,北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汽已经将电池纳入到“三包”的范围内。2015年的车提供6年/20万公里的质保,2016年的车提供8年/15万公里的质保。“和燃油车的油耗标准值一样,电动车的设计里程是在平坦路面下匀速行驶的条件下达到的。但是在实际驾驶中,由于驾驶习惯和路面状况以及气温的不同,不能达到设计里程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与电池品质没有直接关系。”该负责人还表示,“如果消费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以到国内拥有汽车质量评定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其实现在国内大多数汽车检测机构与汽车生产厂家‘挂钩’,相当于比赛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果检测结果说电池没有问题,我也只能认了。” 邹女士道出了她的担心。
法律滞后无明确依据
实际上,在2013年国家就出台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俗称“汽车三包”)。对于燃油汽车来说,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均属于汽车强制“三包”的范围内,而规定对于易损耗零部件的“三包”却留存余地,是非强制“三包”,这其中就包括了蓄电池。在此规定出台之时,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和今天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规定并未针对此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记者在一份北汽电动车的购买合同上也看到:电池、电机、电控保修6年/15万公里,而并未出现“三包”或退换等字眼。就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旭告诉记者,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应该与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一样,受到同等的待遇。然而目前,仅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网站上,看到过相关部门对公众留言回复中提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应该属于强制‘汽车三包’的范围”。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和正规的指导意见。
王旭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目前还缺少类似在国家层面上的统一标准。比如,电池出现了哪种问题,必须更换新的电池或者进行整车退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汽车厂商往往具有较大的自量权。记者询问了北汽新能源汽车上述负责人,他也表示关于退换车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能根据损坏的具体情况来定夺。
电池技术成行业掣肘
作为新能源汽车销售排名较前的车企,北汽新能源全年销售20129辆,同比增长3.6倍,目标市场占有率扩大到25.8%,继续蝉联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桂冠、并位居全球单品销量第四位。
然而在记者与诸多消费者的沟通中发现,由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的缺陷,让很多想要购置新车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工艺水平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日本电池平均能量密度比中国平均水平要高出30%~40%,充电次数也是中国的几倍。”目前,后两者控制了全球70%的锂电池市场。
随着LG化学、三星SDI、SK、波士顿等国际电池巨头在中国大规模量产,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必然会受到较大冲击。
(徐昊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