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光看到机会没用,还得扛到那一天
在互联网代际上,生于1979年的美团网CEO王兴属于2004年前后的第二代创业者。风云流散,如今,60后的马云、史玉柱已经退休了,1968年出生的李彦宏、1971年生的马化腾还是霸主,80后、90后已经扑上来了。
而美团,已经是王兴过去十年来的第四个公司。校内网、海内网、饭否网……在中国,像王兴这样连续创业,并且每一个产品都小有名气的并不多。做一家好的公司、赚钱的公司或伟大的公司,成败正常,享受过程,不再那么多灵魂冲突。王兴的创业感悟,浓缩了一个连续创业客的嬗变历程和成长代价。
光看到机会没用
如果微博、微信由王兴来做,可能会不一样吗?王兴说,这没法假设。“手机即时通讯出现的时候,无数人看到了,腾讯看到了,雷军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但这个事情不属于我们。跟腾讯是没有办法比的,除非你有很原创的想法。”
王兴认为,微信做得很好,不在于那些人文情怀的细节,那是锦上添花,关键是满足人的根本需求。“如果腾讯不做的话,一定会有别人做到。现在回头看,也没有什么创业公司能够做,因为腾讯看得足够早,足够强,足够坚决。”
“光看到机会没用。”这是王兴得到的重要教训。“校内网关于商业的考虑不那么具体,但是回头看也没有错,我们当时做校内,哪怕最后卖了的时候,我们也不认为这个事情没有前途了,我们认为还有很大的发展,问题是需要很长时间、很多钱。就算我们有耐心,我们也没有钱了。”2006年底,校内因为资金链断裂卖给陈一舟的千橡集团,即人人网的前身。
很多创业者有类似问题:他是很好的机会把握者、有创新冲动的思考者,但往往行动力不强,执行力不够。王兴感慨:“越来越觉得,无论是炒股做空,还是创业创投,还是其他事情,这两点都同样重要:1.站在历史正确的那一边;2.能扛到那一天。”
适应国情
同情王兴前两次创业遭遇的人会想,如果王兴是在硅谷创业,他有可能做成吗?王兴自己不以为然。“美国的市场化程度比我们高,资源的流动性很强,但是在硅谷,你创业跟巨头的关系不会比中国有什么不一样”,在哪里都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王兴去硅谷参观,在Facebook听到一句话:好的工程师和差的工程师,差距是10万倍。这让他感到震惊,他以为是10倍甚至100倍的差距。Facebook大概有五百名工程师,其中十来名工程师管理着图片应用的十万台服务器,Facebook用户每天上传上亿张照片。“在中国拥有五百名以上工程师的公司太多了,但工作效率没法跟美国比。”
如果说校内败于现金流,饭否败于不懂政治,王兴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和天真了。他不抱怨中国的创业环境,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一代,“我对凡是在中国做成一点事情的人有更多一分尊敬。以前我觉得政商关系没什么,但是后来知道真不容易。”
拥抱变化
王兴居安思危的思想很强烈,就算杀出一个很小的竞争对手,他也会帮对手想出若干方案,看哪种方案能打败美团。
王兴上班时大概有1/3的时间在研究新事物,他的习惯是开上一二十个浏览器窗口,若有值得关注的新动态,就会发给人看。Groupon并购雅虎移动的一个小团队,他把这信息发给高级副总裁陈亮,让他深入了解。王兴说:“我不太担心现有的竞争对手,我们跑得更快。我在思考有没有更新的模式,如果要革命,我希望自己革自己的命。我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有限和无限的游戏》这本书对王兴很有影响。“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与之相比,其他的边界并不是那么重要了。”比起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六脉神剑”之一“拥抱变化”,Zappos提倡“Embrace and drive change”(拥抱并驱动变化),王兴更推崇甘地说的“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自己去当你想要看到的那个变化吧)。
勿忘初心
王兴一直相信科技改变世界。王兴老家在福建龙岩,从小喜欢科学。他逃课去爬火车,老师批评他顽皮,他说:“我在研究蒸汽机。”小学五六年级,他和伙伴一起接触无线电,做录音机、功放;中学,他们一起读艾柯卡、盖茨、戴尔的书,尝试创业卖调制解调器,讨论《未来之路》描述的信息化前景。
《数字化生存》是王兴的互联网启蒙,书中说互联网的本质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王兴的父亲做水泥生意,在龙岩最早一批购买电脑。1995年,王兴通过拨号登录广州的BBS,浏览别人的留言,互联网的奇妙世界就在他眼前开启。1997年,王兴到北京读书,清华BBS让他感觉“整个世界就在自己指尖上”。
“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说很多事情回头看才能把点连起来。从我最早对电脑感兴趣、学编程到后面出国,这些经历共同影响了我的选择,去创业。”王兴说。
有人在知乎上问:作为互联网从业者,你错失了哪些创业机会?王兴回答:“我一贯而且真实的想法就是:纵情向前。哪有什么所谓错过的机会,那本来就不是你的机会。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在美团的墙上,贴着一张海报,上书“纵情向前”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