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寒潮来袭 痛点在不盈利
社区O2O玩家的现状,真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方面,海滩上的“裸泳者”出现了。例如,拉卡拉电商围绕社区O2O打造的“开店宝”和“社区小店”等电商业务被爆已经停止,拉卡拉电商团队包括CEO在内的多名高管日前被证实已离职。
疑似“裸泳者”还包括:“烧了10亿元”却被定义为“一次O2O实验的落败”的顺丰嘿客;2014年曾经融资超过1亿元但是在2015年9月份被爆经营告急的社区001;曾经融资1亿元、估值4亿元但2014年败走北京的叮咚小区等。
另一方面,举着“火把”大举挺进的也大有人在。譬如刚刚在港上市的中海物业(02669.HK),就讲述了一个由物业管理业务向社区O2O服务转型的资本故事。中海物业之前,已经有彩生活(01778.HK)讲了类似的故事。
在其身后,更有万科、保利、碧桂园、融创等大型房企,正在加入社区O2O大军。
位于北京天通苑的一家社区小店店主告诉记者,拉卡拉“开店宝”业务2015年八九月份开始就停止了,“设备也没人过来检修,因此不能用了”。
拉卡拉电商的一位内部员工透露,随着大批高管离职,感觉电商业务在拉卡拉集团层面已经被边缘化。
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回应称,拉卡拉电商团队没有解散,“这只是正常调整。拉卡拉发端于社区,发现社区店有实物电商需求,因此安排团队测试社区电商的真正方向,我们测试了to B端,也测试了to C端,最终确定了以社区金融服务为主、特定实物商品售卖为辅的模式,因此调整了业务团队。”
孙陶然的回应,实质上印证了电商业务在拉卡拉集团被边缘化的猜测。
拉卡拉在电商业务上铩羽而归,与之相应成趣的是顺丰嘿客的境遇。
2014年5月18日,顺丰嘿客518家门店在全国集体亮相。由于顺丰在中国是排名第一的快递公司,其创始人王卫又是一位极其低调的企业家,因此被定义为“网购服务社区店”的顺丰嘿客项目,从一开始就被视为“物流大佬”顺丰进入O2O领域的“大杀器”,备受业界关注。
到了2015年,人们发现,有些地方“嘿客”变成了“顺丰家”,而且嘿客商城网站也在2015年4月停止运营。于是,一篇主题为“顺丰嘿客关闭,物流大佬王卫替O2O创业者交了10亿元学费”的文章在2015年8月份刷爆微信朋友圈。顺丰官方公开否认关店一说,表示这是有选择地调整、优化门店布局,部分嘿客向顺丰家升级,使其功能与服务更贴近社区。
但有顺丰前高管声称,顺丰嘿客大概已发展1.6万员工、3000多家店面,投资已达30亿元左右,“现在谈失败还为时尚早,过去的店还叫嘿客,新开的改名顺丰家,据说是香港大风水师的建议。顺丰内部是不承认失败的,但的确是战略不清晰。”
与拉卡拉的遮遮掩掩和顺丰的“嘴硬”不同,另一些社区O2O项目的麻烦则要显性得多。
曾被封为社区O2O行业标杆的叮咚小区,2014年遭到“融资已花光”“资金链断裂”等质疑,随后承认已“撤出北京市场”;主打半成品净菜服务的砧板先生,经过4个月试运营后,在2015年3月宣布停运整顿。
2015年8月开始,提供在线购物本地配送的社区001,拖欠工资、员工离职、用户卡里余额不能消费也不能退费等问题,被陆续曝光。
2015年10月,私厨平台“烧饭饭”也熄火倒闭。
对于社区O2O项目的困境,行业观察家也有自己的看法。易观智库分析师杨欣认为,与其他O2O项目相比,社区O2O项目烧起钱来丝毫不逊色,但是又不像餐饮外卖O2O项目那样拥有较清晰的盈利模式,“倒下的社区O2O,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艾瑞咨询《2015中国社区O2O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社区O2O类别很多,但需求频次不高,单一的服务形式难以形成资源聚合优势。
一位关注社区O2O的投资人表示,虽然有些项目遭遇困境,但实际上社区O2O才刚刚起步,未来能够成功的社区O2O项目,一定是更加精准化、智能化的,一定是打通多方利益共享链条的。
(李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