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国门的“小米模式”?
爱立信在印度对小米发起专利狙击战,这是小米国际化战略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小米的印度之旅始于2014年7月,小米在印度设立分公司,通过电商Flipkart周末的闪购活动销售小米手机及相关产品。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爱立信要求小米为所持有的专利支付费用,但小米并未回复。
随后,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专利侵权,并提出诉前禁令,在解决此专利纠纷前,小米不得在印度销售相关产品。
专利诉讼作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时机和地点的选择都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在中国本土的专利诉讼中,平均赔偿金额仅有8万元,所以国际巨头们将更大的气力瞄准了专利的国际诉讼。而势头正劲的小米正是猎手们等待已久的目标。
影响
印度目前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厂商的高性价比也很贴合印度的市场需求,印度市场因此成为了中国手机出海的重要桥头堡。有企业就表示,“我们在印度市场的长远保守目标是增长5倍,环境好的话,7倍也不是问题。”
作为后来者的小米由于在专利积累上的欠缺,锁定新兴市场一直是其海外战略的重要定位。而在大部分新兴市场中,与其产品定位和消费者定位最为契合的就是印度。自小米进入印度市场以来,其在印度智能终端上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
对于小米来说,一旦在爱立信的诉讼中失利,增加的许可成本将不可避免地转移到最终的价格上。成本增加将影响到小米的‘低价’优势,最终影响到小米在印度市场上受追捧的程度。
好在国际上绝大多数专利诉讼都是以和解结束,如何布局并获得好的谈判地位将至关重要。换言之,小米在这个案件上不流血是不可能的,争取到最小的“流血点”才是关键。爱立信专利许可费之于小米的成本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小米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一成本降到千分之一,向国外同类企业看齐。
对战
在熟悉国际专利诉讼的律师Box(化名)看来,小米至少有三种选择,来争取讨价还价的空间。
其一,小米缺少专利积累,直接的专利谈判很难要价,但爱立信并非没有软肋。当前爱立信的主营业务在通信设备领域,小米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爱立信在通信设备领域无法逾越的一些专利技术。尽管完成收购本身时间漫长,但收购行为本身就可以强化小米的谈判地位。
其二,小米还可以诉爱立信提出的专利无效。在这方面,诉讼地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印度选择这样的诉讼成功率非常低,因为历时漫长,但是,小米可以选择在英国起诉爱立信该国的相关专利无效,由于印度是英联邦国家,这样后者的判决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当地的判决结果。
而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同时,小米还可以以“受害者”的角色来争取执法部门的“偏向”。
在印度的政府部门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公平贸易委员会’的部门,负责印度当地的反垄断调查,对标准专利实施统一许可的原则,即不允许一家企业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许可费率,尤其是不允许增加许可费率,违反者将面临制裁和罚款。
当然,这些技术性应对难以“一劳永逸”地消除小米的专利隐患,根本问题在于小米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专利积累。
长谋
其实,雷军早已意识到专利问题的风险。2012年8月,由金山CEO张宏江、以及美国高智发明原高管林鹏成立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谷”),小米亦参与投资。高智发明是全球知名知识产权运营公司,而智谷的定位就是做中国的高智发明。
2014年4月,小米成立中国第一只专利运营基金——中国睿创专利运营基金,由智谷负责运营,预计融资规模为2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雷军看准了方向,但智谷的定位仍然不甚理想,“站位在小米方面的智谷根本不可能拿到更多企业的投资或专利预算。因为这些企业明白,由智谷选择进行的专利投资不一定会对本企业构成战略上的利好,反而可能会培养了竞争对手。”
仅仅两个亿的预计融资规模在应对全球性专利战上的积累也只是“杯水车薪”。从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等巨头收购案中获取专利的对价支付就能看出,小米目前在这一战略布局上的差距。
局变
对于小米来说,爱立信案件将不仅仅是一场专利诉讼,也是一场小米式“商业模式”或“商业逻辑”在国际市场的磨合之战。
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小米手机上相当一部分专利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只有软件没有硬件的那些基础性通信专利的使用,是在没有支付任何许可费的基础上无偿使用的。
而爱立信在印度对小米提起的专利诉讼,却正是要终结这样一个时代,对小米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本挑战。如果谈判结果不理想,小米最终要提高定价,那么小米的整个研发制造体系将发生颠覆性地变化。
爱立信起诉小米,至少证明了互联网思维不是无所不能的,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看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制造产业来说,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无法逾越的。
爱立信对小米提起专利诉讼绝非孤案,在此之前,爱立信还在印度起诉了金立手机,以及目前印度最大的本土手机厂商Micromax。
总体来看,印度并不是一个“专利环境特别好”的国家。在很多案例中,即使手机生产商在双方就许可费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主动将许可费在第三方提存,法院仍然授予了权利方禁令,并导致另一方面的产品禁止进口。
这也就意味着专利的拥有者很可能通过诉讼将对手挤出印度市场,这种预期对小米来说更为不利。已经动了太多企业“奶酪”的小米,在爱立信案件之后,可能会遭遇更多的专利“绞杀”,比如诺基亚,甚至是苹果。
在此之前,小米预估,这些企业在新兴市场发动诉讼的可能性很低。但爱立信案件恰恰证明,老牌手机厂家新的战略部署可能引发更多的以收益为目的诉讼。
(屈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