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圣林:中国金融正以“平衡指标”重构科创价值

文 | 朱耘
ID | BMR2004
金融科技大会作为论坛年会特定板块,与金融街论坛同期举行。10月29日下午,平行论坛以“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年会: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数智化生态建设”为主题,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金融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中关村金融科技特色产业园承办。 科技金融也是本届金融街论坛嘉宾们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期,金融体系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深入赋能科技创新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贲圣林指出,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金融要服务好科创企业,更要求科创金融体系自身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以提升效率和质量。 贲圣林指出,科创企业通常处于早期阶段,许多尚未上市,公开信息相对匮乏。在此背景下,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非结构化数据,辅助金融机构更精准地甄选科创企业,评估其技术路径、产业前景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这种技术驱动的分析评估,对于风险投资人、创始人及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是推动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曾经,评价一家企业或一座城市的发展,一度依赖单一维度的财务指标或GDP支出,而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包括社会价值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成为产业投资关注的重点。“单纯追求无效、不可持续的产值增长,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都是有害的导向。当前的趋势是向更加综合、平衡的指标体系迈进,强调社会价值投资。国际上通常以ESG(环境、社会、治理)作为衡量非量化性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贲圣林说。 事实上,以可持续发展为评价体系,能够让企业、社会更健康地发展,贲圣林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追求均衡发展,能够有效减少浪费。以服装业为例,库存高企是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工厂在摸不清消费需求的情况下盲目生产,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大众定制”成为可能,消费者需要什么,工厂可以按需定产,改善结构性过剩,让社会潜在浪费得以避免。“从追求单一维度的量化指标,转向综合性、平衡性的指标体系,是中国迎来的难得机遇。”贲圣林说。 贲圣林观察发现,中国部分行业的确存在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但在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等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产能不足。这其中有一些科技企业、科创企业在投资运作,需要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对这类企业做好支持。贲圣林指出,当前中国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如何将其转化为有针对性的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投资,是一大挑战。 最后,贲圣林指出,当前科创领域80%的投资依赖政府投入,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建立以私人资本为核心、具备耐心与健康生态文化的投资体系已成转型关键。未来需要聚焦打造“耐心金融”,强调创新主义,强化非有形资产投资——这正是“十五五”规划“投资于人”理念的核心体现。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院长贲圣林在2025北京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接受《商学院》记者专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