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商学教育要回归全人教育的本质——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倪海英
文|钱丽娜
ID | BMR2004
当前金融机构的员工焦虑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分化特征,其核心矛盾源于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与技术应用失衡,而AI技术的平权化浪潮正重塑这一格局。而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裁员潮正在不可避免地到来。被淘汰的群体,核心问题并非技术短板,而是缺乏适应多变未来的能力。他们往往局限于标准化工作模式,难以应对技术迭代与行业变革带来的动态挑战,与其说是员工存在技术短板,不如说是传统制度下“标准化岗位” 培养模式与行业变革的脱节。 上述变化恰恰印证了重塑商科教育的必要性。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下简称“交大高金”)是金融教育与商科教育的复合体。近日,《商学院》杂志与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做了深度访谈,他认为,AI时代商科教育的价值,需要从教育的本质与演变逻辑展开分析。 01 AI重构商科教育 金融是商科的重要分支,而非独立于商科的存在。以交大高金为例,其本质是“以金融为特色的商学院”。当前商科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商学院的核心矛盾在于:既要延续因市场需求而生的教育初心,又要打破“标准化输出”的路径依赖。美国顶尖商学院的探索(如哈佛、斯坦福的模式创新)与中国商科教育的本土化实践均表明,未来的商科教育不应与工学院、理学院竞争技术深度,而应成为跨学科的 “平台与桥梁”,聚焦培养具备全人思维、终身学习能力与战略决策力的人才——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政府官员,都需在商科教育中实现知识链接与思维升级。 在AI时代,人才知识能力的金字塔结构正发生深刻重构:AI已填补底层基础知识的空白,人类需向更高层级的能力跃迁。从人才能力模型的构建来看,AI时代的全人教育可划分为三个层级: 底层是人机协同的知识基座。AI如同 “超级图书馆”,能精准覆盖底层知识(如专业领域的历史数据、窄口径信息追溯等),成为人类的知识支撑。这一层的核心是人类无须重复掌握AI可高效处理的基础内容,而是通过工具整合知识,形成能力起点。 中层是问题识别与价值挖掘能力。当AI提供海量答案时,人类的核心竞争力转向 “提出问题” 与 “辨别价值”。这要求具备识别关键需求、穿透信息表象的能力。底层和中层共同构成了人机协同的双向赋能与价值共创。 顶层是社会价值与全人素养。教育的最高层级是回归教育本质,指向人类的社会角色与生存意义。这包括道德判断、社会责任意识、跨领域整合能力,以及对“人为何存在”的深层思考。例如,金融从业者需超越单一产品推销,从客户的家族传承、企业治理等更宏观的视角提供价值,实现从 “工具人” 到 “价值创造者” 的跃升。由此,人机协同与人类角色定位正成为当下全人教育的关键命题。 02 人机协同时代,商学教育新聚焦 我们正迎来一个人机协同的时代,这其中需要界定角色边界与规避惰性。 在人机协同模式中,机器的核心角色是“高效工具”,但依赖人类的指令输入与目标设定;人类的核心角色是“主导者与校准者”:需掌握提问逻辑、辨别信息真伪、定义问题边界,并将AI的输出转化为符合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 然而,大模型产品的易用性容易滋生人类的惰性,使用者可能跳过对底层逻辑的探究,忽视信息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这正是商学院教育的关键发力点:需引导学生避免沦为被动的 “工具使用者”。 在今年的AI教学中,交大高金聚焦于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产品及背后的产业逻辑,核心方法是从底层逻辑切入,通过“制造认知冲突” 打破学生对 AI工具的惰性依赖。 03 全人教育:指向人与人连接的价值共生 从教育设计者的视角来看,“全人教育” 的核心并非让所有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全部内容(受限于认知层级,接受者往往只能看到表层),而应指向 “终身教育”的长期价值。 为实现这一目标,交大高金在课程设计中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真正有效的人文教育必须植根于实践,而交大高金的实践课程绝非流于表面的 “学分任务”(如简单的企业参观或交流),而是聚焦 “风险共担”与“价值体验”的深度参与。 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例,设计初衷并非追求 “帮助企业上市”等短期成果,而是让学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体验“团队协作与风险共担”。项目中,20余位千挑万选的导师全程引导,不直接干预决策,而是聚焦矛盾的挖掘与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团队内部的角色博弈、与市场需求的冲突、沟通中的信任困境等,都成为讨论的核心。导师的关键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观察“习以为常的细节”——比如为何无人约定却有人默默整理会议纪要,为何明知 “建规则、补短板” 却在新团队中难以践行。 这些体验直指人际相处的本质:学生并非不懂规则,而是在信任未建立时,会因 “担心他人评价”“犹豫主动付出”等微妙心理而停滞。这种复杂的人性互动,正是 AI 等技术无法替代的。商业的终极意义,正是在人与人的连接中实现价值共生。这才是商科教育中人文素养的真正落点——它无法通过课堂灌输,却能在真实的实践与反思中,成为学生终身携带的能力。 面对AI时代的变革,交大高金选拔人才的核心素质标准始终未变,首要便是 “开放心态”、积极心态和抗挫力。商业活动的核心终究是人,即便机器与技术广泛应用,也只是人类的工作伙伴。这或许正是商学院的重要使命:在技术重塑教育与商业的时代,始终坚守对人的关注,培养兼具商业智慧与人文情怀的人才。 来源|商学院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