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从L3级算力到全球智驾生态
“大算力+物理世界大模型+大数据”共同定义AI汽车上限。
文|吕笑颜
ID | BMR2004
继2025年4月在香港推出旗舰电动MPV车型2025款X9之后,6月,小鹏汽车又发布了今年首款全新车型G7,其首搭自研图灵AI芯片,定义为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
据悉,新车G7搭载了3颗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图灵芯片,单颗算力相当于当前市场主流芯片的3倍。”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而图灵芯片的自研,正是小鹏汽车坚定智驾立身的转折点。
小鹏G7预售价为23.58万元起,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自去年以来,小鹏汽车凭借MONA M03和P7+两款爆款车型逐步扭转颓势,这两款车售价均在20万元以下,其中售价在10万—15万元的MONA M03,自上市以来占据了小鹏汽车近一半销量。尽管高销量有助于摊薄成本,但受限于较低的单车售价,仅靠MONA MO3走量,恐难支撑小鹏汽车实现今年四季度的盈利目标。
在价格战与全行业利润承压背景下,作为聚焦多领域研发的 “AI 科技公司”,小鹏汽车如何在前沿技术投入和商业化落地之间找到良性平衡?
01
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
在巨大的算力支撑下,G7搭载了全球首个全本地端“VLA+VLM”模型。
小鹏G7首发便搭载了3颗图灵AI芯片。
据悉,1颗图灵芯片的有效算力相当于3颗英伟达的Orin-X,3颗芯片合计算力超过2200TOPS,而目前行业主流有效算力在80—700TOPS。何小鹏表示,车端搭载1颗图灵芯片可代表当前水平,2颗代表未来,3颗则意味着超出想象的空间。
“算力将是衡量AI汽车的第一标准,只有更大的算力,跑更大的模型,用更多的数据才会推动物理世界大模型,推动AI汽车的上线。”何小鹏认为。
“2022年年初,在与合作方开发过程中,小鹏汽车发现芯片某项核心能力存在错误,不得不推翻重来,最终导致数亿元的损失。”何小鹏透露,小鹏G7搭载的图灵AI芯片是小鹏汽车历时5年自研,专门为小鹏AI大模型定制的芯片,算力利用率提升20%,推理延时降低60%,神经网络推理延时最大降低57%(每秒信息处理量提升300%),100kph(千米/小时)下 ,可提前0.5米识别障碍物。
在巨大的算力支撑下,G7搭载了全球首个全本地端“VLA+VLM”模型,通俗来说就是相当于“大脑+小脑”。比如它能让车辆像人类一样理解、推理和决策,真正“主动思考”和“理解世界”。车辆在无须依赖网络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准确地做出复杂的判断,并具备主动思考、理解世界的能力。
“VLA 实际上是控制运动的大脑和协调运动的小脑,而VLM是一个整车的‘大脑’,是整车和用户交互的入口。VLA是速度更快的模型,其帧率能够达到每秒20帧甚至30帧。相比之下,VLM每秒只能处理2帧或每两秒3帧的任务。但VLM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更大且速度较慢的任务。两者在数据上有关联,但两个模型之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端到端数据链。”何小鹏解释道。
何小鹏强调,所有的智驾模型、智舱模型都必须在车端部署,而不是云端。“如果你是通过联网来运行一个模型,会有非常多的抖动,可靠性、稳定性、成本或者在全球化落地会出现挑战,所以巨大的本地算力是本地端VLA和VLM的基础。”何小鹏认为,L3级算力汽车的标准之一,就是在本地部署VLM与VLA大模型。
“小鹏G7是小鹏汽车首款,也是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L3级算力AI汽车。”何小鹏说。
何小鹏指出,一款车是否有L3级算力,必须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车端有2000TOPS以上的算力;二是要在本地部署“VLA+VLM”大模型,“大算力+物理世界大模型+大数据”共同定义AI汽车上限。
同时,小鹏G7还搭载了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追光AR-HUD”,这项技术解决了传统HUD的显示问题,提供了1800:1的超高对比度和12000nit的亮度,以及87英寸的超大画幅显示。追光AR-HUD不仅在智驾场景下支持AR光毯,还能在人驾和智驾下将导航路线实时贴合在真实道路,增强了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信任感,并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小鹏汽车强调“科技立命”,在芯片自研、智驾数据积累和AI模型训练方面不断加码,小鹏G7与华为的合作再次为自己贴牢了“科技”标签。
02
做最基础的事
图灵芯片强大的算力不仅支撑了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还为未来涉足飞行汽车、飞机、机器人等多领域业务奠定了基础。
小鹏汽车用小鹏G7告诉整个行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将进入“算力竞赛”新阶段,而小鹏G7率先亮出了底牌,即其搭载的图灵AI芯片以及芯片背后可以承载的澎湃算力。
不过,何小鹏也表示:“小鹏汽车会继续采用英伟达的芯片产品,它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我们有的车型会选图灵,有的会选英伟达,这是一个过程,没有一刀切的项目。”例如,小鹏G7 Max车型依旧采用2颗英伟达Orin X芯片方案。
图灵芯片强大的算力不仅支撑了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还为未来涉足飞行汽车、飞机、机器人等多领域业务奠定了基础。自研芯片可以根据算法设计关键参数。比如小鹏汽车的图灵芯片,针对机器人、汽车和飞行汽车的需求定制,包括 40 核处理器,单颗最多能跑 300 亿参数的本地模型,拥有 2 个独立的图像 ISP。
那么,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是否能与智驾技术协同?未来 AI 会统一到什么程度?小鹏做汽车、芯片、机器人、飞行汽车、操作系统,能否统一使用一套模型?
对此,何小鹏表示:“在小鹏的体系内,每一个 Agent 后面的模型都不一样,因为找不到一个强大的模型可以把它们全兼容。我们做的最基础的产品是芯片和操作系统,我认为未来操作系统就是大模型,它刚开始是几个模型,长期来看会合并,短期从效率、效果、能力上分开最有效。”
03
靠低价维持商业化?
盈利不仅仅是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问题,更取决于市场认可度。
从辅助驾驶走向对大模型的探索,小鹏汽车几乎都“赌”在了图灵AI芯片上。
产品面上,小鹏汽车通过P系(轿车,如P7i、P7+、入门款MONA M03)、G系(SUV/MPV,SUV如G7,旗舰G9、智能MPV如X9)等核心序列覆盖主流价格带,并探索飞行汽车等未来出行形态。
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销量暴涨330%、亏损收窄至6.6亿元,仍未实现盈利。
实际上,小鹏汽车一季度9.4万辆的销量神话,靠的是“低价策略”。其中,起售价11.98万元的MONA M03成“救世主”,一季度销量占比近50%,单月交付超1.5万辆,直接拉低单车均价至15.3万元,较去年同期暴跌40%。而老车型降价清仓,G9顶配降价近20万元,G6降价超5万元,引发老车主集体维权,品牌溢价能力遭质疑。
但从利润来看,MONA M03单车毛利仅1.6万元,若剔除政府补贴的5.4亿元,实际亏损可能更大。也就是说,小鹏汽车低价车撑起销量,却让高端车型陷入“卖不动—降价—更卖不动”的死循环。
对何小鹏而言,依靠爆款车型与重塑改款车型,叠加下半年的增程产品线,短期内冲击销量高峰是有可能的。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提升单车利润,避免“以价换量”。更重要的是,盈利不仅仅是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问题,更取决于市场认可度。
何小鹏坦言:“低毛利只是一个过程,将来一定不是低毛利。我们期望在 2025 年的某个时候可以做到单季度的盈亏平衡。没有所谓的竞争路线,实际上我们要做好几件事。第一是全球化,要做到一半销量来自海外,一半销量来自国内;第二是AI 驱动,不光是自动驾驶;第三是做好汽车,不仅是汽车,而是出行(包括飞行汽车);第四是产品价格带从 20 万—50 万元扩展到 10 万—50 万元。这是我们过去两年关于规模、消费趋势变化、全球化的整体反思。”
在何小鹏看来,相比短期数据,组织力、技术力、商业力和全球化能力等全域能力组合更重要。为达成四季度盈利目标,小鹏汽车正在全力推进新产品,同时加速体系改革。
04
破局海外市场
小鹏汽车更多产品线快速进入全球,呈现出一个有趣、科技感、差异化的中高端品牌形象。
小鹏汽车全新车型G7在L3级自动辅助驾驶的落地,不仅关乎技术能力,更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环。
今年4月,作为小鹏汽车首款全球旗舰车型,2025款X9以“加量不加价”策略(起售价35.98万元)登陆中国香港市场,并计划于下半年进军欧洲。该车型集成了L3级自动辅助驾驶硬件预埋、5C超充AI电池(13分钟补能400公里)及行业首创的“三排VIP空间”,直击海外用户对智能化与实用性的双重需求。
对小鹏X9来说,香港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这里的消费水平处于高位。全港有超过70万辆机动车,其中高端车占比超40%,奔驰、宝马常年位居榜单前列。
为打开香港市场,小鹏X9提出了“智能移动空间”概念,与丰田埃尔法的“保姆车文化”抗衡。在香港MPV市场,丰田埃尔法是高端MPV的代表,小鹏X9则通过其电动化、智能化的特色与前者竞争。
小鹏汽车的全球化绝非产品单点突破。2024年,小鹏汽车进入3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销量的15%。2025年,小鹏汽车计划将产品覆盖到60个国家,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50%。
其中,欧洲是核心市场,小鹏P7+和G6已在挪威、德国等地销售,2024年成为中国高端纯电动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冠军。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表示:“我们首先进入欧洲市场,因为欧洲在电气化方面做得最好,在质量和操控方面的要求最严格。我们希望直接参与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不是性价比高的中国电动车品牌,而是能够提供最具竞争力、最有价值、有前瞻性的技术,并且具备质量和品牌定位的车企。”
何小鹏表示:“小鹏进入全球市场的方式与其他车企不同。首先,我们定位为高科技公司;其次,我们希望以中高端形象进入,避免同质化竞争;最后,我们希望在多个区域进行研发、制造和提供深度本土化服务。我们会采取稳健的全球化策略,先做好服务、维修、充电和 OTA 等基础工作。2025 年和 2026 年,大家会看到小鹏汽车更多产品线快速进入全球,呈现出一个有趣、科技感、差异化的中高端品牌形象。”
过去,小鹏汽车在“蔚小理”中定位相对较低。如今,小鹏汽车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似乎有所提升。随着不断加大海外布局,国内外品牌定位是否会趋同?未来小鹏汽车是否会调整自身品牌定位?
对此,何小鹏表示:“首先,小鹏汽车在国内将推出丰富的产品线,涵盖超高端、中高端等不同定位。例如,我们计划推出售价接近 200 万元的飞行汽车。X9 是小鹏在汽车生态里面的旗舰,最新发布的新车相比 2024 款是增配,但不加价。在海外,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智能和 OTA 等差异化的售后服务来打造品牌特色。因此,小鹏汽车在海外的定位与国内会有所不同。而且,我们在国内销售的车型并非全部面向海外市场。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品牌的认知和对车型矩阵的认知都不同。因此,我们会选择市场表现良好、更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车型进行推广。”
同时,何小鹏也呼吁:“希望更多国家能够参考中国和美国的做法,尽快出台城市及高速自动辅助驾驶相关法规。目前欧洲、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地主要遵循联合国交通法规,我们希望有更多国家或地区思考如何加速法规的确定修改完善。实际上,小鹏汽车在全球销售的车型都具备支持自动辅助驾驶的软硬件 OTA 能力。一旦各地交通法规明确,且我们的软硬件符合法规要求,我们将尽快在这些地区推出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我们的图灵芯片将出现在全球的道路上,改变世界的出行方式。”何小鹏充满期待。
在图灵芯片的加持下,小鹏汽车正试图用 AI重塑各细分市场车型和竞争逻辑,未来几年内,何小鹏需向市场证明,从低价市场积累的用户规模,不仅能有效带动更高价车型的销量,同时也能将销量转化为公司的AI护城河。
来源 | 《商学院》杂志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