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元/小时,你还会用吗?” 共享充电宝为解资金困局偷偷涨价
一直处于争议中的共享充电宝悄然涨价了,1元一小时时代一去不复返!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街电共享充电宝最高租金涨至每小时5元,《商学院》记者就此事向街电方面发去采访函,但是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应。
此前,街电方面在公开回应媒体时表示5元每小时的情况在街电是极其少数的,这种收费情况考虑商家特殊场合的实际运营成本,因此会与商家共同协商制定,属于极其个别的情况。
《商学院》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个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商场,该商场中商户大部分摆放的是街电的充电柜。记者尝试扫码借用充电宝,在提交申请使用充电宝的页面上显示每半小时1.5元,前5分钟免费。这也就意味着充电一小时需要3元钱。
涨价的不止是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以及其他小众品牌,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涨价。涨价幅度根据不同城市区域,不同客流量来定,有媒体报道称,有甚者达到一小时8元钱。
来电科技曾宣布在2017年10月实现盈亏平衡,2018年全年街电实现规模化盈利。既然已经盈利,为何还要冒着失去大量用户的情况下涨价?来电科技合伙人任牧表示,行业里存在一些高收费的点位,属于特殊场景,总体来说是个别现象。
从1元一小时涨到了3元、5元甚至8元,消费者会选择自备充电宝还是会继续使用呢?
近年来,共享经济经历了一轮“过山车”,2014年共享经济出现在投资圈的视野, 2017年,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ofo、摩拜等共享自行车大战,共享汽车在街头穿梭。共享雨伞、共享衣橱、共享篮球……然而风口过后,哀鸿遍野。在共享经济繁荣之时,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但彼时也是被“嘲笑”的共享物种之一。但风口过后,共享充电宝成了为数不多残存下来的物种。
在共享经济最火的时候,通过补贴大战,建立用户的使用习惯是共享企业惯用的手法。共享充电宝免押金、超低价格、使用便捷且抓住了智能手机续航不足,但越来越多的用户“机不离手”的痛点,越来越多用户出门不带充电宝,有需要时租一个即可。
但是当用户使用习惯养成之后,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了。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涨价最主要的原因是融资难。“行业已经呈现趋向于相对集中的头部企业的现象,大家都拿不到钱,如果继续烧钱,大家都得死。”
据Trustdata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共享充电宝行业经过惨烈的厮杀,已形成“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除了街电、小电、怪兽充电以及来电外,其余品牌仅占有3.7%的市场份额。
记者在查阅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融资历程中发现,在“三电一兽”四家企业中,除了怪兽充电在2018年12月获得一次融资之外,其他三家的融资都停留在2017年,这也就意味着两年过去了,多数企业没有拿到新的融资,资金成为他们的最大的挑战。
除了融资,共享充电宝企业并未找到较为合适的盈利模式。在张毅的观察中,目前共享充电宝仍然是依赖租赁租金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尚未看到有较好的商业模式出现。
当初资本蜂拥进入该行业时,算盘打的非常精明。充电宝租赁费每小时以1元起,根据当时市场公布的数据来算,每个充电宝每天的租赁时间平均4小时计算,百元以下硬件成本在不到25天的时间内便可回本。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共享充电宝刚刚兴起之时,各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前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免费充电,从第二小时开始计费的模式成为常态化。
但是用户在真正使用过程中,很少能够使用时间达到一小时。
张毅认为,过去两年里共享充电宝企业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抢占市场,之前大家为了抢占市场,采用补贴、免费的政策把竞争对手挤掉。然而,在得不到更多融资的情况下,涨价似乎成为一种必然。“涨价是必然的”张毅说道。
来电科技宣布在2017年10月实现盈亏平衡,2018年全年街电实现规模化盈利。既然已经盈利,为何还要冒着失去大量用户的情况下涨价?
据了解,共享充电宝的流转频率是分场景的。大多数共享充电宝发放的地方在餐饮、KTV、台球、亲子、咖啡、商场、医院、景点等地方。这些场景作为渠道,是共享充电宝争夺的重点。
但是在这些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共享充电宝企业对租赁的价格话语权并不高。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共享充电宝企业入驻商家,不仅不会收机柜的押金费用,反而要给商家缴纳入驻费用,或者与商家进行租赁分成,商家拿大头,充电宝企业拿小头。
这也就意味着,共享充电宝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让利给商家。张毅认为,尽管目前行业里所存在的充电宝企业已经不多,但是企业仍然要考虑规模效应,只有做到规模效应,价格才降得下来,市场才能占得住。“用让利的方式来换取市场。”
小电科技资本投资方之一、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认为,共享充电宝较为困难的一点在于,这个行业需要去改变用户习惯,将用户已经形成的随身携带充电宝的习惯改变为随时随地的去租赁充电宝。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共享充电宝如果要改变用户习惯,就必须做到所见即所得,所以共享充电宝所比拼的就是线下铺设的速度和规模。
于是让利给商户的现象,在共享充电宝企业中较为普遍。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张毅认为,目前格局尚存在不稳定性,一个是目前市场上真正盈利的还谈不上;另一个是资本对该行业的投入整体来讲比较谨慎。
但是涨价之前,首小时免费,从第二小时开始计费,一小时一元钱的这种租赁费用,无法覆盖它们的推广成本。
张毅告诉记者,在2018年下半年,他给到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建议是继续坚持。彼时,涨价并未发生。
张毅认为,进入2019年之后,市场变得相对稳定,共享充电宝本质上是充电宝的租赁,因而收取费用是必然的,但是这个费用的高低,需要市场去检验。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共享充电宝的用户在不断攀升。
共享充电宝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场,张毅认为,以目前的技术,始终无法解决电池的续航能力,同时随着手机越做越大,应用越来越多,电池的续航能力始终无法与手机的耗电相匹配,因而这种临时租用的充电宝有了一定的机会。
多位男士表示,男性不像女性,外出有一个可以放东西的挎包,不习惯挎包外出的男性,更不愿意带一块儿充电宝在身上。因而,共享充电宝有一定的机会。
“但是这个价格,是需要用市场来决定的,当用户认为租赁的成本要高于自备充电宝的成本时,那么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就会缩小,反之则会扩大。”同时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不会一直上涨下去。
张毅认为,目前共享充电宝谈盈利为时尚早,盈利不能从某个单月、单季度来看,至少要从一年的数据来看。
前述分析师表示共享充电宝后期的盈利模式并非单纯依赖租金,共享充电宝的故事讲到后期是以广告投放来盈利。“但是广告是以充电宝的流转频次为基础,只有流转率达到一定的数字,线下铺设达到一定的数量才有可能通过广告盈利,但是目前来看,还是个未知数。”
在张毅看来,目前中国的市场,能够支撑得起10家以内的规模。那么问题在于如果其所上涨的幅度用户无法接受,又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共享充电宝企业们又拿什么来继续维持其资金收入呢?
(文章来源:商学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