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公开小程序、公众号新计划,意外的是他的逗比惹哭了我..
作为一款拥有月活用户9.8亿的超级App,微信的每一个举动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张小龙第3次通过这样仪式感的年度盛典,代表腾讯和微信,向大众传递对用户、小程序、小游戏、去中心化等命题的深度思考与展望。 演讲过程中,张小龙的逗比也引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
以下是张小龙的核心演讲内容:
跳一跳小游戏日活跃达1.7亿,张小龙最高分6000多分
大家好!(现场欢呼,有人喊“张小龙加油”)
刚才有人说让我加油,我不知道怎么加油,你是让我讲快一些吗?(现场哄笑)
在会议开始前,大屏幕上是我在玩跳一跳游戏,我有点紧张,所以分数不高。我最高的分数是6000多分,这是我练习出来的,而不是说我比大家更厉害。当时,开发跳一跳小游戏,主要是为了探索小程序和小游戏威力,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现在跳一跳的DAU(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7亿。
有些人会用外挂,能获得更高的分数,但是一方面会降低你在朋友圈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对那些通过练习获得分数的人来说很不公平。我们同事说现在系统里有30多个超过3000分的用户,那我们要请你到我们办公室当面玩一下。(现场哄笑)
现在的微信里充斥了太多信息、待办工作,还需要去朋友圈点赞评论,我们很心烦意乱。对我来说,跳一跳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这能让你面对个人时刻。希望有更多第三方的游戏平台能来开发小游戏。
微信到底是什么?微信的未来会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微信是工具,我们要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我们很少谈平台和生态,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他们不关心。怎么做最好的工具呢?
首先是专业度,其实要尊重用户、尊重个人,这也是我们最本质的
有人用“克制”来形容微信,我们并不是克制。有人说“大人不谈对错,小孩不谈利益”,但做产品不能这样,我们内部是用“对错”来引导选择的。这是我们专业度的体现。
对于尊重个人,我们曾经用了过“您”,但是现在都改了“你”,我们希望把用户当成平等的朋友来看,我们也不会看用户的聊天记录,手机聊天记录都没有保存到系统,都是保存在用户手机里的,当时Pony(张志东,腾讯联合创始人之一)还提醒过我这事。
大家也看到了,这几年,微信没有群发过什么信息给用户,我们不允许任何系统推送和第三方诱导行为。到了年底,我们也不故意感动人,故意感动人也是不尊重用户的表现。(现场掌声和再次哄笑)
另外,我们仍然坚持去中心化。虽然微信的用户数量非常大,但是他并不是中心化的存在,因为里面提供了很多服务,而且都是用户自己发现,我们不会影响各个服务的存在,而是让各个服务的价值自己浮现出来。这也是尊重用户的体现。
公众号就是这样的思路,我们系统不会推荐哪些公众号,小程序也是这样的思路,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用户自己。
之前我们在说微信“用完即走”,大家对它有误解。用完即走的含义是“能用两个小时处理完,不让用户用3个小时”,还有下半句是“走了还会回来”(现场哄笑),说明用户在这个工具用的很愉悦、很高效。小程序和小游戏都是这样的,都是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结束后就离开,比如点开小游戏斗地主,马上能玩一局,用完即走。
小程序今年过的风风雨雨,但是我们最终的期望都达到了。我们很害怕,大家用风口论,想尽一切办法透支它的流量,所以我们去年很保守,主要针对线下。即使这样,我们在朋友圈里还能看到很多很奇怪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这些现象做对抗。我们要花最多的时间和耐心做好小程序,我也希望大家有耐心。
在我们看来,小程序是一种表达方式。万事万物是包含信息的,小程序就是一种信息载体和信息组织方式,能接触到任何线上线下信息的方式。大家对小程序有三个误解:
误解一:很多人把微信的系统行为映射为一个风口,但是我们并不是追风口。小程序不是为某个领域准备的,而是希望它成为一个通用平台。我们把它做得足够抽象,反而就可以让任何一个领域使用它。
误解二:微信会不会给小程序做导流?我们希望小程序仍然是去中心化的平台,并不是一个流量入口。
误解三:小程序会取代App吗?不是,小程序是要丰富App的很多场景,并不是要取代App。对于小程序连接线下,比如要下载一个App,门槛太高。我们希望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使用应用;再说连接线上,我们希望未来能通过搜一搜搜到小程序服务。比如搜一个航班号,由小程序来完成结果反馈,以后希望线上触达都是通过搜索来做到的。
公众号的进展会比小程序慢一点。
大家很奇怪,微信公众平台怎么没有App,只能在PC端用。其实我们在思考,到底是把电脑上的功能全部移过来,还是在手机上重新做一个。我们已经做了一个App版,做的差不多了,很快会发布。
红包、赞赏的行为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早期苹果公司很难理解。我们会尽快把赞赏恢复过来,而且会做很大的改动。把“公众号”赞赏调整为对“作者”的赞赏,这是两个不一样的事情。通过苹果公司的事情(指苹果禁止微信App进行内部打赏),我们认识到,作者体系是被弱化的,所以未来,微信的新版会做重大的更新,作者将是个独立栏目,可以投稿到多个平台,也可以看到作者介绍和以前的文章。
之前有讨论,说订阅号会不会做成信息流?我们的想法是改善用户自己阅读的效率,怎么找到想要看的重点和文章,这是重点。如果是看信息流,可以用“看一看”功能,我们不会做不受掌控的信息流。
说在最后:在以前,我们都以“网上冲浪”为傲,但是大家现在“沉迷手机”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被手机占用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探索线下。微信之前做过“附近的人”,连接的是“人”,在2018年,我们希望能连接更多线下精彩的生活。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