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即遇“断崖式下滑” 补贴下降“动荡”比亚迪王朝
比亚迪要建立一个“新王朝”。
2017 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 比亚迪以“电动·未来王朝创造”为主题,携旗下王朝概念车、秦100、唐100、秦EV、宋DM、宋EV300、元DM、元EV 等全系、全平台车型亮相。
以中国古代朝代命名,并推出了王朝概念车,足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传福做电动车的决心。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当下的投资热点之一,而比亚迪早早就做足了准备,但是先发优势眼下并没显现。
尽管2016 年,比亚迪(002594.SZ)财报表现亮眼,但进入2017 年一季度则走了下坡路。比亚迪的公告显示:2016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5 亿元,同比大涨78.94%。公告发布同时,也发布了2017 年一季报预计批露:2017 年1~3 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3.59%~35.35%。
短短几个月时间,比亚迪的利润由正转负,原因正来自于比亚迪新王朝的“不稳”。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增长如火如荼,但“骗补”问题在2016 年非常严重。进入2017 年,国家政策层面对补贴更加严苛。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1~3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8317 辆,销售55929 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7% 和4.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988 辆和44333 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 和4.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329 辆和11596 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7.5% 和28.4%。
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2017 年开年便遇到了“断崖式下滑”,1 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605 辆,2、3 月才渐渐回暖。1~3 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9042 辆,而2016 年同期该数字为16783 辆,同比下滑46.1%。
不仅如此,比亚迪一度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如今冠军宝座也丢掉了,前两个月名次跌至第五位,不及众泰、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等。3 月销量有所增长之后,一季度的名次升至第二位,但与冠军北汽新能源有近4000 辆的差距。
分析比亚迪2016 年度财报发现,整个汽车业务550.22 亿元的收入中,新能源汽车的收入约为350.95亿元,占据了比亚迪整个汽车业务的6 成收入,可以说,比亚迪已成为国内首家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以强劲势头保持大幅增长,销量同比上升69.85% 至9.6 万辆,蝉联全球第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已达到 13%,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 23%。除比亚迪‘唐’‘秦’‘e6’及电动大巴等车型持续热销外,2016 年比亚迪最新上市的‘秦EV300’和‘e5’,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已遍布全球六大洲、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40 个不同的城市。”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然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补贴退坡政策等,亦直接导致了比亚迪业绩下滑。比亚迪在其公告中称:“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变动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短期会有所调整,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也将承受一定压力,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和盈利将有所下滑。”
2017 年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包括:提高技术门槛、设置补贴上限以减少补贴依赖并抑制地方保护、改变补贴支付方式以及强化审核体系等。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较快的增长。
2016年11月,奥迪前顶级总监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加入比亚迪。上海国际车展上,比亚迪推出的新一代王朝概念车,正是出自艾格之手。正是其加入比亚迪后的第一款作品,设计风格与比亚迪之前的产品多有不同。
“大嘴”风格颇有奥迪风格,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汽车,如今产品线已足够丰富,仅上海国际车展展出的汽车,就足以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除了安全性、性能这些基础考量外,“高颜值”是消费者考虑最多的一个选项。在此之前,比亚迪的外观设计曾遭到业内的诟病,当王传福请来艾格作为其设计师时,信心满满地表示:“将会有颠覆性的变化,汽车设计、底盘工艺等世界级团队的加入,与比亚迪的世界级技术,形成合力。”
显然,比亚迪期待通过“高颜值”的产品,让更多原本打算购买传统能源车的消费者转向新能源车。秦、唐、宋、元,以中国古代朝代命名,比亚迪要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的“王朝”。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存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并没有动摇王传福做电动车的决心。
但眼下的问题在于,新能源汽车受政策波动的影响较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比亚迪将承压较大。新能源汽车大热,但很多业内专家都认为,是“畸形”的,一旦政策有变,比亚迪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早在三年前,比亚迪就提出了“7+4 战略”——就是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搞定。七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车、环卫车、城市建筑物流(搅拌/ 渣土)、城市物流(商品)及私家车。四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 、港口。“比亚迪已经在开拓的新能源车领域,远超过补贴影响的范围。”上述负责人表示。
“作为率先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号召的企业, 比亚迪理解并支持国家退坡的政策,毕竟这对行业长久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对此,公司也采取了相应的积极措施。例如,积极的成本控制计划,调整产品的成本结构,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增大产品的供应、扩大产品的市场、提高产品的销量,提升公司的业绩。综上所述,比亚迪将通过多种途径,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控制成本,增大销售规模,积极应对退坡及其对公司业绩的相关影响。”
平安证券在其研报中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公司影响较大,尤其对新能源大巴的利润影响明显。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表示, 2017 年新能源车补贴比上一年减少20%。以公司新能源车“秦”为例,补贴约占售价的30% 左右,补贴减少20%,对售价的影响约6%,如果成本可以下降5% ~ 10%,基本可以抵消补贴下降带来的影响。在补贴下降的趋势中,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公司将通过工艺改进、规模提升和设计优化,持续控制成本。
十多年前,有“电池大王”之称的王传福抛出了一句:“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彼时业内并不看好,直到巴菲特投资了比亚迪,关注度才持续提升。十多年后,出于对电池的情缘,王传福又提出了“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搞定。”
显然,比亚迪的“电动王朝”不止是乘用车领域的“秦唐宋元”,通过“7+4 战略”,要让用“轮子跑”的全部纳入其中,“云轨”业务正是比亚迪在交通领域“油替电”的一个产品落地。2016 年10 月,比亚迪云轨在比亚迪深圳总部的“六角大楼”前落成通车,此后,比亚迪财报中由过去的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三大部门变成了“四驾马车”。
据悉,云轨业务是比亚迪耗时5 年研发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标志着集团正式进军轨道交通这一新兴产业。云轨使用轻量化的材料和技术,并配备能量回收系统,其造价及建设工期均远低于地铁,高度匹配中小城市市场需求。”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商学院》记者,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众多城市计划兴建轨道交通,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比亚迪从推出治污到治堵,治污就是用电动车解决城市的污染;治堵,用云轨“打造”立体化交通来解决城市的拥堵。云轨在这个背景下推出,是为了解决中等规模城市的拥堵,所采取的一个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在与很多城市积极商谈,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建立比亚迪的“云轨”项目。
云轨第一个落地的城市是汕头,彼时王传福算了一笔经济账:中国像汕头这样的城市有200 多个,在汕头云轨业务的投资规模是500 亿元,200 多个这样的城市,市场空间达到10 万亿元。但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向记者表示,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很多都在修建轨道交通,由于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很多城市未来长期还贷的压力较大,因此对于一些城镇化刚刚起步的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意愿目前看并不明显。
尽管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中小城市无论是人口基数、城市规模、出行半径,都比一、二线城市小很多。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很可能一天就能把一个城市的人全部运完,空中行走,立体化的交通解决方案目前欲望并不强烈。
“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不及大城市,政府需要的是集约化地投资建设公共交通设施,不一定非要轨道交通,路面公共交通亦可行。”陈艳艳认为,比亚迪把云轨这一万亿级的“市场蛋糕吃到嘴里”,眼下的难度远比向城市公交集团输出电动客车、将新能源车卖给最终消费者难得多。
(文章来源:商学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