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背后的金融业如何健康?
高利贷近年来之所以在我国愈演愈烈,直观的反应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年年提、年年有,但年年都没有解决。
广大小微企业在初创期,一方面由于没有抵押物,很难在商业银行获得间接融资,另一方面其从事的多数也属传统行业,很难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站在广大国有大银行、股份制银行角度,由于受制于利润考核和自身战略定位因素影响,没有投身于中小微企业的责任与动力。即使在发达国家,针对不同类型的实体企业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但目前在我国,真正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小微银行数量仍十分有限。
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一些依托于互联网购物平台积累的信用优势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方式达到既可做到精确服务、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不利的方面则是在过去几年中诸如P2P平台这样本应为实体服务的金融工具却有很多演变为庞氏骗局。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近年来居民投资渠道始终未有效打通,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面对每年高企的广义货币发行速度,为保证资产保值增值不得不进行被动式的投资,而投资股市风险太大,保本的投资品种除了定期储蓄和普通理财产品外,也就唯有楼市了,这就是楼市屡调屡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面是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一面是缺乏有效投资品种的广大居民,作为其中桥梁的中小微银行的缺位就给民间高利贷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一些可以获得较低利息资金的公司与机构通过民间高利贷方式放贷博取高收益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而且,既然是高利贷就伴随着较高的坏账率,于是民间高利贷往往伴随着黑社会性质催收集团的介入。
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压抑与金融过度发展长时间并存。虽然我国在2015年已初步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存贷款利率已基本全面放开,但通过观察各大银行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会发现上浮比例并不高,只有部分城商行上浮比例较高,普通理财产品利率也大致相仿,存贷款利差仍较为丰厚。
究其原因,近年来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首当其中。由于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已由外汇占款发放转变为通过公开市场投放和MLF投放,近年来同业存单的快速发展让没有了吸收存款压力的广大中小银行可派生大量信用,中小银行自然也就没必要提高存款利率上浮比例。
其次,我国储蓄大于投资也是金融压抑的又一表现。长期以来,我国的高储蓄率一直是政府项目大规模投资的源泉。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超过了60万亿元,人均存款超过4万元,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居民更爱存钱。
事实情况是近年来随着居民加杠杆房地产去库存,居民储蓄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高储蓄率更多的是体现在政府与非金融企业上。而且,由于贫富差距的原因,拥有较高存款的居民普遍较普通居民拥有更广的投资渠道。因而,在政府与企业高储蓄率的影响下,在收入分配拉大的前提下,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有限是必然的。
另外,在金融压抑普遍存在的背后却是近几年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推陈出新,金融行业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蓬勃发展,其增加值占GDP比例连年快速增长,并已逐渐自成体系,但随之带来的产业空心化与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却是深刻而深远的。
正是因为金融压抑与金融业的过度发展并存,一场金融整顿与秩序重建工作正在逐渐开展。针对金融业快速发展,以MLF、SLF、逆回购利率提升为代表的金融去杠杆进程近期明显加快;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采取了多重手段解决。
一方面,以新三板的快速发展为途径,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主打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多家银行也陆续筹建,比如近期邮储银行正式与工信部战略合作,5年将建600家小微支行。
即便如此,由于政府与非金融企业储蓄率较高引起的金融压抑预计会长期存在,因存在大量融资需求而产生的高利贷行业预计短期内也不会消失,当前只能寄希望于金融整顿与秩序重建加快速度,让高利贷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步缩小。
对于那些处于夕阳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来说,如果无法顺利转型,与其通过高利贷方式将自身逼入绝境,不如尽早悬崖勒马。
(范欣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