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普战略调整 押宝中国市场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夏普日本总部方面进行采访,但夏普方面并未予以正面回应。3月23日,夏普日本总部方面回复采访表示,基于新夏普方向性的生产策略,戴社长以提高竞争力为主旨,提出将日本国内的工厂智能化,即全自动化和高度自动化;而复杂的需要手工装配的业务则将移交给鸿海以及海外的合作公司。目前具体转移地址尚不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月初,夏普和富士康在广州投资610亿元的10.5代线电视面板工厂已经开工。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富士康此次投资将在广州建立高清面板生产、智能电视制造及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夏普曾有“液晶之父”美誉,旗下拥有日本三重县龟山工厂与栃木县矢板工厂两大电视机生产的重要基地,其中龟山工厂为夏普电视机品牌 AQUOS 的主要生产线。戴正吴在日前的采访中表示,三重县龟山工厂与栃木县矢板工厂面临严重亏损。
在日前发布的夏普2016财年第三财季的业绩中,夏普实现了自2014财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录得净利润,为42亿日元。夏普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当期进行的一系列成本削减措施。
去年8月,鸿海收购夏普之后,时任鸿海集团副总裁戴正吴正式出任夏普新任社长,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帮助夏普重建,其中就包括通过裁员数千人等手段降低成本。
也有报道指出,调整之后,为降低高昂的运输成本,夏普80吋及90吋的大型液晶电视仍由日本龟山工厂生产。此外,龟山工厂还将进行2017年度的45吋平板液晶电视的开发,并探讨在龟山工厂设置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而枥木工厂则负责8K电视的高尖端科技的开发等以及着手进行智能化工厂管理。
对于是否会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夏普方面则表示相关提升竞争力的方针中,还没有决定具体的范围和地区。
奥维云网显示产业链高级研究经理崔吉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夏普液晶电视现在需要冲量,必然要降低价格,减少成本。而日本本土制造成本高,对于组装这种技术含量低、对成本控制能力要求较高的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而鸿海在制造能力和成本管控方面都有优势,对夏普也是一种补充。
产业经济观察人士梁振鹏分析称,夏普目前最核心的液晶面板10代线技术仍然保留在日本国内,而整机加工环节在日本并无优势,日本土地、人工成本都很高,夏普电视将整机加工制造环节迁出日本能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性价比。
夏普2015~2016财年年报显示,夏普在中国市场的总营收额达10853.11亿日元(约合651亿元),日本市场营收额为7504.99亿日元。夏普海外市场中,来自中国的营收比重高达63.4%,中国市场早已成为夏普全球第一大市场。
3月1日,富士康在广州共同投资610亿元开工建设10.5代线液晶面板厂,采用的技术来自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正是夏普与富士康组建的合资公司。该工厂计划于2019年年底之前竣工,年产值将达到人民币约920亿元。
富士康副总裁陈振国在今年AWE家电博览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富士康如何重新恢复夏普的品牌影响力是当下的关键。其坦言,过去夏普因为资源有限,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得不够,纳入到富士康集团之后,品牌运营会加大力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彩电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不仅有创维、海信、TCL等传统黑电巨头在OLED和量子点上的屏幕之争,小米、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品牌早已展开了智能化生态布局。
在崔吉龙看来,目前国内彩电市场无论是高中低端在价格竞争上都非常激烈,夏普一直走高端化路线,想要实现规模化增长较难。
梁振鹏则认为,如今是智能电视时代,消费者不是只买硬件,而是集硬件、软件、内容平台、应用服务于一身的系统集成的产品。而即使富士康把夏普液晶电视生产基地从日本搬到其他地方,也只能降低硬件成本,但是在智能平台建设上无论是富士康还是夏普并无优势,这或许是富士康和夏普最大的软肋。
夏普方面也表示,夏普将从过去的电子元器件和商品单品的独立系统的商业模式向具备软件、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商业模式而转变。
业内人士表示,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将组装这种技术含量低、对成本管控要求高的产业转移出去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目前夏普在中国市场采取了一系列营销,但中国国内电视市场竞争激烈,夏普想要获得规模化增长乃至翻身很难。
(向炎涛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