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重视家族企业年轻一代传承创业引导
随着中国家族企业进入传承高峰期,家族企业的年轻一代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两会期间,也引发了更多人关注类似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今年提交了《关于深化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培养工作的建议》的提案。这是继去年建议开展对全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进行调研后,李惠森今年更进一步提出对这一群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
“关注、加强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家事,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大事。对年轻一代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造力的企业家队伍,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引导他们走出一条既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又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新路。”李惠森说。
连续十次提交家族企业提案
“今年是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十年,也是第十次提交关于家族企业的提案了。如果在前些年,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承认自己是‘家族企业’,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历尽风霜的老企业家以自己创办的家族企业而自豪,也有不少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或是以继承和发扬父辈基业为己任,或是正在雄心勃勃地创新自己的另一番事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
李惠森说,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两个健康这一重大问题,对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与国外动辄百年的家族企业不同,中国的家族企业因历史原因,最长的也不过30余年的历史,但就在这30余年中,中国的家族企业为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正在相继进入新老交接时期,许多老一代企业的子女开始接班。同时,也有大批留学归国人员、大学毕业生、年轻的管理精英等自主创业。年轻一代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其作用日益显现。
“在2016年的提案中,我建议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调研,旨在引发各界关注、了解家族企业年轻一代这一群体,这只是初步,更重要的工作在于落实,在调研之后更应因材施教,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继承者,未来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李惠森说。
目前对年轻一代开展调研工作的机构多为民间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权威性,只能完成局部和地区性的调研工作。李惠森在《关于深化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培养工作的建议》中提出,国家主管部门应与年轻一代相关的民间组织及学术机构开展合作,提供支持和进行指导,集合各方优势,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进行全面、权威的大规模调研,获取整体性的大数据,完成具有全局性和定性定量的调研结果,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
“国家主管部门应扶持和规范专业的家族企业年轻一代沟通平台。关注社会上正不断出现的年轻一代组织,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组织进行思想影响和工作指导,定期开展培训,从政策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成为政府联系家族企业的沟通桥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借助这类组织,对年轻一代开展培训和扩大影响,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培养方式,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影响。”李惠森表示。
为年轻一代成长打造优质生态圈
有关数据显示,家族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60%,更已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面对家族企业代际更替,年轻一代不仅面对的是财富和资产的传承,更需要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承接。
可以发现,很多家族企业花费大量金钱到国外家族企业去取“传承”经,却往往忽略国内现有的已完成交接班的成功案例。在对年轻一代的培养过程中,前辈们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家族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传给下一代,同样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有着相近经历的家族传承案例,同样会使年轻一代得到大量信息,帮助他们重新思考和调整各自的思维与目标。”李惠森认为。
李惠森也在提案中建议,发现和培养在企业经营、传承发展、创业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崭露头角的年轻一代代表性人物,用他们从“富二代”向“创二代”成功转型的事例,为其他年轻一代树立标杆,引导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从而以点带面,为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打造生生不息的优质生态圈。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只有创新发展才会推动家族和企业不断向前。”在他看来,家族企业的通病是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如果永远在创业而不是守业,企业将永远年轻。保持永远创业的激情,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时刻保持前进的意识。
作为李锦记第四代成员的李惠森从“治未病”出发关注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致辞中曾提到‘上下同欲者胜’,下一句就是‘以虞待不虞者胜’,意思是要预先准备以防预料不到的事。这与我们从《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中得出“治未病”的理念非常的一致,即防患于未然。”李惠森说,本着“治未病”的理念,以“思利及人”的家族核心价值观引导家族的每个成员都以“直升机思维”,把自己放到更高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黄荣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