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董事长聂凯:用技术进步带动商业模式的转变
传统大型央企的转型总会让人联想到戴着镣铐跳舞的大象,但是,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2016年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采访活动中,一些大型央企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却让人们看到了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与传统产业资源协同的价值,中国葛洲坝集团就是这样一家富有“样板”色彩的企业。
公开消息显示,近期葛洲坝 (600068.SH)10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正式公开挂牌交易,所融资金将重点开拓环保产业、国际市场、PPP等新兴领域。此举不但引发了资本界的广泛关注,更让人们重新来观察正处于产业重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央企的定位和角色。
在外界的印象里,葛洲坝仍然是一个做水电的传统建筑产业。其实不然,如今的葛洲坝在战略新兴产业上的收入几近过半,仅仅三年时间,葛洲坝并购凯丹水务,切入水务市场,通过固废处理与水泥产业的协同,在水泥行业90%都在亏损的背景下保持每年的盈利;主打高端地产;投资建造国外水电,改善未来的产业侧重,葛洲坝成为央企“变废为宝”转型升级的样本。
那么,葛洲坝集团如何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实现从单纯的建筑商变身成为投资、环保、建筑、房地产、水泥、民爆、装备制造和金融八大业务板块全产业链布局的呢?这八大业务板块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协同?在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又有着怎样的价值或标杆意义呢?
带着上述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凯。
央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中国经营报》:葛洲坝集团进行战略转型的背景是怎样的?当时决策是怎么做出来的?
聂凯:葛洲坝集团的战略转型大概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2013年5月我出任葛洲坝集团董事长,上任伊始,就遇到宏观经济下滑、建筑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一方面是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另一方面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葛洲坝集团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研究怎么能将国家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葛洲坝集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企业未来重新做全面布局与规划。
根据一系列调研讨论的成果,最终葛洲坝集团拿出了《关于促进集团公司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规划。以业务结构调整为例,为了更好地促进集团公司的发展,我们需对各业务板块之间的比重关系、发展速度以及成员企业的业务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制定调整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意见。
举例来说,在实施意见中,我们会要求建筑企业要保持适当增长速度,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竞争能力,始终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对于房地产企业和工业企业,要完善业务链、调整商业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谋求稳健发展。
所以,后来我们的房地产都是从高端市场切入的,这保证了企业很好的发展。同时,支持水泥和民爆等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发展和扩张,巩固其区域龙头和行业领先的地位。
除了业务结构的调整,《指导意见》还对商业模式调整、治理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总部管理调整、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科技和人才兴企、企业文化、国际业务优先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操作路径。所有这一切,都为葛洲坝集团在转型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导、制度基础和体系保障。
《中国经营报》:如何确定转型方向?
聂凯:对于葛洲坝集团来说,不仅是转型问题,更重要的是产业升级。按照我们的规划,我们要从传统的自己施工,转向管理型,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还要升级,要放弃小项目,做有影响力的大项目,现在一做就是几十个亿的项目,同时配合相应的商业模式和产融结合。
2016年,葛洲坝集团计划启动的投资超过1000亿元,需要说明的是,这都是正常杠杆下的投融资。从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我们的评价非常客观,PPP、环保、“一带一路”都是葛洲坝在转型升级中非常有优势的领域。
环保业务是葛洲坝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目前在集团内位列第三大板块,旗下绿园公司是一个投资平台、控股平台和战略性的研发平台,不做具体业务,会做很多环保领域的投资和技术研发,比如污水污土治理,我们有核心技术,在云南滇池治理应用效果很好;又比如再生资源利用,也是通过控股大连环嘉公司,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循环利用业务。
水泥与固废处理的结合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环保业务,水泥本身是一个夕阳产业,产能过剩,行业普遍性亏损,但我们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把它改造成了一个环保标杆,年产能达2430万吨的水泥基本做到零库存,而且实现了盈利。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每年都会修正一次战略,所有子公司的战略都要经过批准,具体往什么方向发展,在集团公司中起什么作用都会确定得非常详细。
如何进行产业链协同
《中国经营报》:葛洲坝八大业务板块,有怎样的战略定位?集团公司与业务公司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聂凯:对于任何一个板块,我们的目标都是“不做最大,只做最好”,不追求规模最大,保持前十名就可以,但是在品质上一定要进入前三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只要是我们介入的领域,在技术上一定要占领制高点。
目前,无论是水泥与固废的协同处理,还是钢渣废料的处理技术,抑或是分布式光伏领域的技术开发,我们都拥有非常重要而且核心的专利。具体到集团公司与业务公司之间的关系,目前央企普遍都在推动“小总部,大产业”的格局,葛洲坝也不例外,目前集团公司总部只有300人左右,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战略、授权以及资源调配方面的工作,而业务公司则拥有选人用人权、自主经营权、薪酬分配权等。
《中国经营报》:这八大业务板块目前在产业链是否存在协同性或能力整合的可能?
聂凯:以水务板块为例,2015年初,葛洲坝投资公司以近5亿元收购以色列泰合集团全资子公司凯丹水务的股权,进入水务环保领域,现拥有污水或供水厂38个,投运和在建的水处理量达到220万吨/日,实现了从“水利”到“利水”的战略转型。
凯丹水务将会带动葛洲坝集团水务建设、服务、装备和运营等多板块协同发展,让我们拥有一个投资潜力巨大的业务平台。海南南渡江、浙江温岭、湖南海川达等一批水务项目相继落地,进一步壮大了葛洲坝在水务行业的体量。
今年以来,不仅在国内水务并购市场屡有斩获,同时我们在水源、城市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方面均开展了密集的市场调研和洽谈,先后与湖北、四川、山东、江苏、海南等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年内可实现水务投资建设和并购5起以上。
2015年,葛洲坝集团的环保板块营业收入有65.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97%,已经成为继建筑板块之后的第二大板块。环保业务将成为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的新支撑。
同时,环保业务还和其他业务有着很大的协同性,比如接下来我们会做一些园区,包括装备制造园区、环保工业园区等,这些园区的建设既与环保业务相关,又与建筑业务相关,同时还会有一些创新业务,比如我们现在拥有把塑料制品还原成塑料,把轮胎还原成橡胶的技术,这些业务之间都有很大的协同性。
当然,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也会走出去,承揽相关的国际业务,这与我们的海外业务布局就产生了协同。
《中国经营报》:目前国内水泥产业普遍产能过剩,90%以上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请问葛洲坝是如何在这一产业上实现盈利的?
聂凯:这源自我们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它是依托葛洲坝水泥所属水泥窑线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系统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技术,开展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污染土壤及危险废物等服务,变废为宝,化解垃圾围城的环境危机。
目前,我们一个水泥厂能日处理500~1000吨城市垃圾,每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5万吨,每年节约土地约40亩。通过垃圾代替燃料可减少因烧煤产生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在20%以上,总有机碳减排40%以上。此外,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提供的每2吨~3吨轻质可燃物,可替代1吨实物煤,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此计算,每年可节省约1.4万吨燃煤,节约3.1万吨粘土质原料。我们依靠水泥和环保互为犄角实现发展。
深度 央企转型与存量资源的利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央企的市场竞争力保持着一种冷静旁观甚至是怀疑的态度,普遍观点认为央企由于在获取资源上的先天优势,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加上行政性垄断形成的天然屏障,民企很难进入,进而形成了非良性竞争。
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也正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障碍。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
一些大型央企开始纷纷重视技术创新上的突破,以及市场化竞争能力的打造,葛洲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令外界想象不到的是,传统做水泥水电起家的葛洲坝集团先后在水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污泥污土治理及固废垃圾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在环保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上初具规模。
水务方面,葛洲坝以打造“大水务”格局为目标,于2016年8月成立水务运营公司,打造专业化的投资团队和运营团队。同时以凯丹水务为平台,带动整个水务业务建设、服务、装备和运营等多板块协同发展,确定了“三年一千”(即三年实现100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2015年7月,葛洲坝与大连环嘉集团共同设立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当年即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
葛洲坝环嘉主要业务为钢材、塑料、纸张、玻璃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加工、循环利用,实行“控制前端,掌握市场,集中分拣,厂商直挂”的经营模式,打造产业集群,拟设立6家分公司,再生资源业务全国布局逐步推进。2016年上半年,葛洲坝环嘉实现营业收入49.19亿元。
在污土、污泥处理方面,葛洲坝控股的中固公司拥有土壤固化治理、淤泥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等先进技术和处理能力,凭借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中标云南滇池项目,获得了环保部门的肯定。
2016年,中固公司加快业务方向调整,强化市场开发力度,成立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四大市场部,积极开发区域市场,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固公司现拥有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2项,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0万元。
固废垃圾处理业务也是葛洲坝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投资建设的老河口市水泥窑协同处置500吨/天生活垃圾示范线项目,具备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5万吨的能力。项目运行以来,获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高度评价。
除了“水泥+固废”的技术实现模式之外,钢渣废料的处理技术在解决土地被占用和地下水被污染等问题的同时,也帮助葛洲坝进入了全新的道路交通领域,目前作为钢渣资源化利用的专业平台的葛洲坝武汉道路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和唯一一家专注于钢渣再利用业务的公司。
按照葛洲坝集团的战略布局,在材料技术的突破之外,公司将全力进军道路设计、施工、技术咨询等业务在内的道路全产业链,打造综合的道路行业服务商。
不仅如此,紧紧围绕环保业务的命题,葛洲坝不断发现污染,进而通过技术来解决污染,进而实现新的价值。比如葛洲坝现在拥有把塑料制品还原成塑料,把轮胎还原成橡胶的技术,这将极大地解决废旧轮胎和塑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把存量价值最大化地释放出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谈及国有企业改革的终极目标时表示,“下一阶段国企改革以盘活存量,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公司为目标,改革的重点是将社会资源进行再配置,兼顾公平和效率。”
无疑,葛洲坝在环保业务方面的突破显示的正是央企在存量资源再利用上的探索,或者,不仅仅是存量资源的盘活,而是“变废为宝”。
国资研究专家、北京创值测评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昀教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葛洲坝集团探索的是一条央企转型战略新兴产业的道路,之所以说是战略新兴业务,是因为前人没有做过,或者很多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同时环保事关国计民生,拥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的确,以“水泥+固废”的协同技术为例,国外也有类似的技术,但在国内是不适用的,因为国内垃极很少做分类处理,同时垃极含水分高,葛洲坝自己研发的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国内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对此,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聂凯表示,环保业务是葛洲坝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公司将继续通过投资和并购,迅速抢占环保业务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制高点,构建集规划、研发、设计、制造、施工和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环保企业,力争用两年时间将葛洲坝环保业务打造成国内环保行业领军企业,努力实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生活品味的目标。
老板秘籍
1、放弃小项目,做有影响力的大项目
对于葛洲坝集团来说,不仅是转型问题,更重要的是产业升级。按照我们的规划,我们要从传统的自己施工,转向管理型,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还要升级,要放弃小项目,做有影响力的大项目,现在一做就是几十个亿的项目,同时配合相应的商业模式和产融结合。
2016年,葛洲坝集团计划启动的投资超过1000亿元,需要说明的是,这都是正常杠杆下的投融资。从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我们的评价非常客观,PPP、环保、“一带一路”都是葛洲坝在转型升级中非常有优势的领域。
2、不做最大,只做最好
对于任何一个板块,我们的目标都是“不做最大,只做最好”,不追求规模最大,保持前十名就可以,但是在品质上一定要进入前三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只要是我们介入的领域,在技术上一定要占领制高点。目前,无论是水泥与固废的协同处理,还是钢渣废料的处理技术,抑或是分布式光伏领域的技术开发,我们都拥有非常重要而且核心的专利。具体到集团公司与业务公司之间的关系,目前央企普遍都在推动“小总部,大产业”的格局,葛洲坝也不例外,目前集团公司总部只有300人左右,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战略、授权以及资源调配方面的工作,而业务公司则拥有选人用人权、自主经营权、薪酬分配权等。
聂凯简介
聂凯,男,1958年4月出生,汉族,湖北巴东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5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董事,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兼),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常委。
(屈丽丽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