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的生态圈思维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对于微软帝国其实还不存在厌恶感,那时的PC机功能有限、计算迟缓、还能轻易随时死机,但是对于一位只需要生产并茂图文、一心只想着顺利毕业的留学生而言,这样的Wintel机器已经足堪大用。但是不久之后,当我进入职场开始需要更稳定、更具延展性的计算能力时,微软通过商业和法律手段来约束技术应用的狼子野心,很快地让我心灰意冷,转而投向诸如Linux、R、GNU等等开放系统的怀抱。
简单说,在这过去二十年,我比较深刻的见证了两种构筑生态圈的方式:以微软为代表的集中垄断型生态圈,和以Linux为代表的分布共享式生态圈。
历史证明Linux形式的开放性商业生态构筑是可行的,比起微软形式甚至可能更胜一筹,这从今天广泛流行的安卓系统可见一斑;反观微软,赖以立业的压舱石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到了2016年上半年已经明显出现疲态,Windows 10上市一周年的装机率仅达1/3目标,月活量仅仅3.5亿台,呼应了帝国垄断式生态系统的不可持续。这迫使微软开始动起“攘人之美”的念头,硬是发布了Edge浏览器针对Chrome插件的转制工具,希望Chrome插件的开发者愿意将他们开发的脚本转移到微软环境里来,从而起到“以邻为壑”“渔夺侵牟”的战略目标。
微软Edge工具的例子正说明了企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不管企业自身觉察或不觉察,任何企业其实都存活在生态圈里,不能自外于这个世界。企业需要生态圈的原因是自身资源的限制,无法仅仅通过内部发展,来生成足以应付市场竞争所需要的所有基因。从生物学视角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至少包括:天敌、食物、竞争者、拮抗者(或制约者)、和合作者(寄生、共生、互生)五大类元素。如果只看合作者的类型,过去微软建立软件帝国的手段是充当宿主,建立某种环境让其他物种进来寄生,这些进来寄生的物种如果展现了足够的营养价值,很可能被宿主直接当做食物吞食了;否则至少也要保证能对宿主苦心经营的生态系统做出正面贡献。寄生的生态结构是独裁的、是不对等的,宿主在这里扮演了造物主或帝国的角色。
反之,Linux生态圈的构筑形式更像是共生或互生。共生和互生的共同点是物种之间处于平等地位,但是合则两利,相辅相成。其中共生的特征是物种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同求生存。假如任何一方萌生剥离的愿望或需要,另一方必须立即找到替代对象,否则也无法生存;而互生的特征尽管也在追求共利共荣,但是和共生的最大不同是可分可合,合则相濡以沫,分则相忘于江湖,双方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对于缺乏资源的初创企业而言,在民智已开信息对称的今日,微软式的宿主/寄生模式估计已经不可复制,比较务实的做法,可能还是追求和其他物种共生或互生的机会吧!
初创企业构建生态圈,一开始可能还不是真的着手生态圈的建设,而是挑选一个合适自己生长的生态土壤。这包括大环境里的法令规范、资本圈是否形成、人才和技术的群聚、市场机会、还有运营成本。生态土壤通常存在一种良性循环,愈是优越的大环境,愈容易创造优越的生长氛围,也因此吸纳更加优越的有利于创业的资源条件。孟母三迁的含义大抵如此。但是对于大多数初创团队而言,好环境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实世界里,跨城市移动的成本其实很高,我们不大容易完全凭着主观愿望就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这时候就需要动动脑筋,设法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
构建生态圈的首要工作是想清楚自己能获得生存的闭环条件是什么?闭环的意思就是从投入到变现这个环。初创企业的特征主要就是穷,也就是资源不足、兵困马疲、市场蒙昧、获利未知,这个时候任何资源都不容浪费。问题是,初创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老实说,除非真的背后金主的支持力道特别强大,团队所发展的技术能力极端重要而又不可替代,否则初创团队每天都在作着和时间赛跑的噩梦:害怕后进者追上来了,害怕时间拖久了技术和市场脱节了,害怕背后的金主等得不耐烦要撤资了。所以,初创企业对于生态圈的第一项思考就是如何变现的问题,而变现来自于产品的闭环,或是商业模式的闭环。简单说,就是想清楚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联,究竟预期的变现从哪里实现?要实现这样的变现,需要实现哪些前置条件?这些前置条件和我的投入,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真正的重点其实就是深度思考这些获利的前置条件。这些思考往往涉及非常复杂的利益相关方,甚至跨越多种行业、政府机构、市场渠道等等,这些角色彼此间共生或互生的给予和索求,携手实现了整个商业闭环。本质上,这些获利前置条件来自于市场需求,通过对市场的理解,闭环设计者定义了预期能提供变现机会的顾客,从而根据顾客的特性决定了满足顾客需求的必备条件。这些满足需求的必备条件可能并不是闭环设计者凭空能够获得的,需要依赖一些跨界的其他角色才能提供。而必备条件之前可能还有必备条件,如此层层上延,最后推及初创团队所能提供的资源。
所以初创企业的生态圈,其实就是一个能让初创团队通过自己所塑造的小环境在大环境里盘根错节地生长的设计,这个设计里的要素,可能需要融入其他团队的生态圈,或是让其他团队在自己的私有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而这里的处处包容或层层融入,不免涉及千丝万缕的关键人脉,和微妙隐晦的利害关系。初创团队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结构究竟应该如何结网生态圈,个人建议如下:
1.坚持诚信待人:共生或互生的基础是诚信,由于闭环的参与各方各有其资源上的优劣势和自己的目标与想法,如果任何一方心存私念,想在生态圈里独占好处,结果必然是闭环联盟的破局,最后商业利益只如镜花水月,甚至得不偿失。
2.明晰获利设计:生态圈的必要条件是各方获利,必须清晰设计闭环参与各方的投入产出分别是什么、数量、时间周期等等,让各方清楚权力和责任,以及在过程里分别可以获得的好处。
3.善用价值盘点:我们可以为跨行业、跨机构、跨团队的个别角色建立基于“闭环价值”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任何一方的优势条件或预期贡献就是他的资产,而他的不足、需要从生态圈里取走的资源就是他的负债,这两者需要经常盘点,从而优化各方的合作模式;同时在闭环的运行过程里,任何一方的投入如同损益表里的损失,而从闭环里获得的好处可以类比损益表里的收益,只有经常这样盘点各方的损失和收益,才能确保这个闭环的长治久安。
4.粗暴简单的闭环:好的生态圈必须是闭环,而且中间的环节愈少愈好。只有精悍短小的闭环设计能让初创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文/周庭锐 云图科学计算创始人兼首席数据科学家;英国University of Warwick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