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武钢合并方案正式出炉 成为全球三甲
9月22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两家公司双双发布《吸收合并报告书》(下称《报告书》),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宝钢股份为本次合并的合并方暨存续方,武钢股份为本次合并的被合并方暨非存续方。
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钢铁上市公司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的“巨无霸”,业内人士表示,在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为目的的新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浪潮下,同属央企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起到示范作用,堪称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与此同时,这一重组将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加快培育世界一流钢铁上市公司,提升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报告书》,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换股价格以上市公司 审议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为市场参考价,并以不低于市场参考价的90%作为定价原则,换股价格确定为:宝钢股份4.60元/股、武钢股份2.58元/股。由上述换股价格确定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股武钢股份的股票换0.56股宝钢股份的股票。
同时,宝钢股份将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武钢股份现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的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
宝钢股份是中国最现代化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世界500强宝钢集团的核心成员,也是国际领先的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精品;武钢股份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钢材产品共计7大类、500多个品种。
一旦交易达成,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实力大增,无论是从营收还是产量,都将成为全国钢铁产业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在上市公司层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在集团层面,产量规模将超过河北钢铁,仅次于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位列全球第二。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8.04亿吨,占全球钢铁行业粗钢产量的49.5%,产能利用率仅为67%。近年来,钢铁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钢材消费将总体进入下降通道。
甚至有观点认为,产能利用率过低、供需严重失衡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工作成为了钢铁行业脱困、调整、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攻坚之战。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过于分散,也影响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效果。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前十名市场占有率回落至34.2%,产业集中度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鉴于此,国家在政策层面积极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鼓励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推进行业“去产能”。
2015年3月份,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作为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要求自2016年起,用5年时间压减全国粗钢产能1-1.5亿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家公司的重组将成为钢铁行业整合的标杆,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被寄予更高希望。
二者的合并后将对其同质化产线进行优化,调整产能结构,减少产能重复投资,盘活存量产能资产,并不断扩大独有和独特优势产品市场份额;每个基地对应具有竞争力的周边市场,以市场化机制实践钢铁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
公告显示,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会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推动合并后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二者在区位、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产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挥协同效应。
目前,宝钢股份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上海宝山、南京梅山和湛江东山三大生产基地,武钢股份生产主要集中于武汉青山。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全面统筹四大钢铁生产基地布局,全面整合国内沿海沿江战略区位,多角度、体系化整合钢铁主业区位优势,合理分工布局周边市场,有序对接中国和全球客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二者将通过生产基地的布局优化,在原料、成品运输仓储等方面采用集约化调配,实现降本增效。
在研发方面,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均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资源,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合并后整合研发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共享服务平台,提升研发效率。
采购协同方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受益于原材料及资材备件采购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及仓储管理优化以及与供应商良好信誉的共享,从而降低企业的综合采购成本。
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除了产能严重过剩之外,还存在高端领域缺乏竞争力的短板。
在这方面,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在高端产品领域走在了市场的前列,二者具备很强的薄板制造能力。除板材系列产品外,宝钢股份在钢管、武钢股份在重轨、桥梁结构钢方面各具优势。
通过合并重组,二者可以快速移植和整合各自在汽车板、硅钢、镀锡(铬)板、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等领域的成果,迅速提升钢铁制造能力,强化二者核心及重要战略产品的优势地位,担负起高端产品的研发重任,打造产能结构优化的全品种钢材制造巨头。
在营销协同方面,合并的上市主体将整合二者的营销服务体系,打造行业领先的超前服务优势。在渠道整合方面,二者将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欧冶云商,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建成最具竞争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
《报告书》显示,强强联合后,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实现钢铁报国强国梦,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全球汽车板市场产量排名第三、全球取向硅钢市场产量排名第一。
除此之外,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拥有世界前列的研发和技术优势,进一步融合双方的优势技术,加速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合并后上市公司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拥有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公司在成本端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行业领先的超前服务优势,全品种供应能力,全方位营销渠道覆盖能力,全流程客户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二者的合并重组将极大地提升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装备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为我国钢铁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提供重要支撑。
全球三甲的钢铁“巨无霸”,引领钢铁行业整合浪潮,成为深化国企改革、落实供给侧改革标杆,这些并不是这一世纪大重组的全部。
根据规划,合并后上市公司将以“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为战略目标,建成代表中国钢铁工业最高技术和实力水平,拥有钢铁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际钢铁行业话语权和强大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上市公司。
为了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上市公司又提出了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以钢铁为“主体”,强化综合竞争力,即成本变革、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智慧制造、城市钢厂五大核心能力;以智慧制造和欧冶云商钢铁生态圈平台化服务为“两翼”,构建公司发展新动力。
同时,合并后上市公司拟用3年左右时间深入推进主要业务板块及区域市场的整合融合。通过整合,逐步建立统一研发、统一销售和统一采购的新型管理体系,充分挖掘协同效应,全面优化资源配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