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避税第一刀:苹果被狠切百亿
比iPhone7 提前几天到来的,是苹果被欧盟“处罚”130亿欧元税款的消息。苹果因此成为欧洲议会发布“反避税宣言”后,第一个被架到反避税钢刀上的企业。
而苹果之后,更多企业或将面临处罚。专家向《中国经营报》分析称,由于包括麦当劳、星巴克、亚马逊在内的大量美国公司都曾经在欧洲税率宽松的爱尔兰、卢森堡进行避税设计,且都曾被欧盟调查,因此其中一些企业,极有可能成为欧盟的下一个目标。
欧洲经济与财政事务理事会(ECOFIN)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欧盟境内因为避税行为造成的损失高达500亿欧元~700亿欧元。这应该是推动欧洲各国最终在反避税决议上签字的最大背景,也是欧盟最终决定拿苹果开刀的重要原因。
政客与商人的争议仍在继续,苹果是否会被狠切一刀,尚未有最终答案。
应该说,在欧盟及欧洲其余各国,比如英国就反避税所进行的调查中,苹果并不是一个突出的目标,而有关麦当劳、星巴克被调查的声音却也一直不绝于网络。
这或许就是苹果的百亿罚单一出,苹果以及美国财政部等方面难以接受的重要原因。不仅苹果股价应声下跌,其CEO蒂姆·库克也旋即发表公开信表达不满,并提出上诉。
苹果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梅斯特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苹果是在爱尔兰纳税最多的公司,是美国纳税最多的公司,也是全世界纳税最多的公司。”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以强烈回应的方式介入了这一事件,美财政部表示,如果欧盟坚持继续对美国公司进行此类调查,美国将采取应对措施。
但众多的事实却表明,苹果在爱尔兰获得了巨大的税收优惠。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文件显示:苹果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实际企业税税率从2003年的1%下降到了2014年的0.005%(即每2万元交税1元)。
“爱尔兰给苹果公司非法提供税收优惠,使得苹果公司在过去数年中享受比其他企业低的实际税率。”欧盟委员会表示。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苹果公司逃税路线图显示:苹果公司在爱尔兰设立了两个全资子公司,即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I”)和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pple Operations Europe,以下简称“AOE”)。
但是,欧盟委员会调查发现,这两家公司都没有依照爱尔兰12.5%的公司税税率纳税,而是将大部分利润通过公司内部系统转入了一个设立于ASI内部但仅存在于纸面上的“总部”。这个“总部”不存在于任何国家,因此也无需向任何国家纳税。
例如,在2011年,ASI利润为160亿欧元,但仅给爱尔兰政府缴纳了5000万欧元的税款。
在税务专家看来,苹果被罚出现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上,那就是在欧洲议会刚刚发布反避税一揽子措施之后。
7月6日,欧洲议会克服各种阻力最终通过了题为“关于税务裁定和类似措施的决议”。
根据欧洲议会的调查发现,转让定价是跨国公司进行避税的最大秘密。
在卢森堡避税丑闻中,包括摩根大通、百事可乐公司、联邦快递、宝洁、宜家和其他340家跨国公司,都曾在2002年至2010年之间通过与卢森堡签订秘密协议大幅避税,其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转让定价。
除此之外,企业还不断在金融、专利领域进一步挖掘“逃税”空间。
比如,一家在欧洲经营的跨国公司,在欧洲各国普遍实施量化宽松的低利率货币政策的时候,其放弃在当地银行的借款,转而向另外一个低税收国家的关联公司举借高利息贷款,就是明显的逃税行为。
而劳务、租赁中的转移定价方式则更普遍存在于境内外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和租赁服务中,按照各地不同的税收来选择高报、少报甚至不报服务费用,更有甚者,将境外企业发生的庞大管理费用摊销到境内公司,以此转移利润,规避税收。
高科技行业跨国公司更经常采用的逃税方式就是无形资产的转移定价,主要指获得专有技术、注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过程中的转移定价,跨国公司企业间通过签订许可证合同或技术援助、咨询合同等,以提高约定的支付价格,转移利润。这种方式隐蔽而难以举证。
不仅如此,通过合法的关联方交易来减少企业的整体纳税支出也可以实现合理避税。
(屈丽丽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