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不协同效应正在出现
“生态”的思路改变了过去企业“零和”游戏的思维,它突破了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依赖于内化能力这一限制,让企业的目光看到了自身之外的力量。从硬件到生态就是从产品到服务的改变。
8月11日,北京动力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即为其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生态链终于孵化出了第一家接受公众资本检验的公司。“小米生态链”再度引起公众的关注。
小米生态链的构想,源于雷军对行业的认识。在当时雷军认为,万物互联是下一个大风口,产品智能化是未来大的趋势。小米生态链市场总监李卓颀介绍,基于小米自身条件,在生态链打造之初,便确定采用投资专业团体的方式。“主要围绕初创公司或者中等规模公司团队,通过投资的方式,向他们输出小米的价值观、产品定义及对品质的要求,与这些专业团队一起完成产品的研发。”这是小米生态链打造的模型。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小米看过600多个团队,投资55家公司,其中超过30家都是初创公司。李卓颀介绍,在小米所投公司中,有20家公司已经发布了产品。这20家公司中年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有7家,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有两家。以估值论,在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包括华米科技、紫米科技等4家企业,从这个业绩来看,小米交出的答卷还不错。
小米联合创始人、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曾表示,手机周边、智能可穿戴设备、传统白电的智能化、优质的制造资源、极客酷玩类和生活方式类是小米生态链投资的主要方向。而以“占股而不控股”的方式进行投资,以一般不超过40%的占股比例,寻找与小米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是小米生态链打造的基本方式。
在将公司纳入囊中之后,小米在产品定义、设计、供应链等方面帮助生态链公司。特别是供应链做集采,降低配件采购成本,做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在小米的产品逻辑里,小米要做是能满足80%大众基本需求、并达到最佳性价比的产品。这些产品逻辑,建立在小米对市场的精准预测以及对用户粘性的高度要求。而这种“性价比”。则益于小米的“供应链”,小米和其生态链企业的产品可以持续维持“高质低价”策略。
在供应链上有话语权的公司之间也相互帮助,例如,紫米在电池供应链上很有话语权,在电池采购方面也可以帮助Ninebot(小米生态链企业)在电池采购方面进一步降低成本,小米生态链的青米等与电有关的公司也会在电源等产品的研发、供应上给予Ninebot支持。小米“低价”策略的确在行业内部引起轰动,而小米更愿意说自己是靠一个体系性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通过这种“低价”的策略,小米逐步将手机、手环、空气净化器、平衡车、电饭煲、体重秤等产品纳入麾下,将小米的“智能硬件”体系逐步完善。
从最早做与手机相关的产品,譬如耳机、移动电源等,这种享受手机市场红利的手机周边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到以后切入与家庭相关的产品,例如智能灯、空气净化器、智能摄像头,包括小米手环等,通过智能方式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有节奏的产品拓展,最终形成小米生态的雏形。
“以智能化为圆心、互联互通是整个生态链的核心。”以手机为控制中心,用手机对各类产品进行个性化控制,产品之间进行关联的互动,为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化,这是小米生态打造的方向。李卓颀告诉记者,以后这种组合性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而生态链的关键就是链条中的产品无缝链接。
通过手机Wi-Fi、蓝牙、或者手机App将众多产品进行链接,是小米生态链产品进行链接的关键。以小米生态链公司发布的Yeelight为例。Yeelight 智能灯的普通版本(Blue)采用蓝牙连接方式,而小米路由器的定制版本(Sunflower)采用了ZigBee 协议。ZigBee 协议对于小米来说,可以将未来搭载小米智能模块的众多设备连接起来,通过智能网关汇总到手机上,最终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操作。
此外,米家App是整个智能产品的总和控制中心。小米电视、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手环、等均以此为中心,并且通过该App还可进行产品关联的操作。随着新品类的推出,小米的产品会变得更丰富。
依托小米的品牌背书、价值观以及小米的资金投入,部分生态链企业成长迅速,有的正在成为“独角兽”。据李卓颀介绍,为小米生产移动电源的紫米,在今年三月份的销售数据总量中,达到4689万只的销量,居世界第一位。而小米手环的销量目前居于世界第二,中国第一。
成立仅三年的本土创业公司Ninebot收购了有16年历史的平衡车鼻祖Segway,堪称业界“神奇之作”。李卓颀谈到,Ninebot与小米合作之后推出的9号平衡车销量是之前Segway在美国数年销量之和。Ninebot打破了平衡车行业的格局,更也使平衡车成为大众消费品,1999元的售价是此前市场均价的七分之一。“独角兽”不仅仅是Ninebot一家,紫米、华米已经在小米的推动下成为独角兽。“通过与小米的合作,这些生态链企业的产品得到迅速的市场认知,达到可观的销量,并且迅速的取得自己的市场地位。”李卓颀强调。
但这也渐渐让小米和生态链公司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要知道,生态链企业的创始人都并非无名小卒,多数都是连续创业者,对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品牌产品有着执着的梦想。青米母公司的上市,业界对其解读为生态链公司在试图减少对小米的依赖。
对此,李卓颀告诉《商学院》杂志记者,之所以采用占股而不控股的方式,是因为小米希望小米每一家生态链上的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在小米看来,只有作为独立的公司,公司中的员工才有动力进行保持激情,不断的推动公司创新。小米与生态链企业的关系,更多的体现在小米对其产品的重度参与。Ninebot的“定价”是小米重度参与小小米产品研发的典型案例。
Ninebot与小米的合作车型最早的市场价是14900元,跟小米初期洽谈时把价格拟定在2999元。当Ninebot创始人高禄峰认为,这已经是底价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后面还有“陷阱”在等着他。随着后期沟通的深入,小米将价格再砍掉1000元。按照Ninebot以往的制造经验,这样的价格几乎无法实现。于是,在保证安全性和性能的前提下,团队最终进行了大量算法优化以提升效率,并将很多高价低产的高精密配件,置换为高产低价的成熟工业级器件和解决方案。高禄峰曾表示,在行业里没人能把价格做到这个程度。小米通过供应链方面的支援,是这个“地板价”得以实现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米的重度参与一般表现在对于产品的立项、定义、外观、技术的难点的攻克等,但最核心的技术底层,一定是他们自己的技术。”李卓颀谈到,小米在产品定义、用户体验、产品ID设计上重度参与。
据李卓颀介绍,小米在投资这些团队之初心态就是开放的,小米支持小小米们进行自己的产品研究,在做好小米产品的同时,支持它们进行与小米差异化产品的研发支持他们与小米进行差异化的产品研发。同时小米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分享技术专利,生态链企业在研发推出自己的产品时,遇到技术资源的使用,可以选择使用相同的技术,也可选择不使用相同的技术。李卓颀认为,作为投资方,小米能够从这些生态链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获得自己的收益。
事实上,生态链企业大多在进行差异化的研发与市场建设。
Ninebot与小米共同推出的9号平衡车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而在国外,Ninebot推出其高端产品,定价在万元以上。据李卓颀介绍,这两款产品,根据国内国外人体差异情况,所使用的配件也不尽相同。高端产品根据硬件上的差异,市场的不同,价格的不同,来进行差异化定制。与Ninebot走同样路线的还有华米,2015年9月,华米科技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新品手环AMAZFIT,定价299元,意在小米手环79元用户群之外开辟高端市场。
这些“信号”都指向一个猜测:这些生态链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减弱对小米的依赖。但它们在降低对小米的依赖之后能否持续壮大,还是未知数。
近日“小米手表”上市传闻甚嚣尘上,对此,小米称这是生态链企业的自有品牌,并非小米与米家的品牌。此前,也对洗衣机、家装、等产品进行过澄清。小米在尽力将生态链自有产品、众筹产品和小米、米家品牌“划清”关系,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小米品牌的品质,二是让大众减少误解——小米自己的研发并非什么都做,继续聚焦手机、电视和路由器三大核心业务。
越来越多的生态链企业,在不断的推出自己的自有品牌,随着它们的长大,它们与“小米”的不协同也在逐步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施玮认为,小米与这些生态链企业是投资、孵化以及品牌共享关系。对于小米对子公司的推出产品的澄清,施玮表示,小米也怕和这些生态链公司互相影响,生态链公司壮大会影响小米自身的发展。
随着这些生态链公司的自有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生态链公司与小米的关系是否真的那么牢固,最终生态圈的走向又会如何,一切都还需时间的验证。
(王倩 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