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缘何猝死?
2015年九、十月份开始,不同版本的o2o死亡名单在网络上疯传,突然死亡案例陆续诞生,时至今日,尘埃落定,我们终于可以理性地回顾O2O创业公司猝死的普遍原因,这对于现在正在大战的直播行业以及未来也要加入类似战斗的创业团队有镜鉴。
以下为58到家创始人陈小华的口述,有删减。
所有人感觉58到家(补贴)最凶猛,到处(可以)拿到券的时候,就是我们刚创立的2014年10月份到2015年的4月份。我们停止补贴的时间点在中国绝大O2O公司里是很早的。58到家2014年10月份才进去,11月份才做美甲,不到两个季度,我们就已经踩刹车了。过了2015年5月份,你发现,钟点工、美甲要想再拿补贴很难了。
为什么我们要停掉补贴,因为我们认为补贴没用。短期内,补贴得到的是订单而不是用户。20块钱就可以让(保洁阿姨在)你家打扫3-4个小时,谁不用?我给你补一年后,恢复30块/小时,你本来没有这个经济条件,你肯定不用。打车我给你补3个月后,你还会用。因为你去街上打车也得付钱。打车、外卖是你人生中本来就得支出的一笔钱。我们的标准是,你达到这个经济水平就是刚需,没到就不是。价格是识别用户非常好的办法。愿意付30块每小时用你的人,回头还来。为了领这个券的,后面不来,包括美甲也是。
绝大多数O2O创业公司为什么猝死?数学没学好,没一个好的财务,他永远没有把财务报表往后拉两个季度,他只知道补贴。
这个数学逻辑特别简单,比如今天你融了500万美金,每个月亏500万元,可以补贴10个月。假如说补贴更激进,一个月亏800万,订单就翻倍,10个月肯定活不了,最多6个月。你是不是还得维持一点增长?如果再增长50%,那只剩4个月了,4个月后规模更大,补贴没跟上,是不是活不了4个月,只活两个月了。这个时候,补贴敢停吗?昨天1万单,今天一停补贴怎么2000单了?投资人说,你怎么3-5个月没增长,我不投了。创业者自己挖一个坑把自己给埋了。
陈小华
我们怎么做?我们在做所有补贴的时候,要算好。如果我补贴到这个地方,单量涨了,单均亏损必须降下来。比如我规模翻了10倍,每单的亏损必须降到原来五分之一,一天的亏损是原来的两倍,我还能承受。
创业公司拿的钱是我的三十分之一,几百万美金,大部分400万美金;它们的团队管理经验能力还很弱,结果它们比我补贴还激进,不死没天理。
很多创业公司没钱还想改变场景。原来用户去店的,它非得上门。大家都说滴滴不是改变了场景吗?你有滴滴那么多钱吗?一直补到(直接在)大街上都打不到车。大部分创业者寄托希望于TS(投资协议),以为拿到TS就拿到钱。
我们为什么不犯这种错误,因为我们在58同城经历那么多,早就已经对TS不感兴趣——钱不到账,根本不相信。特别感谢在58同城那10年苦逼的日子,使我们看任何事,该激进的时候毫不手软,背后又很理性。
我们当时刚进来,坦白讲对每个领域也没有经验。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用你的方法把你干掉。就拿美甲来说,原来对手都在电影院摆摊,做1元、19元订单,搞大促,还拉1000人去鸟巢说要做1万单。我们团队问,这种方法好不好?我跟他们说,人家钱比我们少,人家敢这么做,我们有什么不敢做的?做吧。烧钱你都烧不赢它,执行力也太差了吧。
我们都是这样竞争过来的。竞争有时候就跟打游戏一样,到最后放大招,纯粹输血,我血比你多很多,你跟我比消耗,那就消耗。把钱同时都烧了,那不更好?速度更快。但是你稍微赢得竞争以后,你就要考虑长远了。
做长远有个前提,任何人不能挑战我的份额。之所以能成为长远,是因为短期我的份额绝对领先,如果你现在就要断掉(我的后路),我就不需要考虑未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来。
当我们发现终于有一个(速运的)对手融2000万美金,要来挑战我们,它在上海补贴比我们激进的时候,我们内部就定了一个战略,无论在上海多么激进,永远跟进。
我们的规模更大,能让二三十个城市同时开。它主要补贴在华东几个城市,融了钱就想补贴。对手的补贴,我们内部叫局部激变。在没有竞争的地方,我们抓效率,去补贴,控成本。在我绝对领先的区域,它没进来我不理它。但在它进去的那些市场里,我们是极其激进。在它的上海大本营,我们倾下了所有的子弹,原来双方市场份额比例差不多1:1,一个月后打成了6:1。我们6。
我们的技术就超过300人,建立了一套体系,就怕别人不(跟)我打大战。我觉得我们最大的战略是没有带任何侥幸。包括投资人,为什么第一时间(我们)能融3亿美金,大家都认这个逻辑。这是一场大仗,必须要用最好的资源、人、技术你才能赢。如果你今天投了两三千万美金打这个东西,那你最好就别投了。你进这个领域,注定就是一场10年没有结束的战争。
我们融资那么多钱,一是为了快速取得优势,第二个最重要的是,我们能按照未来战争的需要,现在就搭建我们的能力体系。当然还有一个,你非常知道,打决战需要什么能力?首先有一个判断,我一定能出现在决赛赛场。我也会主动发起一些战役,让别人照我的节奏打,不能跟着别人节奏来。
时间点也很重要。我们为什么在那个点出来做?这时对手最多也就比我快6个月、8个月。
为什么做汽车就难一点?其实他(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决心比我们还大,打的广告比我们多。但是优信拍已经做了两三年了,(人人车创始人)李健已经做了一年,已经融上亿美金,优信拍都已经烧到3亿美金了。优信拍的管理团队、组织能力都挺好的,也为这场阵地战准备好了,它已经跟车易拍铺天盖地打过一轮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第一天就要开30个城市?我说,开一个城市,我跟对手打有什么优势?你在某个城市跑,它也跟得动。我要是对手,我就all in某个城市, 比如北京,赢了后,我就会融钱。但我们的对手,有一个最大的误判:58到家是“富二代”,它开我也开,它补我也补,反正58同城很快就不会支持它们了。很多对手就跟进,一跟进就到了我的能力范围。
在O2O,有补贴,就一定有刷单。刷单就像误差一样,可不停地把它减到最低,但永远无法消除,因为有一种它完全可以仿真。比如你一会要开车回去,我下个单你接了,然后真的跟着你走了,这个刷单就不可能识别。它跟真的一模一样。我们最后要从商业模式上解决刷单,没有补贴就没有刷单。像我们有一些类别,抽佣大于补贴。
我不是2VC模式,没有动机刷单。去年我出来创业,就跟母公司谈好了,预算1.5亿美金,我不需要做订单给谁看。我融资这么多钱,短期也没有融资的压力。投我们的都是PE级别的机构,他们才不信你这些概念。一定是看你的数字、财务、管理,访谈非常细,得跑一二十个城市,还请第三方公司,要访谈劳动者、访谈用户。
刷单对我们来讲,有个最大的坏处:把我的阿姨、司机的心态搞坏了,劣币驱逐良币。一个货车司机天天在这里做,另一个不做拿的钱更多,这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不干活,都在刷单。
我去年过年回家,有人说,你们58到家什么都好,就是刷单你们管得太严。他说,我们在别的地方,躺在床上一个月挣一两万,挺好刷的,滴滴也能刷,为什么你这刷不了。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们在我这刷不了单,真实帮我干活,在它那里每天刷单,你觉得是它死还是我死?
很多创业公司的CTO,还没我们反作弊技术负责人的资历强。我们有专门的数据部,负责人原来负责整个新浪微博的数据挖掘和推荐团队。
防刷单,最重要是抽佣提成方式。哪个地方刷单强,我们就停掉刷单,提高抽佣。我们经常为了判断有没有刷单,就把补贴先去掉,看有多少单,那个单就是真实的。我们每天客服再抽查。刷单不是防不了,关键就是你的公司有没有决心,我们是真有决心。
我原来在58同城管下面员工的时候,突然一个偶然事件,流量涨了,有人签了个500万大单,跟我说,你看我这个业绩完成了,你得给我绩效打500%。我说,行啊,下个月增长50%。本来这个月考核他100万,下个月120万。既然这个月他要奖金,业绩是600万,下个月业绩要做720万。我要保证我的增长率,这个没用。我还不如告诉他,这500万业绩,我单算,给发奖励,真实业绩只算了100万,下个月业绩还是120万,大家都开心。
如果对手在某个地方拼命刷单,我们的打法是什么?实行免单。我们就大规模打,局部形成巨大压力,把你逼的,你刷那个东西都影响不了。这样我们团队就不要天天纠结说,对方又刷单。当团队天天在谈对手的时候,其实对你后面的影响很好。浩涌和我、老姚都总结,有人威胁到你的时候,你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把它灭掉。否则你留着它,长远看,是效率最低的方式。世界上最差的创始人就是留一个跟你差不多的对手,千万不要学袁绍。如果第一天你跟人家的资源是一样的,你当然就没有资格谈这个了。浩涌为什么做瓜子去了?因为他的经历,资源调动的能力,团队能力不一样。
我们内部真实运营两个品牌:第一个58到家;第二个58速运。58到家包含搬家业务在里面,但58速运是单独的体系。58速运跟滴滴一样,服务、供给标准,频次高,刚需,每天、每周都有,用户留存也很好,资金在那里效果明显,但对技术算法要求更高。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什么时候加价、减价?什么时候该补?什么时候不该补?58速运更偏线上,因为它地面很简单。司机可以自动申请,只需培训司机开通、认证。美甲、钟点工、家政,它们更像地面服务,要招募、培训,然后提供服务,差别还是蛮大。
货运市场比出行市场要复杂得多。出行市场都是一类车,货车有7类,有四轮车、大卡车,还有冷链,分同城、干线、跨区域(从北京到廊坊等),还分专线。
58速运是标准的滴滴货车,同城货车随机的A点到随机的B点。至于后面进不进别的,我们再看,我现在不着急。我们进一个地方,先拿到足够多的份额再说。
我们原来做搬家,2C,我们就想养运力,跟当初易到(用车)做商务出行一样。最后发现,无论2C还是2B,车都是一类,运力调度系统也一样,2B的第一名就是2C的第一名。
搬家的市场也很大,但要教育2C,频次太低,成本太高了。我们想先去抓2B,把运力全建起来。2015年下半年,这个规模就迅速起来。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甚至也不排除58速运未来独立融资,大牌的PE机构找我说,要不要把58速运拆来,我再给你投笔钱。
但我觉得,融钱本身就是要做这些事。目前来讲,在成本上面我还能承受,还没有把它分开的想法。
我们的哲学是,凡事只看本质,不关心模式。哪条路能够让用户体验最好,效率最高,复制性最强,我们就走哪条路。比如我们投的呱呱洗车,我说,你们永远不要证明,自己是一个上门洗车公司,尽管现在上门很好。为什么不能是一个最大的上门洗车公司加一个线下的到店保养公司?你跟人家的区别是,有源源不断的客户,门店开在北六环都忙不过来,那就是好模式。你的生意比它好,每个工位的产值高。你比别人多了一个几千人的地推团队,可以通过洗车帮你建立数据库。什么都不像,就是自己的模式了。
无论58同城、58到家逻辑都一样,在我刚才说的那些主战场,比如美甲、保洁、家政或者货运领域,我肯定以并购为主。其他的,我们都是以投资为主,绝大多数所投企业(占股比例)都在20(%)左右,还是要保留团队的积极性。
我们做投资很重要的原因是,所投企业跟我有业务上的协同。它能长期保证我这个平台稳固的体验,为什么别人做就很难?因为这些领域前两三名,都在我们体系里。用流行的话其实也叫控制IP。
现在“生态”这个词,真不知道是好词还是坏词。说是好词的,就是说布局很完美,有想象力。但说是坏词就是不专注。没有说人要做生态最后做成生态的。
从平台到生态那当然最好,我们在往那个地方进军,但并不是说,我们今年就要做成。我们今天把绝大多数资源,还是投到我们三个自营业务上,可能占了我们资金投入量的85-90%。
我为什么投的主要是天使和A轮企业,而且是关键的高频业务,因为要保证我的平台有接入。从战术层面,它是否导致我的APP,我从微信导入的流量转化率更高?我并没有刻意地说,我非得扶持谁,非得找谁。58到家的交易量没到几百亿、上千亿,我都不会考虑真正做生态,这至少要3年后才能实现。
我这次创业肯定不是比快慢,虽然58同城已经够慢了。我希望我们上市比58同城还慢。因为真正成功的公司,一定是比较慢上市的公司,今天美团为什么不着急上市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目标是想做一家数百亿美金估值甚至更高的公司,上市那20亿美金、30亿美金有什么意义?如果要真比上市速度,也许我们三年内就有这个能力。
我们平台里涉及业务多,成熟周期不一样,有些业务第一天就有毛利,甚至很快还有利润;有些业务,用户量巨大,但变现需要时间。如果为了证明你上市快,找利润高的业务拼命做就行了。
你看中国概念股,过去这么多年,真正能跑长跑的没多少,绝大多数公司上市就是人生顶峰。我没有套现的动力,做58到家,我准备的时间至少10年以上。当然员工有,阿里是我们股东,这一点我们会向阿里学习。如果公司的估值真的好,内部给他们一些流动性。
(文章来源:创业家)